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前端LNA失效对移动基站性能影响的评估分析
本文选题:注入 切入点:失效 出处:《微波学报》2014年S2期
【摘要】:低噪声放大器(LNA)是射频系统"前门"有源器件在外部注入能量作用下容易损伤的敏感部位之一。为了研究移动通信基站上行前端低噪声放大器失效对其性能的影响,在失效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基站链路预算评估分析模型,得到了几种不同条件下基站网络覆盖特性。失效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放大器受损程度的加深,放大器增益下降的同时伴随着噪声指数的增加,二者呈近似的线性关系;算例分析表明,基站前端上行前端放大器的失效与基站覆盖范围减小具有明显关联,基站上行前端放大器增益下降与噪声指数增大值之和分别为10d B,20d B和30d B时,覆盖面积从1.5km2下降到0.385km2,0.102 km2和0.025 km2。
[Abstract]:LNA (low noise Amplifier) is one of the sensitive parts of RF system "Qianmen" active device which is easily damaged by external injection of energy.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NA fail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uplink front-end LNA, On the basis of failure experiment research, the base station network coverage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base station link budget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model. The failur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amplifier damage degree deepens, The decrease of amplifier gain is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 of noise index, and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approximately linear. The analysis of example shows that the failure of the front-end front-end amplifier of base station is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of base station coverage. When the sum of gain drop and noise exponent increase of base station uplink front-end amplifier is 10 dB 20dB and 30dB respectively, the coverage area decreases from 1.5km2 to 0.385km2 0.102 km2 and 0.025 km2.
【作者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1028)
【分类号】:TN9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延华,段占云,沈兰荪,沈健,张建;Okumura-Hata传播预测模型的可视化仿真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2 余稳,蔡新华,黄文华,刘国治;二极管失效和烧毁阈值与电磁波参数关系[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2期
3 范菊平;张玲;贾新章;;双极型晶体管高功率微波的损伤机理[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6期
4 汪海洋;周翼鸿;李家胤;许立刚;于秀云;;低噪声放大器有意电磁干扰效应(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勇,张延华,黎玉玲;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可视化仿真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余稳,鲁光军,郭杰荣,黄文华,刘国治;高功率微波激励下二极管失效和烧毁与载流子寿命的关系[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马龙;王庭昌;;UWB-IR室外通信信道模型及其容量近似求解[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刘立国;王海松;史晓新;盖轶冰;丁国文;;树冠中电波传播路径损耗的研究及模型的建立[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5 肖亮;庞文镇;康姗;肖立民;张焱;;机舱环境路径损耗和功率覆盖特征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6 张文波;曹耀钦;;电磁环境仿真中电波传播模型研究及仿真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7 刘晓杰;宋占伟;;基于FPGA的非线性节点探测系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毕学军;张扬;王小振;;战术无线通信信道传播模型[J];四川兵工学报;2013年10期
9 唐书娟;彭芳;吴岚;李德芳;;基于博弈值的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评估方法[J];电光与控制;2013年12期
10 谭志良;吴东岩;刘进;;微波半导体晶体管静电放电损伤机理[J];高电压技术;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价;毛玉明;;无线自组织网传播模型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立云;宋培姣;谭志良;吴东岩;;3DG81B在静电放电作用下损伤效应与机理分析[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振洋;双极晶体管微波损伤效应与机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余修武;矿井安全智能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任兴荣;半导体器件的电磁损伤效应与机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赖见辉;基于移动通信定位数据的交通信息提取及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圆圆;GSM网络小区覆盖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成艳;基于射线跟踪模型的GSM网络干扰分析预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王海南;常用无线电传播模型的对比分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小勇;基于可视化仿真的MC-CDMA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5 别永辉;工控无线网络的关键性技术研究及其在港口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丁海洋;超宽带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孙红云;基于GIS的广播电视电波绕射模型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盛定仪;碳化硅二极管限幅器及其在高功率微波防护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郭俊;高功率微波与PN结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陈娟;基于TD-CDMA的无线POS专用系统通信协议设计与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冰;柴常春;杨银堂;;一种基于CMOS工艺的新型结构ESD保护电路[J];半导体学报;2008年09期
2 柴常春;杨银堂;张冰;冷鹏;杨杨;饶伟;;硅基双极低噪声放大器的能量注入损伤与机理[J];半导体学报;2008年12期
3 席晓文;柴常春;任兴荣;杨银堂;张冰;洪潇;;EMP injection damage effects of a bipolar transistor and it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jecting voltage and energy[J];半导体学报;2010年04期
4 张进;陈东锋;;直觉模糊综合评判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4期
5 余稳,蔡新华,聂建军,黄文华,刘国治;一维PN结二极管模拟程序mPND1 D[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陈行勇;张殿宗;王yN;肖昌达;陈海坚;;战场电磁信号环境最复杂原理预测[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7 邵涛;胡以华;石亮;焦均均;;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定量评估方法研讨[J];电光与控制;2010年01期
8 雷英杰;王宝树;路艳丽;;基于自适应直觉模糊推理的威胁评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12期
9 王伦文;孙伟;潘高峰;;一种电磁环境复杂度快速评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12期
10 原青云;武占成;杨洁;张希军;薛田;;静电放电和方波EMP对微电子器件的效应[J];高电压技术;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启华;短波宽带侦察中的信号分选与检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用;陈迪平;陈弈星;王镇道;;以有源电感为负载的CMOS宽带LNA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35期
2 余之喜;苏凯雄;陈俊;杨华炜;;北斗导航接收机LNA的设计与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孔青荣;低压低功耗LNA和混频器的设计[D];湖南大学;2008年
2 陈弈星;CMOS数字工艺中的LNA和混频器设计[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67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6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