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水汽探测拉曼激光雷达系统仿真设计
本文选题:水汽测量 切入点:拉曼散射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设计了发射波长为532 nm测量大气水汽的拉曼激光雷达系统.结合系统误差理论分析,验证系统夜间测量水汽的高效性和白天测量水汽的可行性.通过对比不同发射波长的拉曼激光雷达系统的回波信号与信噪比,得出最优系统参数能够实现白天0~4 km、夜间0~9 km的探测,该系统探测性能优于266 nm或355 nm的测量系统,特别是夜间探测大气水汽更为高效.为实现单波长测量大气参数(温度、气溶胶和水汽)提供了一个可行性设计.
[Abstract]:A Raman lidar system for atmospheric vapor measurement at 532 nm was desig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in measuring water vapor at nigh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measuring water vapor during the day a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echo signals and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Raman lidar systems with different emission wavelength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al system parameters can realize the detection of 0 ~ 4 km during the day and 0 ~ 9 km at night.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better than that of 266 nm or 355 nm, especially the detection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t night is more effici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parameters (temperature) at single wavelength, Aerosols and water vapor) provide a feasibility design.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8072)
【分类号】:TN958.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薛震刚,杜晓勇,张训械;利用无线电掩星观测数据反演大气水汽剖面[J];电波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2 代强玲;刘良明;文雄飞;;基于MODIS数据的大气水汽反演算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年03期
3 吴云孙;李振洪;刘经南;许才军;;InSAR观测值大气改正方法的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10期
4 许振宇;刘文清;阚瑞峰;张玉钧;张帅;束小文;何莹;张亮;汤媛媛;;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的大气水汽检测方法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河南省GPS-MET综合应用系统网站正式上线[J];全球定位系统;2010年06期
6 闵祥军,朱启疆,田庆久;敦煌地区大气水汽和气溶胶对获取地表温度的影响[J];遥感学报;1998年04期
7 毛利民;尚智;;利用 GPS 探测水汽[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5年09期
8 龙江平;;基于MERIS数据的InSAR大气延迟改正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9 商晓青;张景发;胡乐银;;InSAR测量中的大气影响及其校正方法[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10年00期
10 何杰颖;张升伟;;地基和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据反演大气湿度[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节泰;;地基遥感大气水汽的研究[A];暴雨新型探测资料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丁海燕;李青春;;北京地区夏季几次典型降水的大气水汽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苏立娟;达布希拉图;卢士庆;邓晓东;闫宾;;用GPS资料分析大气水汽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4 高国栋;陆渝蓉;翟盘茂;高波;陈勇进;吴必文;;长江流域大气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旱涝形成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梁宏;张人禾;刘晶淼;;青藏高原大气水汽探测误差及其成因[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谢璞;张朝林;王迎春;楚艳丽;张京江;王京丽;李矩;Ying Hwa Kuo;John Braun;;北京地区单双频地基GPS大气水汽遥测试验与研究进展[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曹丽青;葛朝霞;;华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万蓉;付志康;于胜杰;李武阶;;暴雨过程中地基GPS斜路径水汽资料分析应用[A];暴雨新型探测资料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洁;刘敏;叶其欣;;GPS/PWV资料对2008年一次江淮强降雨过程水汽变化的研究[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曹晓岗;丁金才;叶其欣;汪君;邱黎华;;利用GPS反演的水汽资料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石燕;暴雨所水汽监测系统应用前景广泛[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GPS/MET的应用(上)[N];中国气象报;2006年
3 王恩瑞邋通讯员 李国英;气象灾害监测网覆盖全省[N];山西日报;2007年
4 刘良明邋杨娜;MODIS:地球的健康监视器[N];中国测绘报;2008年
5 ;GPS/MET的应用(下)[N];中国气象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婵;张朝林:痴迷北京降水变化[N];北京科技报;2006年
7 特邀主持人 李黄;中国地基GPS探测技术的发展(下)[N];中国气象报;2006年
8 徐桂荣 万蓉;武汉暴雨外场试验咸宁基地初具规模[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通讯员黄江;风云三号卫星海洋产品星地同步对比测试试验进行[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素琴;敢与天公试比高[N];科学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梁宏;青藏高原大气水汽变化和对辐射影响的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2 张新主;西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玉静;地基GPS层析大气三维水汽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万蓉;地基GPS大气水汽反演技术研究与资料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王祥;基于国产自主卫星的海表温度红外遥感机理与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6 黄一民;洞庭湖流域水循环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杨成生;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中水汽延迟改正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雨微;AIRS卫星观测的青藏高原大气水汽资料的评估与分析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石俊杰;利用同位素原位监测技术分割农田蒸散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张磊;成都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酸性离子的化学特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梁宏;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气水汽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于恩涛;艾比湖流域大气水汽输送及植被变化气候响应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6 杨创;地基GPS技术反演大气水汽研究及其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男男;GPS可降水量资料应用于四维伴随同化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张凯静;大气水汽变化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陈澍;利用参考站网络数据建立精确大气层析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黄玉霞;西北地区大气水汽输送特征及气候转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9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5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