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傅里叶变换的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系统实现方法
本文选题: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 切入点:椭圆球面波函数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基于椭圆球面波函数(PSWF)的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系统在硬件实现时遇到的PSWF实时产生困难、系统实现复杂度高等问题,从PSWF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形式出发,分析研究了其正余弦展开形式及展开项系数与脉冲信号能量和脉冲间正交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理论推导了基于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的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方法和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解调方法,并给出了基于快速傅里叶(逆)变换(FFTIFFT)的调制和解调方法.该方法将成熟的傅里叶变换技术运用到非正弦系统的实现上,建立了非正弦系统实现与离散傅里叶(逆)变换之间的联系,为非正弦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fficulty of PSWF real-time realization and the high complexity of system realization in non-sinusoidal time-domain quadrature modulation system based on elliptic spherical wave function (PSWF),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Fourier series expansion of PSW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 of sine cosine expans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expansion term, the energy of pulse signal and the orthogonality of pulse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non-sinusoidal time domain quadrature modulation method based on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and the demodulation method based on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are derived theoretically. A method of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based on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nverse) FFTIFFT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mature Fourier transform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non-sinusoidal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on-sinusoidal system and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is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study of the non-sinusoidal system.
【作者单位】: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9018)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项目(ts20081130)
【分类号】:TN9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志勇;王红星;刘锡国;钟佩琳;陈昭男;康家方;;正交椭圆球面波函数脉冲调制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0期
2 赵志勇;王红星;陈昭男;刘锡国;康家方;;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信号的解调性能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志勇;刘锡国;毛忠阳;王红星;;非正弦波通信的发展与关键技术[J];电讯技术;2013年06期
2 赵志勇;王红星;康家方;刘锡国;毛忠阳;;椭圆球面波函数调制信号帧同步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3 钟佩琳;王红星;赵志勇;陈昭男;;椭圆球面波函数微分系统求解及仿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6期
4 康家方;王红星;刘传辉;赵志勇;刘锡国;;基于IDFT的椭圆球面波函数重构产生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赵志勇;周恒军;毛忠阳;刘锡国;;基于PSWF的正交载波调制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琳;基于软件无线电的FM解调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勇;王红星;李洪烈;刘锡国;;基于正交脉冲的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方法[J];电讯技术;2009年11期
2 王键;杨讯;张曦林;李道本;;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重叠频分复用通信系统[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3 曹祁生;梁德群;;非正交多重调制的研究[J];电子学报;2006年01期
4 王竞;李道本;;时频二维重叠复用系统[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5期
5 张振宇;陈卫;曾凡鑫;仲元红;吴华;;多载波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抑制干扰的序列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10期
6 赵志勇;王红星;李洪烈;毛忠阳;;非正弦波通信时域正交椭圆球面波脉冲设计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12期
7 陆音,朱洪波;基于近似扁长椭球波函数的超宽带脉冲设计[J];通信学报;2005年10期
8 王红星;赵志勇;王洪利;刘锡国;;基于无抖动编码的非正弦波调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9 李海涛;林孝康;;码间干扰信道下叠加码系统的优化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6期
10 盛渊;罗新民;;一种基于训练序列的OFDM时频同步新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中行,金永春,付有光;产生雷达宽带信号用的正交调制器[J];现代雷达;1994年02期
2 肖弟权;一种使用正交调制互补码的新方法[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3 刘锡国;王红星;刘传辉;康家方;孟小芬;;基于重构滤波的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实现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2期
4 赵志勇;王红星;李洪烈;刘锡国;;基于正交脉冲的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方法[J];电讯技术;2009年11期
5 吴利民;;软化调频(TFM)正交系统实现[J];无线电通信技术;1988年01期
6 杨发权;李赞;罗中良;李红艳;赫本建;高锐;;一种N维数据块正交调制及其解调识别方法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7 赵志勇;王红星;陈昭男;刘锡国;康家方;;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信号的解调性能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8 田玲;朱红兵;洪伟;;超宽带射频发射机中直接正交调制模块的研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8年03期
9 陈杰;尹应增;;低成本直接射频正交调制无线发射机的新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张磊;刘传辉;王红星;刘锡国;陈昭男;;基于白化变换的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系统解调[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国聪;龚克;钱建中;;2GHz直接射频正交调制模块的研制[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2 陈长根;马洪;;模拟正交调制器性能优化设计[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苏俊杰;李智群;朱恩;;载波为1GHz的正交调制器设计[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明浩;先进调制格式的产生及其全光信号处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林广超;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正交调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刘素伊;基于LTE数据卡的正交调制信号校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李腾;交错正交调制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峰;任意频谱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D];燕山大学;2006年
5 张海波;基于FPGA的正交调制系统的研究与算法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马卫群;提高通信信号频带利用率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邓志强;InSAR发射通道仿真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赵冬;一种基于CMOS工艺运用于无线局域网802.11a协议的正交调制器电路设计[D];东南大学;2004年
9 汪东雷;基于FPGA的多模式信号源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1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6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