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两坐标雷达网络的目标三维跟踪算法
本文选题:两坐标(D)雷达 切入点:雷达组网 出处:《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的航空管理和作战指挥系统的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两坐标(2D)雷达网络的目标3维跟踪算法。首先,该文从集中式框架下融合中心的广义量测方程出发,推导了融合中心的更新方程。而后,将更新方程中的量测用各部雷达的局部跟踪信息来代替,并由此得出目标3维状态的估计。从推导过程可知,该文所提算法是量测扩维的集中式融合算法通过矩阵变换直接得到的,只是变换过程中对单雷达跟踪模型进行了近似,因此是次优的。最后,蒙特卡罗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很快,且跟踪精度很高,可以满足实际需求。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aviation management and combat command system, this paper presents a 3D target tra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distributed two-coordinate radar network. Firstl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generalized measurement equation of the fusion center under the centralized framework. The updating equation of fusion center is derived, then the measurement in the updating equation is replaced by the local tracking information of each radar, and the estim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tate of the target is obtained.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directly obtained by matrix transformation in the centralized fusion algorithm for measuring and expanding dimension. It is only approximate to the single radar tracking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so it is suboptimal. Finally,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has fast convergence speed and high tracking accuracy, which can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291,61201285)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9-0630)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FANEDD-201156)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跃波;杨景曙;王江;;一种双基地MIMO雷达三维多目标定位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0期
2 严俊坤;戴奉周;秦童;刘宏伟;保铮;;一种针对目标三维跟踪的多基地雷达系统功率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4期
3 曾涛;殷丕磊;杨小鹏;范华剑;;分布式全相参雷达系统时间与相位同步方案研究[J];雷达学报;2013年01期
4 庞志兵;;测高雷达与二维雷达数据融合问题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年04期
5 苗高洁;丁春山;卢元磊;罗双喜;;2D雷达目标跟踪中的高度估计[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1年04期
6 ;资讯[J];汽车与安全;2011年03期
7 熊伟;潘旭东;彭应宁;何友;;分布式2D雷达网的高度估计技术[J];信息与控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海燕;周汉飞;李禹;;利用缺失数据幅度相位估计提取多角度SAR特征[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2期
2 严俊坤;戴奉周;秦童;刘宏伟;保铮;;一种针对目标三维跟踪的多基地雷达系统功率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4期
3 严俊坤;夏双志;戴奉周;刘宏伟;保铮;;基于单部两坐标雷达的目标三维定位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4 严俊坤;纠博;刘宏伟;保铮;;一种针对多目标跟踪的多基雷达系统聚类与功率联合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8期
5 严俊坤;刘宏伟;戴奉周;罗涛;保铮;;基于非线性机会约束规划的多基雷达系统稳健功率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3期
6 宋靖;张剑云;郑志东;何伟;;分布式全相参雷达相干参数估计性能[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8期
7 严俊坤;刘红亮;戴奉周;刘宏伟;罗涛;保铮;;一种具有恒虚警性质的检测跟踪联合处理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11期
8 宋靖;张剑云;;分布式全相参雷达相参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01期
9 宋靖;周青松;张剑云;;基于相关法的分布式全相参雷达相干参数估计及相参性能[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07期
10 臧会凯;雷欢;但晓东;周生华;刘宏伟;;分布式雷达相参发射原理与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国强;三坐标雷达误差分析与修正[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张宇;极化双基地MIMO雷达目标参数联合估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晓波;宽带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米闯;分布式阵列相参合成雷达的发射相参相关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振山,杨万海;组网雷达对目标三维定位精度仿真分析[J];电子对抗技术;2003年01期
2 陈金立;顾红;苏卫民;;一种双基地MIMO雷达快速多目标定位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7期
3 张剑云;郑志东;李小波;;双基地MIMO雷达收发角及多普勒频率的联合估计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8期
4 吕晖;冯大政;和洁;向聪;;一种新的双基地MIMO雷达目标定位和多普勒频率估计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9期
5 谢荣;刘峥;;基于多项式求根的双基地MIMO雷达多目标定位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9期
6 张永顺;郭艺夺;赵国庆;王布宏;;MIMO双基地雷达空间多目标定位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12期
7 吴跃波;杨景曙;王江;;一种双基地MIMO雷达三维多目标定位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0期
8 程院兵;顾红;苏卫民;;一种新的双基地MIMO雷达快速多目标定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2期
9 王国宏,许建峰,毛士艺,何友;2D雷达组网中目标高度估计误差的Cramér-Rao限[J];航空学报;2004年01期
10 雷雨;冯新喜;朱灿彬;李彬彬;;2D雷达情报组网目标高度估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鹏;星机双基地SAR系统总体与同步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成;双基地雷达同步技术研究与同步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2 蔡伟;双基地激光雷达系统同步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军,李强;分布式雷达组网模型研究[J];现代雷达;2003年12期
2 郭冠斌,方青;雷达组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年04期
3 郭冠斌,张远,梅晓春;雷达组网中的相似性校正算法研究[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刘钰英;尚朝轩;韩壮志;;坐标转换在雷达组网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24期
5 杨敏;张小红;;浅谈雷达组网技术[J];国防技术基础;2006年01期
6 王中许;李银伢;张学彪;;雷达组网仿真研究与实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郭锐;崔爱国;杨大志;;一种航迹仿真方法及其在雷达组网系统中的应用[J];雷达与对抗;2006年03期
8 周琳;徐进;马艳琴;邵锡军;;雷达组网探测系统综合效能评估方法研究[J];电子工程师;2007年09期
9 花汉兵;;雷达组网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23期
10 林宏亮;李侠;花良发;孙金峰;;雷达组网系统目标定位精度评估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侍述海;姜伟;王锦;;低空监视雷达组网关键技术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吴宁生;董光波;曾庆虎;高效;;基于面向服务和组件技术的雷达组网系统架构方法[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彭金龙;张策;吴京;;机载雷达组网空间误差机理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新国;;吉林省4部5公分雷达组网拼图技术研究及实现[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5 勾亚彬;刘黎平;杨杰;吴,
本文编号:1650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5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