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ousselme距离证据加权的DS证据理论在WSN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切入点:DS证据理论 出处:《电子世界》2015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寿命,在确保满足任务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减少数据传输量达到节能目的。将DS证据理论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数据耗能中,利用Jousselme距离公式对单个证据进行权值分配。对一定区域的气体浓度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样本数据量达一定程度时,该算法能明显减少网络数据传输量和提高一定的数据准确度。增强系统鲁棒性,降低通信耗能。
[Abstract]:In order to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e can save energy 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data transmiss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task. The DS evidence theory is applied to wireless data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he Jousselme distance formula is used to distribute the weight of a single evidenc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gas concentration data in a certain area show that when the sample data amount reaches a certain degree, The algorithm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ata, enhance th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and reduce the communic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作者单位】: 武警工程大学;
【分类号】:TN929.5;TP21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增明;梁昌勇;蒋翠清;沈磊;;证据理论悖论消除的一种新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11期
2 黄冠亚;赵全明;刘锋国;李玲玲;高朝晖;;D-S证据理论在综合评估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5期
3 易昆南;袁中萸;于菲菲;;D-S证据理论改进方法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谭玮;宋维;;基于D-S证据理论的网络设备故障诊断算法[J];计算机仿真;2008年08期
5 孙钦清;张元;廉飞宇;;证据理论在粮库储粮空洞检测中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年02期
6 邓三鹏;杨雪翠;苗德华;郭世杰;王创荣;;基于D-S证据理论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年02期
7 曾元鉴;;D-S证据理论及其改进算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10期
8 夏祖勋,刘同明,,解洪成;关于证据理论中辨识框不同类型下的信息综合[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9 刘大有,李岳峰;广义证据理论的解释[J];计算机学报;1997年02期
10 吴根秀;模糊证据理论[J];计算机与现代化;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永一;沈怀荣;彭颖;;对D-S证据理论几种改进方法的分析与讨论[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郑德玲;汤新蓓;方巍;王俊然;;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专家意见综合方法[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3 孙怀江;杨静宇;;证据理论的改进及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潘巍;王阳生;;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情感辨识算法[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周凌柯;刘瑞兰;;对证据理论检测显著误差的研究[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三)[C];2005年
6 孔鹏程;周健;;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算法的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韩;方艮海;王勇;;证据理论在机构评价与选型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楠;李靖;李建爽;黄绚烨;;基于证据理论的施工中人为过失改错效果的评估方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9 马小平;汪永东;樊阳;;模糊证据理论的深入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朱靖;王晨熙;鄢茂林;郑义成;;D-S证据理论在多传感器身份融合中的改进[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海生;基于证据理论的分类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肖建于;证据理论研究及其在矿井突水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栗峥;后现代证据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梁伟光;基于证据理论的在轨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缪燕子;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在矿井瓦斯突出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锁斌;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及其在可靠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7 肖明珠;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处理研究及其在测试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晓;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高速列车走行部故障诊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睿虹;基于广义证据理论的多模式智能推理与融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宋姝婷;基于Rough集、T-范数和证据理论的属性约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晓光;基于D-S证据理论的推理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侯俊;证据理论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段林珊;基于证据理论的多源证据分析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周哲;证据理论中的证据生成和融合方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俞捷;面向动态多Agent系统的两维D-S证据理论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张姝丹;基于证据理论和凸函数证据理论的推理工具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建良;证据理论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4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6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