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光辐射源干扰红外成像特征量化模型与分析
本文选题:自动增益 切入点:系统响应特性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干扰战场红外成像质量的强光辐射源(战场火光),笔者基于红外成像信号转换机理,充分考虑信号响应特性、动态范围、自动增益和灰度量化,建立了强光辐射源作用的红外成像系统响应特性定量化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结合实验室开发的红外场景仿真平台,模拟了典型强光光源干扰下的红外系统输出图像,定量分析强光光源亮度变化与红外图像对比度及侦察性能的关系.该研究结果将为战场环境中红外成像系统抗干扰能力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infrared imaging signal conversion,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dynamic range, automatic gain and grayscale quantization of the infrared imaging signal are fully considered, aiming at the strong light emitter (battlefield fire), which interferes with the infrared imaging quality of the battlefield. A quantitative model of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imaging system under the action of strong light emitter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odel and the infrared scene simulation platform developed in laboratory, the output image of infrared system under the interference of typical strong light source is simulat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ightness change of strong light source and the contrast and reconnaissance performance of infrared image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ti-jamming ability of infrared imaging system in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63870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07014) 航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181004)
【分类号】:TN9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恒殊,黄廉卿;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医学图像处理方法[J];光电工程;2001年04期
2 陈小天;沈振康;;长波红外成像导引头诱饵弹识别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05期
3 洪鸣;刘上乾;王大鹏;高国旺;;强光弹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干扰机理[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华;李丽华;;基于脉冲激光的微光夜视技术研究[J];安防科技;2012年02期
2 金泽安;;夜视技术[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贺剑锋;许俐;严俊武;;红外干扰弹干扰性能测试系统[J];兵工自动化;2011年06期
4 金伟其,何玉青,王岭雪,王仲春;大气紫外传输特性的计算机仿真分析[J];兵工学报;2001年01期
5 周遵宁,潘功配,关华,朱晨光;烟幕对红外成像探测干扰作用研究[J];兵工学报;2005年03期
6 曾桂林;苏秉华;牛丽红;苏学征;;基于神经网络的微光图像增强与复原[J];兵工学报;2006年04期
7 王玄玉;潘功配;;红磷烟幕使用特性及其对红外激光的最佳消光直径[J];兵工学报;2007年09期
8 牟达;王建立;陈涛;;凝视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武装直升机作用距离的分析[J];兵工学报;2008年03期
9 吕相银;杨莉;;热成像系统中的视在温差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08期
10 郭新军,金伟其,王霞,高稚允,王霁;云层红外表观辐射模型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谭碧涛;李艳娜;景春元;;导弹目标光学特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晓阳;王江云;罗红磊;;受大气影响的巡航导弹建模与仿真研究[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许俊平;张启衡;张耀;王华闯;;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小目标检测算法[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4 陈铮;童一峻;刘玉峰;任海刚;;舰船排气烟羽红外辐射及大气传输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童一峻;陈铮;刘玉峰;任海刚;;视距估算在舰船红外隐身性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周遵宁;张同来;乔小晶;张建国;杨利;;强辐射对抗红外制导导弹机理探讨[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谭碧涛;郭晓红;关小伟;;导弹目标光学特性研究[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峰;何峰;井丽红;窦伟;;火星表面红外特性计算方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文俊;矿井封闭火区救灾辅助决策系统研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张红娟;基于PCNN的图像去噪和图像增强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龚冰;毫米波/亚毫米波目标辐射特性及探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白俊奇;高分辨率红外成像中的图像处理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涛;中段弹道目标群天基红外成像探测与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汪涛;UMBIRFPA的计算机仿真及非均匀性校正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贾功贤;基于VI的IRFPA ROIC参数测试及热释电FPA凝视成像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8 张晓飞;基于DSP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唐海蓉;Landsat7 ETM+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10 孙韶媛;夜视图像基于小波分析的压缩编码与融合处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保忠;计算机在矽肺病早期诊断及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林如强;基于LAI的航天遥感图像仿真与系统集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亮;基于红外热图像识别的大包下渣检测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部军;一种转炉出钢监测系统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代中华;车载红外视频彩色化算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王江辉;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数据采集与评价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同;基于达芬奇平台的视频实时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洋;基于DSP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9 徐楠;长波双倍率红外望远镜变倍机构的设计与装调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照路;微光像增强器荧光屏发光效率影响因素及测试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丽娟;红外成像空空导弹的抗干扰分析[J];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1999年02期
2 刘永昌,朱虹;红外成像制导对抗技术分析[J];红外技术;2000年01期
3 汪朝群;红外诱饵对红外制导导弹的干扰特性及仿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1年04期
4 赵锋伟,沈振康,李吉成;红外诱饵辨识的仿真研究(一) 灰度时间序列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2年04期
5 赵锋伟,沈振康,李吉成;红外目标与诱饵辨识的仿真研究(二)运动特征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2年05期
6 李丽娟;黄士科;陈宝国;;双色红外成像抗干扰技术[J];激光与红外;2006年02期
7 王瑞凤;吴伟东;张彦朴;;抗红外制导导弹方法综述[J];激光与红外;2006年12期
8 刘上乾,向健勇,杨宜禾,冯宏川;图像制导系统算法设计[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前所未有的紫外可见分光自动增益检测器[J];生命科学仪器;2005年05期
2 李锦萍,闵子建;液体超声波声速仪的研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3 曾祥进,王敏,黄心汉;自动增益电路在超声波测距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测控技术;2005年07期
4 张记龙;陕云凌;;密闭容器非接触式超声波液位测量仪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9年03期
5 吴晓韵,刘金照;伺服随动系统协同工作的优化方案[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6 马龙华;郝燕玲;上官伟;刘利强;;武器声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2期
7 王校会;;对小高炮指挥仪几种平滑补偿方案的初步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1977年01期
8 G Miramontes;袁凤;;采用个人计算机的自动增益/相位计[J];国外计量;1991年01期
9 贾燕冰;高翔;余颖辉;严正;;动态系数法在华东电网中的应用探讨[J];华东电力;2007年06期
10 李加升;;NTC热敏电阻及其应用分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秋冬;林秋月;刘会通;李金龙;;基于FPGA的CCD相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实现[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2 徐佩佩;陶智勇;;基于前馈加反馈的EDFA光功率瞬态控制方法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3 赵颢;周春光;周景波;于哲舟;;基于TAS5010传感器的图像采集的实现[A];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丕楠;刘彦鹏;吴明光;;一种基于电压频率变换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刘金兰;李庆春;袁炳强;;低纬度地区磁源边界识别方法对比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史玮;仇润鹤;王伟;;基于OFDM峰均比降低技术的电力线通信系统设计[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李英志;刘伟宁;刘杰;;计量光栅均匀性误差的检测[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艳;崔建召;文环明;;基于SPCE061A单片机的固体录音系统设计[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引娣;;DWDM关键技术及其应用[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傅登原;;面向卫星直播产业的芯片解决方案[A];卫星直播与接收系统(机顶盒)应用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宏正自动科技;宏正推出创新KVM信号延长器[N];通信产业报;2006年
2 西安 瞿贵荣摘编;BA9930语音录放电路的特性及应用[N];电子报;2006年
3 记者 谢成明 郭人宏 特约记者 邵釜明;高港形成自主创新企业集群[N];泰州日报;2006年
4 吕莹;威速科技启动新视讯体验计划[N];中国经营报;2005年
5 记者 钱建虎 特约记者 邵釜明 通讯员 李新俊;苏中天线牵手跨国集团公司[N];泰州日报;2006年
6 叶桂华 特约记者 黄雨祥 通讯员 冯森 刘月青;用核心技术支撑“泰州创造”[N];泰州日报;2007年
7 邵釜明 通讯员 邹仁广 于跃进;高港成立全省首个专家工作站[N];泰州日报;2007年
8 杨海明;宁夏部署两会广电安全播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记者 叶桂华邋通讯员 王蔚;“金桥工程”成为产学研合作新品牌[N];泰州日报;2007年
10 谢斌鑫;企业交流面对面[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宁;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周鹏;红外热成像法探测埋地输油管道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梁平;高速公路低能见度检测及预警系统[D];重庆大学;2009年
4 闵武国;CCD成像电子学系统自动曝光和自动增益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杨旭;适用于安防系统的音频放大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长富;基于ARM微控制器的微弱电流检测系统[D];山东大学;2012年
7 吴莘;电力线载波通信在农村电网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曾辉;蓝牙射频测试[D];复旦大学;2008年
9 颜伟彬;CCD信号数据采集及处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尚宏博;激光雷达接收系统的噪声特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0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50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