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自适应调零天线对抗效能层次分析评估方法

发布时间:2018-03-28 23:06

  本文选题:自适应调零天线 切入点:干扰效能评估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针对自适应调零天线对抗中的干扰效能评估问题,提出了层次分析评估法.首先,选取对抗效能评估指标,建立评估层次结构模型;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对抗效能的评估方案;最后,利用3种经典自适应调零算法在不同空域干扰下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不同自适应调零天线对抗实验方案中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该研究不仅可用于调零天线对抗方案的优化及其干扰效能评估,而且也可指导调零天线抗干扰技术的改进.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interferenc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 adaptive zero adjusting antenna countermeasure, a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evaluation hierarchy structure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sele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countermeasure effectiveness. Finally, three classical adaptive zeroing algorithm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patial interfere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evaluated i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schemes of adaptive zero modulation antenna countermeasure, and has strong adaptability. This study can not only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zero adjusted antenna countermeasure scheme and evaluate its interference effectiveness, but also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t can also guide the improvement of anti-jamming technology of zero-adjusting antenna.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对抗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1300,61072107) “十二五”国家部委预研资助项目 陕西省工业攻关资助项目(2012K06-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K0551302006)
【分类号】:TN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聪锋;杨洁;甘昶;;加载与约束结合的主瓣干扰抑制方向图保形[J];电波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2 邹翔;朱然刚;史英春;蒋云霄;;一种基于二次约束的零陷加宽算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2年05期

3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valuation on the Risk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Based on FAHP——A Case of Regions Inhabited by Ethnic Groups in Wuling Mountai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8期

2 方金生;孙世群;张乐;;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3 宫清华;李鑫华;袁少雄;;小流域坡沟系统分类与山地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4 张同升;;小城镇产业资源能源消耗评价技术模型与指标体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5 李彬;;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农业产业链风险因素评估——以武陵山民族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6 闫用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学教师绩效考核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刘洋;王燕青;;基于FAHP的航空维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8 徐格宁;江凡;;基于模糊层次综合法的起重机安全性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9 潘科;阎善郁;石剑云;;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客滚码头运营系统风险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10 伍代勇;刘兵兵;;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队员选拔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河;;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含能材料作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侯福均;吴祈宗;;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研究[A];第二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春梅;卢兆明;郑惠怡;;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估的不确定型群组决策方法[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秦佳蕾;;辽宁农科硕士毕业生质量调研与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志平;贾焰;李爱平;张建锋;;基于模糊层次法的网络态势量化评估方法[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6 高洋;刘志峰;黄海鸿;张雷;;产品拆卸性能的设计过程评估[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吉军;刘先涛;;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三种排序方法比较研究[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顾亭亭;赵曾贻;;群组决策中三角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排序问题[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孔峰;乞建勋;刘鸿雁;;多属性决策问题中改进夹角度量法[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高洋;刘志峰;黄海鸿;张雷;;产品拆卸性能的设计过程评估[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兴;服装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王博;复杂电力系统安全风险及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佳;高中物理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侯新文;环胶州湾地区城市地质及工程建设适宜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新风;耦合水体流动循环系统的围海造陆区域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王东爱;供应链环境下产品更新过程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黄勇辉;政府绩效相关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李文川;汽车制造企业RFID采纳过程模型及应用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陈跃;跨境管道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房士吉;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维;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智能优化调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郑慧;沿海经济圈金融生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作伟;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亚杰;软土地基条件下地下室顶板结构方案优选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马春红;基于GIS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龙海雯;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凌;电力变压器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魏蕾;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祖凡;张红兵;;LTE-Advanced系统中的MIMO技术性能评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王超,廖桂生,张林让,吴顺君;智能天线与空时编码技术的性能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刘源;邓维波;马兴峰;李雷;许荣庆;;一种阵列天线的约束最优化综合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胡航;张皓;宗成阁;徐颖;;子阵级自适应单脉冲的四通道主瓣干扰抑制[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5 宋立众;乔晓林;吴群;;一种基于极化DBF的制导雷达抗干扰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6 陈希信;韩彦明;于景兰;;高频雷达自适应波束形成抗干扰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7 覃岭;黄茜;李会勇;何子述;;主瓣干扰下宽带圆阵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张亦希,傅君眉,汪文秉;LCMV方法在卫星多波束天线赋形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02年03期

9 刘聪锋;廖桂生;;宽带接收机的窄带信号频率和二维角度估计新方法[J];电子学报;2009年03期

10 郭庆华,廖桂生;一种稳健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玮;;自适应同步参数未知的Lü混沌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宋雄亮;马力妮;刘超;;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六边形搜索方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付桂涛;赵天磊;唐川;邢座程;;优化迁移共享的自适应令牌协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梁春燕,钟庆昌,谢剑英;基于模型参考的自适应PID控制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5 孙小卓,宋国文,王世力,赵玉华;区间自适应算法与回声抵消[J];信号处理;2001年05期

6 杨盐生;一种自适应鲁棒跟踪模糊控制新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6期

7 李国勇;一种改进的自适应PID控制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陈亮,刘实,李云剑;基于F-范数的小波自适应量化的语音伪装[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2期

9 项文君,余忠华,殷建军;热态误差的自适应分段补偿方法研究[J];计量技术;2005年09期

10 黄玮,张化光,王智良;参数未知的不同结构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寒光;;电子地图中的自适应注记[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孟宏;刘玉;;基于复调制的自适应细化谱算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王平;冯海朋;李勇;康燕;;一种工业无线网络的自适应节能机制[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铁;樊剑;钟秀蓉;;地震波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对比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5 张竞新;张广岩;;全局收敛的自适应广义预报控制算法[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6 彭云;王遂学;陈莽;李欣冀;张宇翔;肖继红;;自适应抗干扰天线在飞行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张士娟;孙金生;;自适应PI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设计[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8 唐文彬;郝重阳;;目标成像识别的自适应融合系统和方法[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徐振中;;多指机器人手的一种自适应力/位控制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李维;汪小帆;;群集的自适应速度策略[A];第三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胜春;自适应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亚;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重构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3 马国成;车辆自适应巡航跟随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吴礼福;脉冲噪声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梁凌宇;人脸图像的自适应美化与渲染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叶镇清;自适应聚类算法挖掘网络模块结构及其在酵母蛋白作用网络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7 伍宇;移动计算中自适应负载转移决策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朱磊;基于自适应邻域概念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田勇;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自适应定位和路由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群锋;校园网环境下的自适应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2 彭青艳;粒子滤波及跟踪窗口尺寸自适应调整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徐聪聪;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自适应服务方式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来林;双螺旋桨自适应双重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饶睿楠;自适应对消的收发隔离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汤佳惠;自适应泄漏弹性的基于身份加密机制[D];苏州大学;2012年

7 丁蕾;用于运动载体的三轴自主稳定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晓;基于内容特征的图像自适应压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任俊伟;关于自适应小波相关问题的一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玲;复杂网络的自适应同步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78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78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9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