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型变阻抗线传输特性的电磁场与电路仿真比较
本文选题:指数线 切入点:变阻抗传输线 出处:《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CST微波工作室软件对新一代Z箍缩驱动装置中变阻抗传输线部分进行了三维电磁场仿真,建立了同轴型指数线模型,在外导体内半径保持100mm不变、输入端特性阻抗0.203Ω、输出端特性阻抗2.16Ω、输入角频率14×106 rad/s的半正弦脉冲TEM波的情况下,发现传输过程中会产生少量非TEM模,线的尺寸变化越剧烈,产生的非TEM模能量越多。在传输线足够长的情况下,电磁场仿真得到的电压传输效率与电路仿真结果相差不到1%,因此可以用电路仿真结果代替电磁场仿真。
[Abstract]: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of the variable impedance transmission line in the new generation Z-pinch driving devic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CST microwave studio software. The coaxial exponential line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ner radius of the outer conductor remains unchanged at 100mm. When the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at the input end is 0.203 惟, the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at the output end is 2.16 惟, and the input angular frequency is 14 脳 10 ~ 6 rad/s half sine pulse TEM wave, it is found that a small number of non-#en2# modes will be produced in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When the transmission line is long enough, the voltag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btained by electro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is less than 1% of the result of circuit simulation, so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can be replaced by circuit simulation result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电机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7109)
【分类号】:TN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霍哲,张建德,贺元吉,李传胪,霍启锋;变阻抗传输线技术的理论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邱爱慈;孙凤举;;Z箍缩和闪光照相用快脉冲功率源技术的发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12期
3 张蕊;黄昆;邹晓兵;王新新;;基于等阻抗差分段法的变阻抗线电路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忠旭;陈炜峰;刘伟莲;;高压纳秒脉冲电阻分压器的结构[J];电子测量技术;2009年11期
2 魏文赋;李兴文;贾申利;史宗谦;李瑞;;准球型负载Z箍缩内爆过程的0D模拟计算与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2年07期
3 陈林;王勐;邹文康;周良骥;郭帆;谢卫平;;中物院快脉冲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技术研究进展[J];高电压技术;2015年06期
4 毛重阳;王新新;邹晓兵;朱鑫磊;;PW级脉冲驱动器的整体径向传输线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5年06期
5 高屹;邱爱慈;吕敏;杨海亮;张众;张鹏飞;;Rod-pinch二极管箍缩特性的数值模拟[J];核技术;2010年08期
6 孙凤举;邱爱慈;杨海亮;曾江涛;盖同阳;梁天学;尹佳辉;孙剑锋;丛培天;黄建军;苏兆峰;高屹;刘志钢;姜晓峰;李静雅;张众;宋顾舟;裴明敬;牛胜利;;感应电压叠加器驱动阳极杆箍缩二极管型脉冲X射线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4期
7 高屹;马继明;张众;张鹏飞;孙江;王志国;尹佳辉;梁天学;杜泰斌;;叠片法测量脉冲X射线源焦斑[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12期
8 张蕊;黄昆;邹晓兵;王新新;;基于等阻抗差分段法的变阻抗线电路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5期
9 江伟华;;高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5)脉冲叠加的意义[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8期
10 邹文康;王勐;陈林;周良骥;郭帆;谢卫平;邓建军;;大型脉冲功率系统真空功率传输问题[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屹;邱爱慈;吕敏;杨海亮;梁天学;张众;张鹏飞;孙剑锋;苏兆锋;李静雅;孙江;;抑制阴极不同表面电子发射对阳极杆箍缩二极管电子束箍缩特性的影响[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剑;大规模开关同步与触发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曲忠旭;电磁脉冲衰减技术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伟莲;基于电阻分压器的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宋珂锦;高压纳秒电磁脉冲衰减器的研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霍哲,张建德,贺元吉,李传胪,霍启锋;变阻抗传输线技术的理论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邱爱慈;孙凤举;;Z箍缩和闪光照相用快脉冲功率源技术的发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平;;Electronics Workbench电路仿真系统的应用(一)[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6年09期
2 钟美玲;;浅谈电路仿真技术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9年29期
3 王静;;Altium Designer电路仿真及应用[J];电子世界;2011年09期
4 汪汉新,张翔;数字电路仿真时信号源波形的设置方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王建农;王伟;闫文杰;;基于Altium Designer的电路仿真[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08期
6 马蕴颖;电路仿真在江苏省宽带网上的应用[J];江苏通信技术;2000年01期
7 史红梅,李忠晶,余祖俊,邢天祥,罗宏波;电力机车电路仿真系统的研究[J];测控技术;2001年07期
8 李成鑫;常梦星;;计算机电路仿真实验[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9 刘立新;电路仿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年12期
10 洪宇翔;郎诚廉;;城轨列车电路仿真平台的研究与开发[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承;;Simulink用于电路仿真研究[A];第十五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郭成魁;牛芗洁;朱晓冬;;EWB电路仿真实验在电路与电子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广西 邓力;PLD的PROTEUS电路仿真[N];电子报;2007年
2 浙江 陆运华;电路仿真设计的利器——multiSIM7[N];电子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国成;板级模拟电路仿真收敛性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胡国成;板级模拟电路仿真收敛性技术术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硕;符号化电路仿真器的一个层次化分析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梁俊虎;模拟电路仿真中建模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5 许阳;基于扩展Petri网的机车电路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吴寰;TDMoIP电路仿真的原理以及实现方案[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崔智勇;时滞混沌系统的同步研究及电路仿真[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立静;控制与同步时空混沌系统的电路仿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克炼;高速电路仿真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刘伟;EloverIP电路仿真适配器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81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8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