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雷达主波束内GSM干扰的极化滤波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雷达 切入点:GSM干扰 出处:《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雷达在实际中受到的GSM通信基站干扰问题,该文采用极化滤波抗干扰的方法,在现有自适应极化对消(APC)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极化波最优接收的滤波算法,先估计GSM信号的部分极化Stokes矢量,后依据干扰功率最小原则计算最优接收极化。通过开展极化抗干扰外场试验,证明了极化滤波方法对于基站干扰抑制的有效性。与传统算法的比较说明了该方法在保证滤波效果的基础上,用于权值收敛的时间更短,性能更稳定。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adar being interfered by GSM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in practice, this paper proposes a fil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optimal reception of partially polarized wave, which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adaptive polarization cancellation (APC) algorithm. The partial polarization Stokes vector of the GSM signal is estimated first, and then the optimal received polarization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interference pow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arization filtering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s proved.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shorter convergence time and more stable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filtering effect.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TN9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勇;戴幻尧;李金梁;李永祯;王雪松;;空域虚拟极化滤波原理及实验结果[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2 王雪松,汪连栋,肖顺平,庄钊文;自适应极化滤波器的理论性能分析[J];电子学报;2004年08期
3 毛兴鹏;刘爱军;邓维波;曹斌;张钦宇;;斜投影极化滤波器[J];电子学报;2010年09期
4 施龙飞;王雪松;徐振海;肖顺平;;APC迭代滤波算法与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9期
5 刘爱军;毛兴鹏;邓维波;;基于斜投影极化滤波的高频雷达电台干扰抑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6 赵铁英;杜鹏程;王永良;;GSM移动通信系统对同频段LFM雷达干扰的分析[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戴幻尧;李永祯;刘勇;常宇亮;王雪松;;单极化雷达的空域零相移干扰抑制极化滤波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2期
8 高云;畅洪涛;聂宏斌;刘若钧;毛黎明;李小平;杜涛;;一起公众移动通信基站信号干扰民航二次雷达的案例分析[J];中国无线电;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金亮;党立坤;;极化编码跳频信号在雷达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8年05期
2 李永祯,王雪松,肖顺平,庄钊文;有源假目标的高分辨极化鉴别研究[J];兵工学报;2005年06期
3 杨运甫;陶然;王越;;基于极化比参数的零导数正交搜索优化方法[J];兵工学报;2006年04期
4 陈歆炜;赵建中;吴文;;一种极化捷变雷达中欺骗性干扰的提取方法[J];兵工学报;2012年01期
5 李彦志;张国毅;;极化技术在雷达侦察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李永祯,王雪松,肖顺平,庄钊文;自由空间中箔条云团极化散射统计特性的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7 罗佳;王雪松;李永祯;肖顺平;;天线空域极化特性的表征及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8 束咸荣;何炳发;;论天线收发方向图的非互易性[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9 李金梁;罗佳;常宇亮;戴幻尧;李永祯;王雪松;;基于天线空域极化特性的虚拟极化接收技术[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宋立众;乔晓林;吴群;;一种弹载相控阵雷达及其极化滤波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y~;;提高GSM网络系统CSSR的方法总结[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转型创新促通信业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庞礴;潘健;王雪松;刘博;徐振海;;关于最佳接收极化和最佳抑制极化的说明[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高莉;;浅述合成孔径雷达新技术的发展[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武文;李昊;王晓军;吴永辉;;极化误差对图像分类的影响分析[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强;雷达极化中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金梁;箔条干扰的特性与雷达抗箔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常宇亮;瞬态极化雷达测量、检测与抗干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顾村锋;多载波补码相位编码雷达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罗环敏;基于极化干涉SAR的森林结构信息提取模型与方法[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夏伟杰;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仿真与图像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李军;扩展目标的雷达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戴博伟;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与极化信息处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9 齐向阳;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10 李新武;极化干涉SAR信息提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桢;基于极化信息的SAR地物分类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游娜;电磁矢量传感器取向误差校正和干扰抑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乔;基于移动终端的水位监测与车牌定位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建社;SAR图像入射角效应校正与分割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陈明嗣;雷达系统仿真与角度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程默然;基于DSP的汽车防撞雷达的相关基础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7 游先亮;极化信息在弹载雷达系统目标检测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苏剑;主被动雷达复合制导中的融合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孙彬;基于最佳估计与检测的雷达收发极化优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郝洪美;基于极化SAR影像的地物变化检测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琼,吴援明,黄成芳;二次雷达系统干扰等问题的解决方法[J];电讯技术;2005年02期
2 罗佳;王雪松;李永祯;肖顺平;;天线空域极化特性的表征及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3 戴幻尧;罗佳;王雪松;李永祯;李金梁;何密;;抛物面反射天线的空域瞬态极化特性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4 李金梁;罗佳;常宇亮;戴幻尧;李永祯;王雪松;;基于天线空域极化特性的虚拟极化接收技术[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张国毅,刘永坦;实数加权极化变换法[J];电子学报;2000年03期
6 张国毅,刘永坦;高频地波雷达多干扰的极化抑制[J];电子学报;2001年09期
7 徐振海,王雪松,肖顺平,庄钊文;极化自适应递推滤波算法[J];电子学报;2002年04期
8 王雪松,汪连栋,肖顺平,庄钊文;自适应极化滤波器的理论性能分析[J];电子学报;2004年08期
9 毛兴鹏,刘永坦,邓维波,于长军,马子龙;零相移瞬时极化滤波器[J];电子学报;2004年09期
10 毛兴鹏;刘永坦;邓维波;;频域零相移多凹口极化滤波器[J];电子学报;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志刚;;弹上微带天线的研究[J];雷达与对抗;1991年03期
2 倪汉昌;对海雷达抗箔条干扰技术途径探讨[J];飞航导弹;1995年08期
3 阙渭焰,彭应宁;数据融合与雷达优化布站[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6年12期
4 张丽艳,郑晋军;一种雷达系统效能的评估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7年04期
5 陈瑞林;保铮教授传略[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7年01期
6 俞云帆;高分辨率雷达卫星遥感的商业化[J];国际太空;1998年07期
7 杨舰,林月萍;某型岸用雷达可靠性鉴定试验[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1年01期
8 刘志学;高机动雷达的系统设计[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9 邓大松;爱立信参与欧洲雷达市场的竞争[J];现代雷达;2004年07期
10 ;《雷达与对抗》总目次(2004)[J];雷达与对抗;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峰;;VTS雷达故障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石侃;;雷达避让过程中的有关技术与方法研究[A];2001航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集[C];2001年
3 王青;肖怀铁;张安;;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MIMO雷达稀疏线阵设计[A];全国第五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第一册)[C];2011年
4 凌茵;;步进频率信号处理[A];图像 仿真 信息技术——第二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黄习刚;;交管雷达录取视频的产生与特性[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与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通信导航分册)[C];2002年
6 李朝晖;蔡宏;罗菊英;;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温度报警现象分析与改进措施[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7 王志云;代建鹏;胡文华;樊中华;;虚拟仪器在雷达天线性能方向图测试中的应用[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李志华;刘秀文;;高速雷达信号接口电路的研究[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经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郭磊;;间歇采样转发对脉压雷达的干扰效能评估[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段士军;吴京才;高玉春;;CINRAD/SA雷达调试与测试系统的开发及应用[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江荣;副书记的雷达情结[N];中国气象报;2003年
2 田文杰 姜育杰;雷达训练有了新平台[N];解放军报;2005年
3 章彤;贲德院士揭秘神奇的雷达世界[N];江苏科技报;2010年
4 翁向东;雷达欧米茄是一家 为啥不让你知道[N];经理日报;2004年
5 许伟武;未来10年世界雷达市场的发展趋势[N];中国航空报;2008年
6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菅锦红;北京地研所引进先进地质雷达[N];中国矿业报;2009年
7 林奇;日研新雷达:专门对付歼-20[N];国防时报;2011年
8 林文全;驻马店雷达联防为淮服务[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徐辉 王忠维 耿海军;新一代雷达:“火眼金睛”功夫不凡[N];解放军报;2002年
10 记者 承京 刘国刚;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成立[N];中国航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茜;MIMO雷达检测与估计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俊;高频地波雷达干扰抑制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李永红;广义小波神经网络实现雷达相关滤波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4 刘成国;蒸发波导环境特性和传播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汪洋;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及其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康士峰;地海面微波散射和传播特性研究及其在雷达和遥感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7 王明宇;复杂环境下雷达CFAR检测与分布式雷达CFAR检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李保国;基于目标角闪烁特性的末制导雷达跟踪与识别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刘培国;超宽带信号辐射与散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10 程翥;LPI雷达信号设计和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庆慈;生产自动化测控系统和雷达监测技术在埕岛油田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曾绍平;多功能光栅扫描显示控制器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穆飞航;基于C8051F120控制的雷达式生命探测仪后端系统的研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胡文娟;分布式雷达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四川大学;2005年
5 黄娜;基于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包承育;基于介质谐振器的光导高功率微波源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翟艺书;AIS与雷达数据融合的数学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8 曹锐;缺陷接地结构(DGS)模型分析及在微波集成电路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盛洪江;某雷达伺服系统的分析、辨识与仿真[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10 刘伟;通用雷达装备维修编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12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1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