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认知无线电网络频谱聚合策略的性能优化

发布时间:2018-03-19 00:27

  本文选题:认知无线电网络 切入点:频谱聚合 出处:《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认知无线电网络频谱共享的性能,综合考虑了集中控制模式下的数据传输质量及信道利用率,研究了基于主用户的频谱聚合策略.针对一个聚合频谱中的多个信道,面向次级用户建立具有多服务台且传输过程可同步中断的离散时间排队模型.使用矩阵几何解方法,求解出主用户数据包阻塞率、次级用户数据包平均延迟以及信道利用率等性能指标的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在设置频谱聚合容量时,不同性能指标之间存在折中关系.通过建立成本函数,给出了频谱聚合容量的设置方案,实现了认知无线电网络频谱聚合策略的性能优化.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pectrum shar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the data transmission quality and channel utilization under centralized control mode ar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The spectrum aggregation strategy based on primary users is studied. For multiple channels in a single aggregate spectrum, a discrete-time queuing model with multiple service stations and synchronous interruptions of transmission process is established for secondary users. The matrix geometric solutio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performance indexes such as blocking rate of primary user packet, average delay of secondary user packet and channel utilization are obta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pectrum aggregation capacity is set, By establishing a cost function, a scheme of setting up the capacity of spectrum aggregation is given, and th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spectrum aggregation strategy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is realized.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计算机虚拟技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72342)
【分类号】:TN9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顺福;解洪亭;赵媛;;带有组间切换的认知无线网络混合式信道分配策略及性能研究[J];通信学报;2013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华;李建东;李钊;;认知异构网络中基于克隆选择算法的动态频谱分配[J];通信学报;2012年07期

2 杨威;管东林;逯东辉;彭立宏;窦文华;;面向认知无线电网络能量高效协作感知的在线节点选择算法[J];通信学报;201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尤文坚;黄欣;刘桂英;;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技术研究[J];通信技术;2008年12期

2 胡圣波;吴永祥;;一种异构可重构的认知无线电平台及设计方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周贤伟;辛晓瑜;王丽娜;薛楠;;认知无线电安全关键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08年02期

4 张斯佳;;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基础性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11期

5 张玉;葛利嘉;赤伟;陈世娥;;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33期

6 杨浏;;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及其运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09期

7 汤滟;顾斌;胡国兵;刘磊;;认知无线电系统捷变频信号源设计[J];信息化研究;2011年06期

8 封彬;;浅析认知无线电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应用[J];中国无线电;2012年12期

9 付静;王静;张珑;;认知无线电实验平台框架研究[J];软件导刊;2013年02期

10 宋健;;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3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清;郭宗良;;认知无线电及其军事通信应用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李俊葶;陈金鹰;刘庆丰;徐广伟;;浅谈认知无线电[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彭开志;杨平;王书诚;;认知无线电在通信系统中应用研究[A];2011船舶电气及通讯导航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辉;苏泽友;谢伟;;认知无线电综合抗干扰电台设计构想[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饶毓;曹志刚;;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标准化进程[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罗凡;陈金鹰;;认知无线电在震后应急通信中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骥;;浅谈认知无线电在军事领域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郝刚;甘志春;;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问题研究[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C];2014年

9 王斯瑶;付琳;;认知无线电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刘庆丰;陈金鹰;李俊葶;卓有福;;基于认知无线电的高效频谱利用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 王宇宙 编译;认知无线电发展综述[N];电子报;2012年

2 ;认知无线电:未来无线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N];人民邮电;2007年

3 江苏泰州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 刘浏 窦沛沛;认知无线电整合“闲散”频谱[N];通信产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卢子月;认知无线电让网络不再拥挤[N];通信产业报;2011年

5 常丽君;避堵走闲,,美开发认知无线电上网系统[N];科技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郑焕斌;未来通讯 看我独霸[N];科技日报;2006年

7 北京邮电大学WSPN实验室 雷光;认知无线电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7年

8 特约撰稿人 吴康迪;日本4G路线明晰 “催熟”新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9年

9 四川 杨远清 编译;可检测空闲频带的认知无线电接收器[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卢子月;无线似水 应需而动[N];通信产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岩;认知无线电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2 贺新颖;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认知无线电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裴二荣;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资源优化分配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刘超;认知无线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伍春;认知无线电中智能学习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程赓;多跳认知无线电网络频谱管理与选路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朱江;认知无线电系统中自适应跨层优化机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国斌;认知无线电系统资源管理与分配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威;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杨磊;认知无线电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晨炜;基于认知无线电的信道分配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吴杰;认知无线电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黄羽;认知无线电媒体接入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朱景晖;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韩川;认知无线电场景中的变换域通信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赵士康;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柯海舟;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宫纪波;认知无线电实时通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年

9 常红刚;认知无线电的相邻终端发现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周鹏;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模式调制通信系统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32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32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e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