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站间双向时间频率传递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选题: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切入点:光纤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出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站间时间频率传递是实现大型时间频率系统的关键,是建立UTC/TAI的基础,是实现卫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的核心。TWSTFT是最重要的站间时间频率传递技术之一,进一步修正其双向传播时延差以提高其准确度,以及提高其时间频率传递稳定度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同时,光纤双向时间频率传递被认为将带来时间频率传递的新纪元。论文结合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中基于多GEO导航卫星的TWSTFT架构,并面向未来可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站间时间频率传递的光纤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针对TWSTFT中修正卫星相对地面站运动引入的双向传播时延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惯性系下的卫星双向时延模型,并给出了与星历数据和TWSTFT实测数据相联系的双向时延(即光行时)迭代计算流程,称“光行时解”。该模型和计算方法一并简称为“光行时解法”。以三个地面站两两之间建立的三条TWSTFT链路实测数据为例,卫星相对地面站的周期运动引入了峰峰值最大为453ps,均值为-161ps的双向传播时延差的日波动。若不修正,将限制TWSTFT的时间传递准确度在0.2ns量级,且限制其平滑时间为0.5day的频率稳定度(阿伦偏差表示)至1.05×10-14。三站钟差测量数据闭合验证表明:光行时解法计算得三站闭合双向传播时延差峰峰值128ps的日波动,与三站闭合钟差测量值的峰峰值为147ps的日波动吻合良好,说明光行时解法在卫星相对地面站运动的情况下正确计算双向传播时延差。(2)为提高卫星双向频率传递稳定度,提出了利用双GEO卫星TWSTFT架构,分离测量噪声阿伦方差与钟差阿伦方差的方法,直接计算钟差阿伦方差。理论分析表明,经过不同GEO卫星的TWSTFT链路具有独立的发射和接收设备,不同链路测量噪声不相关,且测量值含有相同的钟差值,可将测量噪声的阿伦方差与钟差的阿伦方差分离开。进一步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单链路测量噪声阿伦偏差(阿伦方差的平方根)达3×10-10τ-1(τ为平滑时间)的情况下,已实现对阿伦偏差为7×10-12τ-0.65的钟差频率稳定度的估计,即提高TWSTFT频率传递稳定度两个数量级。(3)为提高卫星双向时间传递稳定度并保证钟差测量完好性,利用多GEO卫星的TWSTFT架构,提出了多链路钟差动态加权平均方法。动态加权平均方法以本文新提出的动态时间方差来表征时间传递稳定度,综合多GEO卫星TWSTFT钟差测量值,抑制测量噪声(特别是非平稳测量噪声)的影响,在改进TWSTFT的动态时间偏差(DTDEV)至原链路的1/(?)(N为链路数量)的同时,保证钟差测量完好性。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仿真实验表明:对比以标准时间方差为基础的标准加权平均方法,应对某链路测量噪声标准差突变、周期变化及线性增大100%的非平稳情况时,以DTDEV衡量,本方法结果一直好于标准加权平均方法结果,最多分别为43%,11%,12%;同时,对双GEO卫星TWSTFT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应用本文方法,综合数据的动态时间偏差较单链路平均改进了30%,即改进TWSTFT的DTDEV至原测量链路的0.7倍,接近理论上的最优结果1/(?)。(4)针对光幅度调制直接检测系统中如何选择传递频率信号的频率,及如何实现时间频率传递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光纤色散对频率信号传递频率稳定度的影响,给出了传递频率选择原则;提出了基于伪随机噪声码和载波相位测量的光纤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在详细推导了伪随机码和载波的传播速度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光幅度调制直接检测系统中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求解方法;采用10MHz码率和30MHz载波频率的自研光纤双向时间频率传递设备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共钟情况下,采用室内1km卷轴光纤实现阿伦偏差1.57×10-12τ-1(τ为平滑时间,1s-τ≤104s)的频率传递,以及时间偏差20ps(τ=100s)的时间传递。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6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电讯技术》专题资料《时间频率技术》题要[J];电讯技术;2009年03期
2 汪铁华;;1983年测试仪器设计和性能指标发展的趋向(二)[J];仪表工业;1984年05期
3 刘文华;发展我国时间频率服务事业 提高电视发播标准时间频率技术水平[J];现代电视技术;1998年06期
4 李孝峰;梁双有;张首刚;;光纤时间频率传输数字相位补偿方法[J];时间频率学报;2009年02期
5 马克文;;电视逆程钟[J];电视技术;1989年07期
6 杜燕;龚大亮;翟鸿飞;;一种机动式时间频率传递系统设计与实现[J];无线电工程;2014年02期
7 米红;谢军;宋志强;屈勇晟;;北斗星载时间频率系统发展综述[J];导航定位学报;2014年02期
8 张军;华翔;雷正伟;刘福;;基于GPS的时间频率实时校准系统[J];现代科学仪器;2013年04期
9 陈洪卿;陈向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1年06期
10 和涛;张慧君;李孝辉;赵志雄;;基于UTC(NTSC)的时间频率远程校准与溯源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倪广仁;许录平;和康元;;时间频率溯源链的重要特性及其应用[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2 武文俊;董绍武;李焕信;张虹;;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4 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4年
3 戎强;尹继凯;蔚保国;;时间频率系统体系结构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邱震;董哲;张俊艳;闫建华;;卫星双向时间频率比对地面站的架设与调试[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4 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3年
5 王燕平;董绍武;袁海波;;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和涛;张慧君;李孝辉;;时间频率远程校准试验系统客户端设计与实现[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曾轶群;203所7位专家 为时间频率事业作出突出贡献[N];中国航天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蕾;“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N];中国质量报;2011年
3 吴巍 本报记者 王惜纯;我国自主研制时间频率产品赶超国外[N];中国质量报;2014年
4 记者杨蕾;李天初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N];中国质量报;2011年
5 ;李天初:永不停止的追赶[N];中国质量报;2010年
6 卢敬叁;时间频率研究的发展方向[N];中国质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文可;高精度站间双向时间频率传递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袁妮妮;老化影响猕猴、猫视觉系统神经元的空间与时间频率调谐特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琛;基于双移动校准站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系统校准实验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6年
2 和涛;时间频率远程校准系统测量终端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3年
3 孙洋洋;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技术中若干参数测定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4 张玲;高精度双向时间频率比对基带设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左飞;新型的远程时间频率校准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29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2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