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带有转动机构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方法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1 21:29

  本文选题:惯性导航系统 切入点:转动 出处:《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现有器件精度基础上依靠旋转调制技术实现更高精度导航成为当前惯性技术的研究热点。针对移动测量系统旋转光纤惯导系统对初始化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出的更高要求,设计一种不同惯性系下重力加速度建立转换矩阵的粗对准加两位置卡尔曼滤波精对准的初始化方法。分析粗对准过程转换矩阵求取机理,设计惯性坐标系重力及其微分构建初始捷联矩阵的方法;利用转动机构实现IMU处于2个最优方位完成光纤惯导系统的卡尔曼滤波精对准。转台实验结果表明,惯性系粗对准加两位置卡尔曼组合精对准可有效实现旋转惯导系统的高精度初始化。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accuracy of the existing devices,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of inertial technology to rely on the rotation modul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higher precision navigation. In view of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initialization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rotary optical fiber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of the mobile measurement system, An initialization method of coarse alignment plus two-position Kalman filter fine alignment for establishing conversion matrix of gravity acceleration under different inertial systems is designed. The mechanism of obtaining the transformation matrix of coarse alignment process is analyzed.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initial strapdown matrix in inertial coordinate system and its differential is designed, and the Kalman filter precision alignment of IMU at two optimal azimuths is realized by rotating mechanis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urntable show that, The inertial system can be initialized with high precision by adding two positions of Kalman combined alignment to the coarse alignment of inertial system.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403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新教师类)(20132121120005) 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21084)
【分类号】:TN9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玲娟,田海;车载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的快速初始对准及误差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柴卫华,沈晓蓉,张树侠;船用捷联惯导系统解析粗对准的误差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谢波,裴听国,万彦辉;车载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的快速初始对准方法[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4年06期

4 朱奎宝;张春熹;宋凝芳;;光纤陀螺角度随机游走对惯导系统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7年03期

5 匡启和,刘建业,姜长生;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惯导初始对准系统[J];航天控制;2001年03期

6 王丹力,张洪钺;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非线性滤波算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9年03期

7 王艳东,范跃祖;捷联惯导系统多位置对准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1年02期

8 李斌;谷宏强;;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在初始对准中的应用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24期

9 张鑫;王新国;许化龙;李爱华;;一种基于小波的导弹静基座初始粗对准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5期

10 张小跃;张春熹;宋凝芳;朱奎宝;;消除FOG-ARW对初始对准影响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牟玉涛;方海涛;;捷联惯导系统车载环境下的初始对准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程建华;邹继斌;陈世同;刘星伯;;水下无人运载器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关键系统技术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魏宗康;牛冰;;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基座全方位初始对准方法[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4 严恭敏;严卫生;徐德民;;逆向导航算法及其在捷联罗经动基座初始对准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刘敬杰;刘瑞华;;微捷联惯导系统晃动基座初始对准算法的实现[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6 董劲峰;郭伟;张岩;;现代控制理论在惯导初始对准中的应用[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卞鸿巍;金志华;许江宁;;船用平台式INS光学标校初始对准新方法[A];2004年船舶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程曦;孙淑光;;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刘瑞华;刘建业;;遗传算法在捷联惯导初始对准中的应用研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10 向礼;苏宝库;;自适应插值滤波在非线性初始对准模型中的应用[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袁岷;陀螺连续测斜仪首次应用获成功[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子健;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张鑫;船用单轴旋转光纤陀螺捷联惯导初始对准/测漂及综合校正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陈楸;惯性导航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数值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王宇;机抖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初步探索[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周雪梅;基于多尺度估计理论的组合导航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谷宏强;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聂琦;非线性滤波及其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李涛;非线性滤波方法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9 李东明;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姚文进;防空弹药二维脉冲修正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凯;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2 任蕾;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宫海涛;惯性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方法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孔翔;月面起飞初始对准及惯性器件标定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于飞;H_∞滤波在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蒋巍巍;基于MEMS的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7 聂振辉;粒子滤波方法在SINS初始对准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张琳;测量信号随机延时下的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9 赵岩良;捷联惯导系统动基座和大失准角初始对准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魏凤娟;捷联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45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45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1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