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高辐射效率超宽谱脉冲辐射天线的设计与实验

发布时间:2018-03-02 11:25

  本文选题:抛物反射面天线 切入点:超宽带 出处:《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设计了一种采用共面TEM馈电结构的抛物反射面超宽谱脉冲辐射天线,分析了该种馈电结构的阻抗特性与辐射特性。实验表明当馈入电压为3kV、前沿180ps的超宽谱脉冲时,该天线主轴辐射场测试距离与峰值场强之积平均值达到18.3kV,相较于常用的TEM喇叭馈电的超宽带反射面天线,其辐射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Abstract]:A parabolic reflector ultra-wide spectrum radiation antenna with a coplanar TEM feed structure is designed. The impedance an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ar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input voltage is 3 KV and the front edge is 180 PS, the impedance an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enna are analyzed. The average product of the measured distance of the main axis radiation field and the peak field intensity is 18.3kV.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EM horn fed ultra-wideband reflector antenna, the radiation efficiency of the antenna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作者单位】: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N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孟凡宝,杨周炳,马弘舸,周传明,陆巍,虞惠龙,吴文涛,鞠炳全,任朗;高功率半抛物面冲击脉冲辐射无线系统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9年06期

2 王建国,田春明,刘小龙,葛德彪;超宽带TEM天线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4期

3 刘小龙,樊亚军,刘国治,汪文秉,刘峰,宋晓欣,易北疆;线框馈电抛物反射面高功率电磁脉冲辐射天线[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5期

4 刘小龙,刘国治,汪文秉;恒阻抗TEM喇叭辐射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11期

5 杨周炳,孟凡宝,马弘舸,谢敏,陆巍,陈志刚,冯宗明,廖勇;高功率超宽带脉冲辐射实验装置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8期

6 袁雪林;丁臻捷;俞建国;浩庆松;曾搏;胡龙;;基于雪崩管Marx电路的高稳定度脉冲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4期

7 易超龙;朱四桃;樊亚军;石磊;夏文峰;朱郁丰;;超宽带双脉冲辐射天线[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5期

8 易超龙;朱四桃;樊亚军;石一平;卢彦雷;夏文锋;袁雪林;乔汉青;;超宽带匹配馈电结构的设计与实验[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芹;李增瑞;王均宏;;加载偶极天线的脉冲散射特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李亚维;邓建军;谢敏;冯宗明;;800kV/100Hz高功率微波驱动电源控制系统[J];高电压技术;2009年06期

3 冉丹;M.K.维克多洛维奇;;超宽带电磁脉冲探测油水界面[J];国外测井技术;2011年01期

4 陈伟;孙峰;刘在洲;;基于普通三极管电光调Q驱动器的实验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1年06期

5 王峗;陈永光;王庆国;范丽思;;用镜像法计算冲击脉冲辐射天线辐射电场[J];高电压技术;2012年09期

6 杨力;方向;刘强;张卫平;;地雷场环境超宽带信号路径损耗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12年09期

7 罗先南;方向;高振儒;刘君;方鲲;;复合材料地雷壳体超宽带脉冲屏蔽效能计算与实验[J];功能材料;2013年15期

8 邱景辉;索莹;袁业术;杨彩田;;超宽带TEM喇叭天线的研究与设计[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乔凤普;景敏卿;刘恒;樊红卫;全林;;脉冲X、γ辐射场发生装置的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9期

10 廖勇,孟凡宝,周海京,杨周炳,马弘舸,李科,谢平;TEM喇叭天线阵列辐射特性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廖勇;孟凡宝;周海京;杨周炳;马弘舸;李科;谢平;;TEM喇叭天线阵列单元互耦对阵列辐射特性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专辑[C];2003年

2 曹保锋;宋立军;;高功率超宽带天线研究综述[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王静;张安学;蒋延生;;具有馈臂结构的高功率超宽带抛物面天线设计与仿真[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光甫;瞬态天线及其在超宽带雷达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马弘舸;瞬态电磁脉冲的时域伪谱方法:研究、改进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雪芹;偶极及微带天线阵列的时域散射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吴锋涛;超宽带天线频域和时域算法理论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张春青;小型化脉冲及超宽带天线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覃延明;基于进化算法的超宽带TEM喇叭天线阵列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孙博;基于TEM模的高增益超宽带天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光;可控带宽的陷波超宽带天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许建军;基于Tesla变压器的高功率电磁脉冲发生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厉志强;多频段天线与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毅;有源高功率时域蝶形天线及时域阵列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黎佳;超宽带反射面天线系统辐射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4 郑轩;并行调用有限积分软件进行天线优化的算法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栾珊;超宽带介质加载天线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廖勇;超宽带TEM喇叭天线阵列辐射特性初步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7 张跃远;超宽带高功率天线及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8 王建朋;超宽带天线设计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9 刘良涛;高功率微波天线的仿真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邹倩颖;超宽带电磁场传播特性模拟与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步阁,朱畅,张光甫,袁乃昌;高功率全固态微波纳秒级脉冲源的设计与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孟凡宝,杨周炳,马弘舸,周传明,陆巍,虞惠龙,吴文涛,鞠炳全,任朗;高功率半抛物面冲击脉冲辐射无线系统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9年06期

3 刘小龙,樊亚军,刘国治,易北江,宋晓欣,刘峰,汪文秉;超宽带电磁脉冲辐射场测量技术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9年06期

4 王建国,田春明,刘小龙,葛德彪;超宽带TEM天线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4期

5 刘小龙,王向晖,汪文秉,蒋延生;单极性亚纳秒脉冲激励口径的辐射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11期

6 刘小龙,刘国治,汪文秉;恒阻抗TEM喇叭辐射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11期

7 廖勇,马弘舸,杨周炳,谢平,李科,孟凡宝;超宽带天线中同轴到平板过渡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5期

8 杨周炳,孟凡宝,马弘舸,谢敏,陆巍,陈志刚,冯宗明,廖勇;高功率超宽带脉冲辐射实验装置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8期

9 梁步阁;张光甫;张伟军;张伟;吴锋涛;李毅;朱畅;袁乃昌;;全固态高稳定度纳秒脉冲源的相干合成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6期

10 袁雪林;梁步阁;吕波;袁乃昌;;探地雷达高功率高稳定度脉冲源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术刚;刘扬;;一种超宽带蝴蝶结槽天线的设计研究[J];科技传播;2010年15期

2 肖志文;卢万铮;何建国;马嘉俊;;一种平面超宽带天线的优化设计及其分析[J];微波学报;2006年04期

3 穆丹;姜_";;一种矩形分形超宽带天线的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08年01期

4 周锋;钱祖平;彭川;韩继伟;;具有陷波特性的可重构超宽带天线设计[J];军事通信技术;2010年01期

5 丁宸聪;王忍;;一种新型超宽带单极套筒天线[J];通信对抗;2010年04期

6 杨莘元,赵春晖;一种超宽带圆极化折线栅天线电磁特征分析[J];制导与引信;1995年02期

7 常文革;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方程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09期

8 刘小龙,王向晖,汪文秉,蒋延生;单极性亚纳秒脉冲激励口径的辐射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11期

9 蒋鸿雁,龙云亮;实现小型超宽带天线的新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杨国敏;金荣洪;耿军平;何蔚;房志江;吴琦;丁敏;芮贤义;;基于开环谐振结构的超宽带天线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健;;可重构带陷型超宽带天线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张学勇;刘少斌;李春早;卞博锐;;基于分形技术的超宽带天线[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周旺;李迎松;刘乘源;姜_";;共面波导馈电的超宽带天线的研究[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李东超;傅光;张志亚;阎亚丽;陈曦;;一种新型的双陷波特性超宽带天线的设计[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王锋;黄丘林;史小卫;庞诚;;一种小型共面波导馈电H型枝节超宽带天线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王健;张福顺;弓金刚;盖硕;杨亚兵;;一种微带馈电的双阻带超宽带天线设计[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何晓阳;陈琦;杨春;周邦华;;基于单个CSRR结构的超宽带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8 张卫兵;焦永昌;陈川;;一种新型紧凑超宽带槽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钟玲玲;栗换彩;章飚;李鹏;;超宽带圆片单极天线的带宽特性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易超龙;朱四桃;樊亚军;;一种测量超宽带天线辐射中心的时域方法[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胡左;深层探地雷达可见百米地下[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2 记者 胡左;我自主知识产权探地雷达可见百米地下[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敏;小型化宽带天线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严忠民;小型化超宽带天线及其阵列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刘建军;无线多频通信系统超宽带天线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杨光;可控带宽的陷波超宽带天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文坚;平面超宽带天线及其阵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钟玲玲;超宽带圆片天线及其小型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李文涛;超宽带天线设计及共形阵列综合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樊芳芳;超宽带天线与相控阵天线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金平;超宽带天线及其阵列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杨罕;光通信用短脉冲源的研制及其在波长变换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丽娜;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安徽大学;2010年

2 朱旭旭;小型化超宽带天线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郑志安;小型平面超宽带天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祁;超宽带天线新型应用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余飞;新型平面超宽带天线设计[D];湖南大学;2010年

6 王珊;具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单坤;时域小型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厉志强;多频段天线与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房泽;小型化及陷波超宽带天线设计[D];安徽大学;2012年

10 邓辉;具有陷波特性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6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56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f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