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车辆自组织网络中基于Beaconless的路由协议和车辆接入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05:24

  本文选题:车辆自组织网络 切入点:可靠性传输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车辆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VANET)将无线网络应用于交通方向,是发展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对于VANET中的安全性和非安全性应用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数据的传输离不开可靠的传输协议和接入协议。因此,VANET的数据可靠性传输问题受到了汽车厂商、高校和研究所的广泛关注,并且在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的一个分支,车辆自组织网络即具有MANET的普遍特性,也具有自身独有的特性。普遍性体现在网络的无中心、自组织、自管理和多跳转发等。VANET的独特性体现在其节点为运动的车辆并且节点的运动是有迹可循的,该特性带来了数据可靠性传输的挑战。在网络中,快速运动的节点会引起高动态的拓扑,从而引起间歇性链接且严重影响协议性能,因此设计一个高性能的路由协议对于数据的可靠性传输非常重要。基于beaconless的协议采用接收节点之间的竞争来选择最佳的下一跳,不仅可以提高网络传输可靠性且不采用beacon信息从而降低网络开销。当多个车辆对路设发起请求信息时,路设对车辆的服务顺序规则对于网络整体的性能有严重的影响,因此设计一个适应于动态场景的接入服务机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针对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数据可靠性传输存在的挑战,提出了基于beaconless的路由协议SLBF。该协议在现有的基于beaconless协议的基础上,定义了自适应性的转发区域,考虑贪婪转发、链路质量和节点业务方面设计等待时间算法,并且采用了重传机制从而来提高网络中数据包的可靠性传输。通过在NS-2上进行仿真,并且与经典的GPSR协议和BLR协议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SLBF在投递率、时延和平均跳数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当有多个车辆向路设请求服务时,路设对于多个请求的服务规则会影响网络的服务质量。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内容完整性和内容重要性的接入机制。在内容完整性方面采用了一定的条件预先判断请求内容是否可被完整服务,根据判断的结果结合请求内容重要性计算得到一个服务优先级,最后采用简单的资源分配机制来对符合要求的请求进行服务。该机制还可以在V2V通信的辅助下进一步的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reless network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Vehicle Ad Hoc Network (VANET) applies wireless network to traffic direction.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d intelligent city. Reliable data transmiss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and non-security applications in VANET.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reliable transmission protocols and access protocols. 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data reliability transmission in VANET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s a branch of 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 the vehicle Ad Hoc network has both the universal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MANET. The uniqueness of .VANET, such as self-organization, self-management and multi-jump transmission, is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its nodes are moving vehicles and that the movement of nodes is traceable, which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data. Fast moving nodes can cause highly dynamic topologies, causing intermittent links and seriously affecting protocol performanc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sign a high-performance routing protocol for the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data. The protocol based on beaconless use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receiving nodes to select the best next hop.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but also reduce network overhead by not using beacon information. When more than one vehicle initiates requests for information, the service sequence rules of vehicles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as a whol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n access service mechanism suitable for dynamic scenarios. In this paper, a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beaconles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xisting beaconless protocol, the adaptive forwarding region is defined, and the waiting time algorithm is designed in terms of greedy forwarding, link quality and node service. The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used to improve the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in the network.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n NS-2 are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GPSR protocol and BLR protoco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LBF is delivering rate. The delay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hops are improved. When more than one vehicle requests service, The routing rules for multiple requests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the network. In this paper, an access mechanism based on content integrity and content importance is proposed. First determine whether the request content can be fully serviced, A service priority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judgment combined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quest content. Finally, a simple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 is used to service the request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is mechanism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with the assistance of V2V commun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U4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翎,熊前兴;常用路由协议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1年S1期

2 董超;倪明放;田畅;;层次分析法用于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选择[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9期

3 梁林;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0期

4 宋早迪;蒋秀波;张日飞;;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的选择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S1期

5 刘作学;代健美;盛懿君;王子凡;;一种轻量化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装备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刘凯歌;;基于扩散搜索的DSR路由协议[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2期

7 陈湘平;房莉;;基于“票”的多路径QoS路由协议[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年05期

8 杨水根;张宏科;苏伟;;基于掌形积分的路由协议仿真与性能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刘勇;林亚平;胡玉鹏;;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开发及改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9期

10 於时才;张冠阳;;基于综合准则的无线Mesh网络跨层路由协议[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阳泽;刘平香;;水声网络自重组中两种路由协议比较[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向征;方旭明;;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协议的性能比较[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墉懋;傅仲逑;;DSR路由协议优化策略[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程晓峰;卢泽新;张晓哲;莫敦运;;基于路由协议支持的网络感知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红;徐光侠;范时平;;一种安全的无线自组织路由协议[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玉林;樊祥宁;张在琛;;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路由协议的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7 应俊;吴哲夫;乐孜纯;;基于OPNET的DSR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颜国风;王建新;;基于Hop的Anycast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武峥;张淑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在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侍蕾;赵洪利;;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关键技术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华为供稿;构建辽宁移动骨干网[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 庞迪;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关键技术—路由协议[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金桦;路由协议一样影响速度[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朗讯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融合网络将主导一切[N];通信产业报;2004年

5 ;宽带网络测试平台 ——Adtech AX/4000[N];网络世界;2003年

6 ;三星secuiWALL 防火墙让网络永不停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甄岩邋武穆清;无处不在的无线Mesh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东杰;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及路径决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春飞;无线Mesh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黄宏宇;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及节点运动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郭星歌;矿井无线网格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韩挺;基于信任理论的路由协议安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潘大为;能量有效的WSNs路由协议与分布式调度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凯;无线Mesh网络高性能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学梅;Ad Hoc网络的移动管理及其路由协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张天乐;交替活跃模式的部分连接网络路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李道丰;路由协议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林;基于伽玛分布的喷洒等待路由协议[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梁玉珠;基于动态分簇的低能耗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卢志强;基于基础设施辅助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吉纯;Ad Hoc网络备份路由协议及其嵌入式实现[D];苏州大学;2015年

5 王静涵;基于Contiki操作系统的RPL路由协议能耗均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吴三柱;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树路由协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琦;移动传感器网络三维空间路由协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姜小荣;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巩彩红;基于微分—蚁群算法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中岳;一种利用节点移动信息的空基自组网路由协议[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18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18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3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