双波长激光雷达探测典型雾霾气溶胶的光学和吸湿性质
本文关键词: 遥感 激光雷达 雾霾 气溶胶 光学性质 吸湿增长因子 出处:《中国激光》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气溶胶的光学和吸湿性质信息对研究雾霾形成的机制至关重要。为了在环境相对湿度背景下研究利用激光雷达方法探测雾霾气溶胶光学和吸湿性质,选择合肥地区两次典型雾霾过程作为个例,利用水平探测的双波长激光雷达获取气溶胶消光系数、能见度、Angstrom波长指数以及消光系数吸湿增长因子。个例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相对湿度变化的背景下,激光雷达可以有效地获取雾霾气溶胶光学参数以及吸湿增长因子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且具有探测开放大气和不扰动被测大气的技术优势。
[Abstract]:The optical and hygroscopicity information of aerosol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haze form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optical and moistur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haze aerosol by using lidar metho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lative humidity. Two typical haze processes in Hefei are selected as an example to obtain aerosol extinction coefficient, visibility Angstrom wavelength exponent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 moisture absorption growth factor by using a dual-wavelength laser radar with horizontal dete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vironmental relative humidity change, lidar can effectively obtain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haze aerosol and the variation of moisture absorption growth factor with relative humidity, and it has the technical advantage of detecting open atmosphere and undisturbed atmospher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205019) 国家973计划(2013CB955802)
【分类号】:TN958.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萍,陈少勇,董安祥;中国雾区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2 高歌;;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7期
3 张改霞,张寅超,胡顺星,刘小勤,杨陆军,陶宗明,吕勇辉,曹开法,谭锟,邵石生,胡欢陵;车载测污激光雷达对大气边界层气溶胶的斜程探测[J];光学学报;2004年08期
4 刘东;陶宗明;吴德成;王珍珠;王邦新;钟志庆;伯广宇;谢晨波;周军;王英俭;;三波长拉曼偏振激光雷达系统研制及探测个例[J];光学学报;2013年02期
5 张浩;石春娥;邱明燕;谢伟;;合肥市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6 潘鹄;耿福海;陈勇航;贺千山;张华;亢燕铭;毛晓琴;王洪强;;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1期
7 陶宗明;吴德成;刘东;胡顺星;聂淼;史博;;激光雷达反演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误差估算[J];中国激光;2011年12期
8 伯广宇;刘东;王邦新;吴德成;钟志庆;;探测云和气溶胶的机载双波长偏振激光雷达[J];中国激光;2012年10期
9 闵敏;王普才;宗雪梅;夏俊荣;孟晓艳;;灰霾过程中的气溶胶特性观测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02期
10 刘新罡;张远航;;大气气溶胶吸湿性质国内外研究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磊;邱继玲;尚新梅;孔令喜;;梁山县雾的气候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2 刘新旺;陈万江;王小梅;仲郭军;;新疆博州大雾的气候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3 赖绍钧;何芬;吴毅伟;蒋文欣;龚振彬;;福州市大雾发生的环流形势及其气象要素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4 董平;孙亚丽;张海燕;;从大雾损失谈气象经济[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4期
5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Urban Intensity Effect on Fog Evolu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2年03期
6 史军;吴蔚;;上海霾气候数据序列重建及其时空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7 陶寅;王胜;田红;温华洋;;安徽省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生的气象条件[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8 王丽萍;陈少勇;董安祥;;气候变化对中国大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6年05期
9 史军;崔林丽;贺千山;孙林;;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5期
10 李雁;张春晖;梁海河;孟昭林;;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及其在应急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信息化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培涛;张寅超;赵曰峰;苏嘉;方欣;曹开发;谢军;杜小勇;;车载测污激光雷达光路分束设计[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项瑛;潘敖大;许遐祯;万仕全;肖卉;;长三角地区江苏省内的站点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蒋大和;;关于灰霾的研究和控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4 杜坤;魏鸣;许遐祯;项英;;江苏省1961-2007年雾的演变规律及特征分析[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5 李子华;;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6 陈潇潇;罗勇;郭品文;;中国不同等级雾日的气候特征及时间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雷正翠;钱玮;周嘉陵;张备;黄新晴;;2006年冬季一次罕见强浓雾天气成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李子华;;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9 高红燕;刘宇;贺皓;张宏;李建科;;西安城市雾日近50年的变化趋势及可能成因[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潇潇;;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邓鹤鸣;雷电冲击电压下两相体放电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柳晶;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辐射强迫的卫星遥感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张金业;武汉上空对流层大气气溶胶Raman/Mie激光雷达探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刘建军;长三角太湖地区云和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地基遥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谭雪春;激光雷达模拟样机系统与实验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6 曾淑玲;三类航危天气预报技术及业务系统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蔡宏珂;中国大陆东部和近海卷云—晴空大气过渡带的光学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岳岩裕;春季南海海雾微观特征和雾水化学组分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9 肖致美;大气能见度下降影响因素、来源解析及灰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凯;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吕梦瑶;重庆城市灰霾的统计分析与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邹晨曦;沪宁高速公路雾灾的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吴昆明;基于红外诱导的浓雾天高速公路通行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亓春杰;灌浆期弱光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和分配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琼;上海地区气溶胶对近地面臭氧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夏俊荣;利用激光雷达探测兰州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D];兰州大学;2006年
8 韩霄;激光雷达观测分析兰州城郊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D];兰州大学;2007年
9 邓涛;高云和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其边界层响应的数值模拟[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陈潇潇;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不同等级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子华,仲良喜,俞香仁;西南地区和长江下游雾的时空分布和物理结构[J];地理学报;1992年03期
2 毛敏娟;张寅超;方海涛;戚福弟;邵石生;胡欢陵;周军;;机载激光雷达对青岛及周边海域的气溶胶探测[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3 张福深,周明煜,吕乃平;地面辐射雾和低层云对夜间边界层影响的数值研究[J];大气科学;1987年02期
4 杨军,李子华,黄世鸿;相对湿度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短波辐射特性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9年02期
5 李子华,黄建平,孙博阳,彭虎;辐射雾发展的爆发性特征[J];大气科学;1999年05期
6 李子华,杨军,黄世鸿;考虑湿度影响的城市气溶胶粒子白天温度效应[J];大气科学;2000年01期
7 邱金桓,郑斯平,黄其荣,夏其林,杨理权,王文明,潘继东,孙金辉;北京地区对流层中上部云和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探测[J];大气科学;2003年01期
8 邱金桓;吕达仁;陈洪滨;王庚辰;石广玉;;现代大气物理学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03年04期
9 刘东,戚福弟,金传佳,岳古明,周军;合肥上空卷云和沙尘气溶胶退偏振比的激光雷达探测[J];大气科学;2003年06期
10 范引琪,李二杰,范增禄;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J];大气科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道文;刘文清;张玉钧;刘建国;陆亦怀;赵南京;杨辉;虞统;;激光雷达监测北京城区冬季边界层气溶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张春光;张玉钧;韩道文;陈臻懿;刘文清;;用后向散射系数计算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方法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8年03期
3 杨辉;刘文清;刘建国;陆亦怀;韩道文;虞统;;激光雷达监测北京城区夏季边界层气溶胶[J];中国激光;2006年09期
4 韩道文;刘文清;张玉钧;刘建国;陆亦怀;仲健;;基于激光雷达的水平能见度自动反演算法[J];激光与红外;2007年12期
5 杨昭,孙东松,李强;成像激光雷达大气消光系数的反演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3期
6 郝粼波;程水源;李明君;陈东升;王海燕;虞统;;北京城区奥运期间与其他时段激光雷达观测实例分析[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樊彦国;孟志河;张磊;刘复生;朱浩;;基于遥感光谱反射率反演黄河口海域Ⅱ类水体悬浮泥沙浓度模型[J];海洋科学;2010年09期
8 张加晋;;近岸Ⅱ类水体叶绿素浓度遥感反演的算法综述[J];福建水产;2009年01期
9 李颖颖;孙东松;沈法华;周小林;董晶晶;;多次散射的激光雷达消光系数反演方法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1期
10 吕笑宇;闫爱民;李兵;孙建锋;刘立人;;基于菲涅耳波带板扫描的光学成像技术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晨波;衫本伸夫;王自发;周军;;北京地区污染和沙尘天气状况下气溶胶粒子的光学特性[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2 杨辉;刘文清;陆亦怀;;一种气溶胶监测激光雷达[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谢晨波;西泽智明;杉本伸夫;松井一郎;王自发;;北京地区污染和沙尘期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王鹏;王晨晟;张智杰;洪普;王群;;武汉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与空气质量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道文;刘文清;张玉钧;陆亦怀;刘建国;赵南京;;影响气溶胶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的气象因素分析[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孙玉稳;李云川;孙云;张杏敏;邓郁鹏;齐作辉;姜岩;赵志军;董晓波;;石家庄地区春季霾天下气溶胶粒子的观测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石广玉;陈林;秦世广;陈焕森;;北京奥运期间气溶胶粗粒子显著降低[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8 张爱群;蔡青;张金月;郭月虹;刘林;郭秀莲;谢贵仲;张春波;阎显荣;;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徐文静;孙东松;舒志峰;唐磊;董吉辉;胡冬冬;王国成;;瑞利散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数据处理分析[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仲思东;耿学贤;史中超;;一种改进激光雷达性能的方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泳;“数字下仓”下乡[N];计算机世界;2009年
2 西安 赵德君;遥感(RS)在农业上的应用(二)[N];电子报;2009年
3 张红平 李登科;陕西遥感中心与校所合作进展快[N];中国气象报;2003年
4 成都 罗炯;遥感(RS)在农业上的应用(完)[N];电子报;2009年
5 林浩;我国拟在南极建遥感卫星接收站[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6 记者 冀卫平;省遥感中心跻身全国一流[N];山西日报;2001年
7 黄幸媛;气科院加强遥感领域局校合作[N];中国气象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许泳;无人机遥感服务谋求商业运作[N];计算机世界;2009年
9 艾平 编译;护理老人唤遥感机器人[N];大众科技报;2003年
10 西安 赵德君;遥感(RS)在农业上的应用(一)[N];电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之杰;冬小麦冠层氮素分布与品质遥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周月敏;面向小流域管理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3 郭佩芳;地波雷达遥感资料的反演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4 段汕;形态学及其在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张金恒;光谱遥感诊断水稻氮素营养机理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杨丽萍;基于遥感与DEM的“吉兰泰—河套”古大湖重建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陈复生;大豆蛋白凝胶光学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8 申辉;海洋内波的遥感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9 岳文泽;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功文;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矿床保存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光彩;机载LIADR波形数据处理及分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王莉莉;综合孔径激光雷达中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夏金宝;车载测风激光雷达接收系统的改进及惯导技术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胡炜;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处理与检测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沈辰弋;单/双基地激光雷达扫描与接收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董维建;直接探测激光雷达准直和调整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洋东;相控阵激光雷达波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于香菊;合成孔径激光雷达中光外差探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何佶珂;合成孔径激光雷达中平衡探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吴高竹;列阵复眼光探测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47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4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