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带调制信号间的互相关影响及分析
本文选题:双边带 切入点:多路复用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拟采用多种双频复用技术,如AltBOC和TD-AltBOC。复用信号之间的相关特性对接收机后端的信号处理部分将造成影响。同一颗卫星播发的下行导航信号,不同的信号分量始终具有相同的传播时延和动态特性,因此其互相关对伪距测量的影响是固定的。当信号间存在频差时双边带信号互相关对测距影响的研究较少。首先从信号接收的角度,给出双边带信号复用技术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频信号互相关对伪码和载波跟踪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数据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该结论也可以扩展至对不同频点间任意调制方式信号互相关影响的分析,对接收机信号处理环路的设计,以及系统信号体制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next generation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is to adopt many dual-frequency multiplex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AltBOC and TD-AltBOC.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multiplexed signals will affect the signal processing part at the back end of the receiver. The downlink navigation signals broadcast by the same satellite will be affected. Different signal components always have the same propagation delay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cross-correlation on pseudo-range measurement is fixed. When there is frequency difference between signals, there is less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ross-correlation of two-sided band signals on ranging.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gnal reception, In this paper, a simplified model of two-sided band signal multiplexing is presented. On this basis, the influence of cross-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frequency signals on pseudo code and carrier tracking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conclusion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data. The conclusion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analyze the cross-correlation effect of arbitrary modulation signals between different frequency points, and the design of the receiver signal processing loop. And the selection of system signal system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卫星导航研发中心;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144)
【分类号】:TN96.1;TN9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星;王飞雪;欧钢;庄钊文;;卫星导航系统中多址干扰引起的伪码跟踪误差的分析[J];信号处理;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星;耿淑敏;李垣陵;;双向时间同步系统的设备时延校准技术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自励;何培宇;周激流;王永德;;利用声回波对消器输出信号构建检测统计量的双端语音检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刘波;韩春林;苗江宏;;MIMO雷达正交频分LFM信号设计及性能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刘浩;潘炜;;基于FHT的实信号稀疏分解快速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刘贯领;汪素萍;余小琴;;一种稳健的柔性阵波束形成方法[J];应用声学;2011年01期
5 曾明;徐建城;蔡会甫;;估计相干与非相干信源的ESPRIT新方法[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年05期
6 王磊;徐大专;;一种抗频偏的时间精同步方法及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2期
7 吉李满,张海军;基于互相关的信号检测研究与实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翁文国,廖光煊,王喜世;基于互相关的DPIV图像诊断方法研究[J];实验力学;1999年03期
9 严鹏;;单通道多普勒测向技术研究[J];制导与引信;2009年04期
10 李超;一类二元序列的互相关函数[J];通信学报;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志成;周宇翔;赵晓群;;多相序列的相关性研究[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剑;黄国策;;码分多址卫星通信系统通信能力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薛彩姣;张卓;张洪顺;朱红伟;;CDMA通信系统中的几种编码序列及仿真[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邱刚;范平志;;一种基于完全互补码的新型CDMA系统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韩文娟;徐赐文;;一种混沌序列的产生方法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宋绯;刘晓宁;;新的复合扩频码-Walsh-m序列[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邵枝晖;王海斌;吴立新;;混沌编码M-ary远程水声扩频通信系统中码序列互相关特性对误码率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8 王云;巴晓辉;陈杰;;互相关效应对高灵敏度GNSS接收机伪码捕获和跟踪性能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2卫星导航信号体制及兼容与互操作[C];2012年
9 蒋小奎;孙超;;采用匹配滤波和二次插值的方法改善DPCA的精度[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10 杨鼎成;于洋;;OFDM系统中同步序列的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宇强;汉语语音基于包络频谱调制模式的连续情绪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胡亮兵;MIMO雷达波形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晓辉;噪声背景下chirp信号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波;MIMO雷达正交波形设计及信号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黄晓萍;基于混沌扩频的水声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安晓强;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部分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刘海涛;高灵敏度GPS/Galileo双模导航接收机的研究与开发[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佟鑫;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序列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刘小磊;OCDMA系统中混沌光地址码编解码方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10 李旭东;零相关区互补序列及小整数集上完备序列设计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华;光码分复用中的编/解码技术[D];天津大学;2003年
2 宁余;有限域上四次跳频序列构造及其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潘峰;具有声定位功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4 张荣锋;基于背向衍射图像的保偏光纤定轴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李惠琼;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的快速计算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6 赵涛;单站无源定位系统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金蕾;室内被动声源定位算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玉良;光纤测温中温度解调与去噪方法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懿嘉;空间光CDMA扩频编码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精杰;一体化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9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79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