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的语音增强算法

发布时间:2018-03-28 05:23

  本文选题: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 切入点:语音增强 出处:《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年11期


【摘要】:针对语音增强算法中传统的小波阈值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和清浊音分离的语音增强算法。首先用过零率和短时能量法判别清音和浊音;然后在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下,对清、浊音采用不同的阈值处理,在不同尺度上,分别结合系数能量和噪声方差得到的阈值作为清音和浊音的阈值确定准则;再利用改进的阈值函数分别处理清音和浊音的小波系数,估计出不含噪声的系数;最后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抑制了噪声的语音信号。对含有高斯白噪声和有色噪声的语音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许多经典的去噪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去噪效果和提高语音可懂度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
[Abstract]:Aiming at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wavelet threshold method in speech enhancement algorithm, a speech enhanc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adjustable Q factor wavelet transform and turbidizing separation is proposed. Firstly, zero crossing rate and short time energy method are used to distinguish clear and turbid tone. Then, under the adjustable Q- factor wavelet transform, different threshol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of clear and turbid sound. In different scales, the threshold of coefficient energy and noise variance is combined with the threshold of noise variance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of clear and turbid sound. Then the improved threshold function is used to deal with the wavelet coefficients of clear and turbid tones respectively, and the coefficients without noise are estimated. Finally, the inverse wavelet transform is carried out. The speech signal containing Gao Si white noise and colored noise is sim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many classical denoising methods, This method has some improvement in denoising effect and improving speech intelligibility.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
【基金】:合肥工业大学博士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HGBZ0653)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08085MA09) 安徽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2013AJZR0039)
【分类号】:TN912.35;TP30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戴维;于盛林;孙栓;;基于Contourlet变换自适应阈值的图像去噪算法[J];电子学报;2007年10期

2 张君昌;叶珍;李艳艳;;一种基于清浊音分离的动态阈值小波去噪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12期

3 许文博;武晓春;邢建平;;一种新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任永梅;张雪英;贾海蓉;;一种新阈值函数的小波包语音增强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1期

5 段其昌;邓玉娟;应泽贵;;基于改进阈值函数的小波包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J];通信技术;2009年05期

6 贾海蓉;张雪英;白静;;A continuous differentiable wavelet threshold function for speech enhancement[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丽娜;熊智新;胡慕伊;陈朝霞;;小波变换在提高油菜籽脂肪酸近红外分析精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2 朱丽丽;何光宏;王银峰;王小勇;;基于尺度相关的CCD图像小波去噪方法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8年02期

3 任磊;王天婧;陈祥光;;基于小波变换的油水混合物时域介电谱分析[J];兵工学报;2008年01期

4 乔玉坤;王仕成;张金生;张琪;孙渊;;小波域软阈值降噪的地磁匹配导航仿真研究[J];兵工学报;2011年09期

5 刘志成;陈祥光;李宇峰;李兵;;传感器输出时间序列的实时小波滤波方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于万宝;陈国平;聂在平;赵志钦;Q. H. Liu;;基于软阈值滤波的小波分析方法在微波致热超声成像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5期

7 王少英;田学刚;;带有伸缩因子α的多小波阈值去噪[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王晓曼;钟钢;景文博;黄博;韩冬松;;小波变换在靶场动态测试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曹斌芳;李建奇;郭杰荣;刘长青;;基于自适应小波变换的红外图像去噪算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赵治栋;陈裕泉;;广义小波收缩消噪阈值选择及应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寅;吴敏;曹卫华;何勇;;基于小波分解与图像增强的高炉红外图像处理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李昊;孔祥东;艾超;;平整机轧制力控制系统辨识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朱佳;王振会;金天力;郝晓静;;基于WT-LSSVM的大气臭氧含量时间序列预测[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4 许瑞庆;行鸿彦;;基于自适应空域相关滤波的脉搏信号去噪[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任旭虎;綦耀光;宋珊珊;;傅立叶变换轮廓术中有效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李学文;孙可平;;小波消噪在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五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钟小江;仝卫国;李宝树;;小波分析在光纤光栅传感信号处理中的应用[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梁利平;徐科军;朱志海;王刚;;基于小波变换的电磁流量计信号的去噪研究[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张yN;张卫斌;王振会;李剑;;基于WT-LSSVM的晴天大气电场强度预测初探[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10 潘华志;耿则勋;郭和伟;马军;;基于多尺度灰度GAP统计模型的小波域图像边缘检测[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秋香;PS InSAR关键技术及其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杏梅;Contourlet变换在图像去噪与边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唐懿文;计算机视频泄漏信号监测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晓红;基于轮廓波变换的图像统计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龚玉蓉;基于小波包的三维大地电磁测深静态效应压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温浩;张量子空间人脸识别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唐世伟;地震解释中的图像处理方法与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黄丹飞;基于生理信号关联分析的可组合多通道监护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9 舒志乐;隧道衬砌内空洞探地雷达探测正反演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李虹;血管内超声图像处理与分析若干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艳丽;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抑制功能的近红外成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赓;弹性波透地通信信号接收关键技术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志强;报告厅环境下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叶增;卫星授时方法与星地同步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朱明;基于信息熵的导航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赵开伟;Contourlet变换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张帅;拉曼光谱预处理及多组分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慧;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姚刚;小波变换应用于NQR信号处理[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朱青;卫星红外云图与可见光云图融合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宗昂;杨莘元;王丽安;;一种新的小波去噪算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1期

2 金宝龙;李辉;赵乃杰;何海峰;;一种新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1期

3 周静,陈允平,周策,梁劲;小波系数软硬阈值折中方法在故障定位消噪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1期

4 张兆宁,董肖红,潘云峰;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去噪方法的改进[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5年02期

5 苑津莎;张冬雪;李中;;基于改进阈值法的小波去噪算法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王彦青;魏连鑫;;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叶重元;黄永东;;小波阈值去噪算法的新改进[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12期

8 田玉静;左红伟;董玉民;魏德生;;Bark子带小波包自适应阈值语音去噪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0年11期

9 段永刚;马立元;李永军;王天辉;;基于小波分析的改进软阈值去噪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3期

10 栾海妍;江桦;;基于小波变换的跳频信号跳速盲估计算法研究[J];通信技术;2007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光剑;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D];燕山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爽,韩芳芳,郑德忠;基于阈值的小波域语音增强新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2 孙新德;一种改进的语音增强方法及实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钱国青;赵鹤鸣;;基于改进谱减算法的语音增强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35期

4 王晶,傅丰林,张运伟;语音增强算法综述[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5年01期

5 张家敏;张丽艳;曾洁;王红珍;;一种新的车载系统语音增强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1期

6 王光艳;赵晓群;王霞;;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非线性语音增强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34期

7 白文雅;黄健群;陈智伶;;基于维纳滤波语音增强算法的改进实现[J];电声技术;2007年01期

8 黄苏雨;梁声灼;黄苏园;;语音增强方法综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年03期

9 黄磊;刘郁林;徐舜;;一种引入虚拟噪声分量的独立分量分析语音增强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郭继昌;许春卿;李香萍;;基于相空间重构的语音增强[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凯;俞蒙槐;胡上序;付强;;语音增强系统性能评测方法综述[A];第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王建波;林本浩;田春明;刘睿;;语音增强及其相关技术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徐舒;孙洪;;基于融合迭代的语音增强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牛刚;任新智;吴国庆;;谐波能量汇集度在语音增强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5 国雁萌;;一种极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语音增强方法[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江峰;李晓东;;适用于抑制非平稳背景噪声的语音增强算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7 阎兆立;杜利民;;维纳后滤波语音增强算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8 刘淑华;胡强;覃团发;万海斌;;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魏臻;张景达;陆阳;;嵌入式系统中语音增强改进算法的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杨威明;;基于阈值的小波变换语音增强方法[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世峰;变换域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尹伟;基于模型的语音增强方法及质量评估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王海艳;基于统计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瑜;语音增强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姚峰英;语音增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

6 陶智;低信噪比环境下语音增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王娜;基于小波变换与约束方差噪声谱估计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8 赵彦平;基于稀疏表示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张丽艳;复杂环境下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袁文浩;基于噪声估计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敏;基于巴克域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9年

2 杨海波;基于耳蜗滤波及谐波特性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靳晨升;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孟静;语音增强算法性能的评价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5 冯岩;基于提升小波的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健华;语音增强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金学骥;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8 郭宝强;军用通信电台前置语音增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孙晶;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宝泉;基于小波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4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74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