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接收矢量估计辅助的协调波束赋形算法

发布时间:2018-03-25 12:21

  本文选题:信漏噪比 切入点:接收矢量估计 出处:《通信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针对下行蜂窝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矢量估计辅助优化的分布式协调波束赋形方案。该方案通过在发射端间共享少量信息,并基于MVDR准则对接收端的接收矢量进行估计,从而优化发送波束赋形矢量设计。仿真结果和分析表明,该分布式方案能以较低的开销和算法复杂度获得接近于集中式方案的性能。此外,还提出了一种简化方案,该方案可进一步降低系统开销。
[Abstract]:For downlink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 distributed coordinated beamforming scheme based on receiver vector estimation aided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in which a small amount of information is shared between transmitters. Based on the MVDR criterion, the receiver vector is estimate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beamforming vecto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achieve performance close to that of the centralized scheme with low overhead and algorithm complexity. In addition, a simplified scheme is proposed, which can further reduce the system overhead.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0208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ZX03003003-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贾蓉;武刚;何旭;;多用户MIMO信道下行链路预编码方案对比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2 张健;刘元安;谢刚;毛峻岭;刘芳;;低复杂度的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块对角化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王强;杨冰;陶小峰;张平;;利用最大信号泄露噪声比设计多用户VBLAST系统下行链路[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9期

4 李文刚;易克初;刘祖军;邵飞;;改进的多用户波束赋形算法[J];通信学报;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龙航;郑侃;张月莹;王文博;;时变非整数非均匀码书[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张健;刘元安;谢刚;毛峻岭;刘芳;;低复杂度的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块对角化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孙丽红;李鸿林;;基于多用户MIMO系统的下行链路的预编码[J];信息技术;2009年06期

4 阔永红;万仁勇;陈健;王健;;下行多用户CoMP系统资源分配算法[J];通信学报;2013年06期

5 罗巍;郭爱煌;谭维锴;;LTE-A中的SLNR联合校准多用户多流波束赋形方案[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瑛;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钧;多用户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2 潘雷;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预编码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韩玉;WCDMA系统中MIMO预编码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旭;LTE-Advanced系统中无线中继性能仿真评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万仁勇;LTE-A中OFDMA动态资源分配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平;Beyond 3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陶小峰,秦海燕,温蕾,刘宝玲,张平;频率选择性信道下V-BLAST信道矩阵的建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贾蓉;武刚;何旭;;多用户MIMO信道下行链路预编码方案对比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远平;勇萌哲;张永生;;聚结CAP在求解频率分配问题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07期

2 朱红霞;陈曙;;一种新的基于非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定位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11期

3 张龙昌;刘志晗;王攀;董昊;;基于FOAF的分布式移动SNS应用[J];电信科学;2010年05期

4 罗文超;IP分布式呼叫中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2期

5 徐志强,李乃虎,栗桂凤,肖伟;一种分布式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J];电子技术;2005年02期

6 孙文涛;许萍;;SNMP在分布式光电测量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和群超;;多通信体制室内分布式覆盖技术概述[J];数字通信世界;2006年11期

8 胡永传;唐宏;;基于分布式IPTV业务质量监测方案的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7年01期

9 张永靖;唐恬;陈杰;;采用强化学习的自治联合会话接纳控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凤英;;大型固态雷达发射机的分布式水冷[J];福建建筑;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然;;一种分布式VOD管理方案[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红娟;刘晖;唐健;钱闯;;分布式CORS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2年

3 金岩;;基于备份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策略[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方春;;适用于分布式传感技术的光纤光缆[A];中国通信学会2009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波;陈相宁;;移动性对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邵朝;卢光跃;;分布式信源的分类及特性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罗文超;;IP分布式呼叫中心[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捷民;宋瀚涛;姜少峰;吴正宇;;传感器网络中一种能量有效的自适应成簇算法[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肖玲;李仁发;罗娟;;基于多维标度的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钊;李杨;;基于Kademlia协议的物联网分布式ONS构架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芸 星际网络公司;IP分布式呼叫中心 让企业驶离信息孤岛[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衣文;华为发布UM TS分布式基站[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段云峰;分布式:呼叫中心发展主流[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刘慧;整合平台分布式呼叫更稳定[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WCDMA分布式覆盖解决方案[N];人民邮电;2004年

6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 李鲲鹏;WCDMA分布式基站打造精品网络[N];通信产业报;2004年

7 刘;奥迪坚AltiCenter 简化IP分布式[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范毅波;分布式IP语音通信[N];网络世界;2003年

9 晓波;峰华:建分布式并不难[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李文;IP化 分布化 一体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旭琪;分布式信息压缩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查长军;分布式压缩感知及轮廓识别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田有亮;分布式密码协议及公平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奉飞飞;智能光网络中的分布式资源预留技术[D];清华大学;2004年

5 申兴发;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定位跟踪系统[D];浙江大学;2007年

6 徐奎;无线网络下的网络编码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玉臣;移动自组网分布式密钥管理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张金祥;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9 杨珉;无线传感器网络多播路由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谢永明;基于分布式密钥产生系统的延迟容忍网络安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沛林;基于IP网的分布式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暨南大学;2001年

2 洪涌辉;分布式视频服务器的技术研究与实现[D];清华大学;2004年

3 刘涛;基于无线分层ad hoc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张熙瑜;一种用于MIMO系统的新型分集天线[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林华炯;分布式MIMO系统的检测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清;分布式VOD视频点播系统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琳琳;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华;基于分布式嵌入式系统的VoIP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6年

9 张永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算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10 鲁晓倩;组网雷达航迹干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3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63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f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