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M模型的海上移动信道传输模型
本文选题:衰落 切入点:路径损耗仿真 出处:《电子技术应用》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海上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所导致的移动信道的传输路径损耗特性,提出Irregular Terrain Methodology(ITM)改进模型。该算法通过补充双径模型,来计算1 km范围内的海上移动信道传输损耗;通过加入雨衰模型来对出现下雨的海上电磁波传播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仿真软件对ITM模型和改进后的IT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海上移动信道传输下,该改进后的ITM模型较之ITM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远海区域移动信道传输特征,并能够提高远海区域移动信道传输的质量。
[Abstract]:Aiming at the transmission path loss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channel caused by complex and changeabl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at sea, an improved Irregular Terrain method model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calculates 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mobile channel in the range of 1 km by supplementing the two-path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ITM model and the improved ITM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and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case of marine mobile channel transmission,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at sea is modified by adding the rain decline model, and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is used to compare the ITM model with the improved ITM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ITM model, the improved ITM model can better reflect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bile channel in the far sea area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obile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the far sea area.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61162010) 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S2013HR0034L)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东风;移动数字信道差错控制系统性能估计与计算机模拟[J];通信学报;1991年01期
2 王端怡,胡正名,王端怡,,胡正名;移动通信信道的研究及模拟[J];移动通信;1994年05期
3 袁东风;;纠错编码技术在移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无线电通信技术;1990年03期
4 钱学荣;数字正切锁相环及在移动信道中的性能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5 王峥 ,王亚莉 ,孙信群;无线移动信道的仿真模型分析[J];中国无线电;2005年08期
6 李杨;汤莉萍;袁东风;;一个表示移动信道的Gilbert模型[J];通信技术;1990年03期
7 吴春旭;;几种编码方案在移动信道下的计算机模拟[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8 王端怡,胡正名;自适应移动信道模型的研究和模拟[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6年02期
9 袁东风,曹志刚;在VHF移动信道中不同条件下BCH码的纠错性能研究[J];电子学报;1998年07期
10 袁东风;;交错BCH码在移动信道中的性能估计[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皎;张彬;李道本;;改进的JAKES的移动信道模型分析[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华章;王新政;;在衰落移动信道中图象传输的神经网络译码方法[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谢林;韩存武;;一种新的CDMA模糊功率控制方法[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二)[C];2000年
4 王晓东;王真之;周宇;;移动混合数据通信协议及其安全性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周昱英;;一种自适应的切换功率测量和信道预测方法[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6 崔冬;;一种改进的LRP信道预测算法[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刘炜;李建东;;模糊逻辑在越区切换中的应用[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马章勇;赵春明;尤肖虎;;一种OFDM系统载频频偏与信道联合估计方法[A];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小华;刘江涛;卓露;;Suzuki信道模型的研究与仿真[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曹锦;移动卫星通信调制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2 ;诺基亚高速分组接入解决方案[N];人民邮电;2005年
3 南京联创系统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顾恺;移动数据传输中的差错控制[N];计算机世界;2000年
4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蒋良成 陈玉;cdma2000系统的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5 本报记者 张彤;能听会说“语音云”[N];网络世界;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静;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序列设计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彭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同步理论和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洪卫;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2 马飞;GSM移动信道的建模与仿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3 师骋;VHF/UHF多径移动信道模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郝永杰;移动信道条件下RS码的应用及DSP实现相关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李俊;无线衰落信道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姗姗;移动信道条件下MCPM接收机的同步与均衡[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杨延辉;移动信道建模中的关键算法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王晶;移动视频传输容错技术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9 高爱勤;高速铁路移动信道条件下的OFDM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白云涛;多载波信号在不同实际信道下的误码率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24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2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