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向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对SAR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合成孔径雷达 切入点:数字波束形成 出处:《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俯仰向数字波束形成(DBF)是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星载SAR系统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可以生成能够灵活控制的高增益窄波束用于回波信号的接收,从而提升SAR系统性能。该文在研究俯仰向DBF技术应用于宽测绘带SAR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俯仰向DBF技术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推导了基于俯仰向DBF技术的系统等效后向散射系数(NESZ)和距离模糊比(RASR)的表达式,并且将阵列信号处理中的零点指向技术应用于SAR,使得系统在接收目标信号的同时抑制模糊区方向的回波,显著地提高了系统的距离模糊指标。仿真结果表明,俯仰向DBF-SAR系统的性能相对于传统单通道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
[Abstract]:Pitching digital beamforming (DBF) is a key technique to realize spaceborne SAR system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wide mapping band, which can generate high gain narrow beam which can be controlled flexibly to receive echo signa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AR system,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itching DBF technology to SAR system with wide surveying and mapping band, the influence of pitching DBF technology on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n this paper, the expressions of the equivalent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 (NESZ) and the range ambiguity ratio (RASR) of the system based on pitching DBF technique are derived. The 00:00 pointing technique in array signal processing is applied to SAR. it makes the system suppress the echo in the direction of fuzzy region while receiving the target signal, and improves the range fuzzy index of the system significant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pitching DBF-SAR system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raditional single channel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分类号】:TN95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杨;黄杰文;禹卫东;;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星载SAR距离向DBF处理[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6期
2 冯帆;李世强;禹卫东;;一种改进的星载SAR俯仰向DBF处理技术[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6期
3 邓云凯;赵凤军;王宇;;星载SAR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浅析[J];雷达学报;2012年01期
4 王峰;李婧;刘俊;陈希信;龙伟军;;宽带数字阵雷达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研究[J];雷达学报;2013年03期
5 荆麟角;RANGE AMBIGU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SPACEBORNE SAR AND ITS DESIGN CONSIDERATION[J];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晓东;宋红军;徐伟;陈倩;;基于星载SAR实时波束形成的星下点及距离模糊抑制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12期
2 王杰;梁兴东;丁赤飚;陈龙永;李X;;OFDM SAR多普勒补偿方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12期
3 江守利;苏力争;钟剑锋;;星载SAR天线热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机械工程;2013年06期
4 李飞;纠博;刘宏伟;王英华;张磊;;基于稀疏表示的SAR图像属性散射中心参数估计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4期
5 张泽均;水鹏朗;;一种新的基于网格编码和区域合并的SAR图像快速分割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4期
6 王青平;赵宏宇;吴微微;付云起;袁乃昌;;融合局部和非局部信息的自适应贝叶斯分割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4期
7 田雨润;禹卫东;;地球同步轨道SAR精确斜距模型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8期
8 陈溅来;杨军;孙光才;邢孟道;;高轨SAR多普勒中心补偿的二维姿态控制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8期
9 王军;赵宜楠;乔晓林;;基于压缩感知的雷达前视向稀疏目标分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8期
10 李烈辰;李道京;;基于压缩感知的连续场景稀疏阵列SAR三维成像[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少平;高分辨率极化SAR影像典型线状目标半自动提取[D];武汉大学;2013年
2 高叶盛;基于信号模型的SAR参数化成像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杨涛;MIMO雷达波形设计与实时处理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金荣洪;王治国;耿军平;范瑜;练成栋;;下行波束形成系统的校正算法及FPGA实现[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2 胡航;邓新红;;子阵级平面相控阵ADBF的旁瓣抑制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3 王峰;傅有光;孟兵;陈丽敏;;基于傅里叶变换的雷达通道均衡算法性能分析及改进[J];电子学报;2006年09期
4 宋岳鹏;杨汝良;;应用多收发孔径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的合成孔径雷达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9期
5 李磊;费伟伟;岑凡;蔡惠智;;雷达电子战系统的宽带数字波束形成实时实现[J];计算机仿真;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惠生;;对“分辨距离模糊的一种计算方法”一文的几点意见[J];现代雷达;1980年05期
2 郭强,陶然,王越,周思永;利用接收电视信号的多站系统进行目标定位以克服距离模糊[J];兵工学报;2002年03期
3 惠娟;梁国龙;;组合定位抗距离模糊技术及性能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薛飞;孙洪忠;;雷达导引头解距离模糊算法分析与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21期
5 马超;王丹;李毓琦;;一维集筛选法解高速运动目标距离模糊[J];制导与引信;2012年02期
6 蒋启才;王喜林;;分辨距离模糊的一种计算方法[J];现代雷达;1980年04期
7 荆麟角;星载SAR距离模糊分布规律及其改进设计[J];电子科学学刊;1994年05期
8 张永庆;雷宏;;一种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抑制星载SAR距离模糊的方案[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谭贤;李志淮;王红;杨炼;;参差加抖动解距离模糊方法应用分析[J];现代雷达;2011年03期
10 刘聪锋;杨洁;;单脉冲跟踪测量雷达解距离模糊策略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红平;沙雪松;张光峰;;批次处理解距离模糊[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2 唐波;;SAR方位调相抑制距离模糊的效果仿真[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晓忠;长基线水声跟踪系统抗多途及抗距离模糊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1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6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