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向散射对陆战激光通信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激光通信 切入点:大气后向散射 出处:《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激光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非常适用于陆战条件下抗电磁干扰通信,对提升陆军作战能力具有重大推动作用。陆战环境复杂烟尘较重,发射的激光受到大气后向散射的影响会反射到己方的接收系统中,对接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对激光通信系统后向散射的强度进行分析。根据陆战激光通信系统的特点,对收发独立口径和收发共口径的两类激光通信光系统大气后向散射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发散角、接收视场、光轴间距等参数与后向散射强度的关系进行了仿真,为优化系统参数、减小大气后向散射对系统影响提供了参考。
[Abstract]:Laser communication has strong anti-jamming ability, good confidentiality, and is very suitable for 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nd comba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army's combat capability. The laser emitted by the atmospheric backscattering will be reflected into our receiving system, which will have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receiving, so we must analyze the intensity of the backscattering of the la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combat la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atmospheric backscattering of two kinds of laser communication optical systems with independent aperture and common aperture is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stem divergence angle, the receiving field of view, the optical axis spacing and the backscattering intensity is simulate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system parameters and 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backscattering on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长春工程技术学院;
【分类号】:TN9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荣微;陈思颖;张寅超;陈和;郭磐;;Raman-Mie方法反演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仲健;大气激光后向散射特性的研究和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锡阳;胡长猛;夏云峰;谢从珍;戴栋;;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输电线路山火预警研究[J];电气应用;2015年09期
2 沙炎军;程翔;;雨滴后向散射对激光引信的信噪比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沙炎军;雨滴特性及对激光信号传输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朱君军;随机簇团光散射及激光大气传输、探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丁文超;不同气体压力的自发瑞利布里渊散射频谱特性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4 公茂林;后向散射对主动探测的影响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非,洪钟祥,雷孝恩;大气边界层和大气环境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03年04期
2 石广玉;王标;张华;赵剑琦;檀赛春;温天雪;;大气气溶胶的辐射与气候效应[J];大气科学;2008年04期
3 张寅超,胡欢陵,谭锟,杨高潮,刘小勤,邵石生,邓敏,张高勇;车载大气污染监测激光雷达样机研制进展[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1年03期
4 周军,岳古明,金传佳,戚福第,易维宁,李陶,陈毓红,熊黎明;探测对流层气溶胶的双波长米氏散射激光雷达[J];光学学报;2000年10期
5 刘智深,吴东,宋小全,刘金涛,John W/Hair;激光雷达研制及其探测大气气溶胶的实验研究(英文)[J];光学学报;2001年06期
6 胡欢陵,吴永华,谢晨波,阎逢棋,翁宁泉,范爱媛,徐赤东,纪玉峰,虞统,任阵海;北京地区夏冬季颗粒物污染边界层的激光雷达观测[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7 薛国刚,孙东松,闫长春,李洪敬,杨春沪;小型气溶胶激光雷达及其信号校准[J];激光与红外;2005年03期
8 钟志庆,周军,戚福弟,范爱媛,岳古明,兰举生,江庆伍;探测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便携式米散射激光雷达[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12期
9 毛敏娟,吴永华,戚福弟,范爱嫒,岳古明,周军;车载式1 064 nm和532 nm双波长米散射激光雷达[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5期
10 王淑英,张小玲,徐晓峰;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J];气象科技;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应红;Mie散射激光雷达实验系统设计与大气消光系数反演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晓军,陆启生,舒柏宏,刘泽金,杜少军,郭少峰,赵伊君;激光照明的大气后向散射理论模拟和试验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1年01期
2 钱惟贤;柏连发;陈钱;顾国华;;基于频域的激光水下传输后向散射理论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04期
3 张海庄;孔亚南;孟智勇;曾庆平;李鹏;夏润波;;1.06μm激光大气后向散射强度仿真计算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2年04期
4 王丹;张本涛;陈标;;海面后向散射方向特性分析[J];微波学报;2012年S1期
5 朱晓,王华,齐丽君,掌蕴东;机载激光测深海水后向散射包络的频域分析[J];激光与红外;2003年01期
6 王振亚,刘南英,张国庆;后向散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实验研究[J];激光杂志;1986年03期
7 俞尧民;;后向散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研制成功[J];激光;1980年07期
8 梅克俊;;测量光纤特性的新方法——后向散射法[J];传输线技术;1980年02期
9 陈冬;王江安;康圣;;激光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试精度及误差分析[J];激光与红外;2008年03期
10 王春晖;张建;李明卓;王骐;;激光气象雷达多次后向散射信号特性分析[J];光子学报;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萧村;王双义;林殿阳;赵晓彦;吕志伟;;宽带KrF激光泵浦SF_6产生的后向散射现象的实验研究[A];江苏、山东、河南、江西、黑龙江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彪;舰船尾流后向光学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集毅;基于后向散射的战场化学毒剂激光侦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黄振;粗糙表面后向散射退偏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6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16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