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V型槽微带天线设计与研究
本文选题:微带天线 切入点:缝隙天线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无线电技术领域,对于设备间的信息传输,天线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微带天线作为天线的一种,由于其低剖面、性能多样化、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集成的特点可以被制成多功能,可共形的天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微波频带的广泛利用,人们对微带天线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低功耗的在室内进行短距传输的双V型槽微带天线,工作频率在2.2GHz~2.4GHz,天线辐射方向为对称双向微带天线,并对该微带天线的环境适应性和对人体的辐射做了分析。首先,根据微波电路等效原理以及设计天线性能指标提出了整个天线的设计思路。通过对该天线等效电路的分析计算,初步提出了天线的尺寸规格。并利用XFDTD软件建立了该天线的仿真模型,计算并分析了该天线的增益、效率、方向性系数等性能参数。其次,依据对天线性能参数的分析结果,通过改变开槽结构的办法来改变表面电流的分布特性,以达到提高天线辐射能力的效果。最后,对改进后的天线模型进行模拟仿真,验证了天线经过改进后达到了优化效果。本文进一步对双V型槽微带天线的室内传输进行了仿真模拟。简要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室内模型的电磁特性。对两种不同的混凝土室内模型建模,分析了双V型槽微带天线在两种混凝土室内环境中的电磁仿真结果。并通过对电磁仿真结果的分析,指出了为了提高室内环境中的传输效率应该采用介电常数为4.3,厚度为1.6mm的介质板。由于双V型槽微带天线的设计工作环境处于室内给排水系统处,所以本文对该微带天线在这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也做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层间距变化和环境湿度变化对微带天线电磁波传输的影响。通过电磁仿真模拟,讨论了层间距变化对双V型槽微带天线电磁波传输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随着湿度变化所引起的混凝土介电常数变化对双V型槽微带天线电磁波透射率及传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双V型槽微带天线对工作环境能够较好地适应。目前的室内天线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天线的各种传输性能还要考虑到室内天线在长时间工作时所产生的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从Zubal人体模型中抽取的数据建立了人体电磁仿真模型。并通过XFDTD的计算得出了人体各个部位在双V型槽微带天线照射时SAR值分布的情况。并通过对人体SAR值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天线对人体组织的辐射剂量。说明了本文所设计的天线在室内工作时辐射水平很低,对人体几乎不存在有害的影响。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radio technology , the antenna has an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evices . The microstrip antenna is used as one of the antennas .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雅娟,龙云亮;小型宽带微带天线的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07期
2 崔俊海,钟顺时;角馈微带天线的全波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3 ;磁性微带天线[J];技术与市场;2000年11期
4 阮志彬,赵建军,刘景顺;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及分析[J];无线电工程;2000年01期
5 洪家才,徐天东;宽频带微带天线的设计[J];宇航计测技术;2000年03期
6 崔俊海,钟顺时;一种新型小型化微带天线的全波分析[J];电子学报;2001年06期
7 李萍,张殿富,王海潼,白相帅;侧向隔离微带天线的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魏克珠,李士根,葛亦工,石文;磁性微带天线及应用前景[J];现代雷达;2001年05期
9 张需溥,钟顺时;蝶形微带天线的全波分析与宽带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董玉良,傅光,郑会利;方形微带天线分析及模拟[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建;罗正祥;羊恺;马景民;;双频微带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张凤林;;任意形状微带天线的宽频带技术[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3 李洪彬;房少军;丁卫平;;低成本高增益微带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王少永;朱旗;;加载短路钉微带天线的理论分析[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姚德淼;蔡建明;;宽频带高增益微带天线元研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6 任冬梅;庄馗;;新型弹载宽频背腔菱形微带天线的研究和实践[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刘广燕;杨宏春;张连红;阮成礼;;一种新颖的宽带微带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8 于晓东;阮成礼;;微带天线宽频带技术的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曹宜森;卢春兰;彭川;朱卫刚;;一种小型化双频微带天线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刘洪颐;李大伟;陈征祥;王磊;;一种微带天线的优化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湖南 谭仲;微带天线[N];电子报;2003年
2 付蔷 闫秋华 田欣;顺时应势 宁静致远[N];科技日报;2009年
3 黄兴章;新型有机高分子磁性微带天线研制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00年
4 史记;国外RFID:功能扩大 应用拓宽 日渐普及[N];中国包装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丽萍;差分双频微带天线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袁家德;曲面微带天线的电磁仿真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贺秀莲;微带天线的数学建模理论与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杜成珠;基于三维正交机织的纺织微带天线[D];上海大学;2012年
5 王昊;微带天线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需溥;小型化微带天线的设计与数值分析[D];上海大学;2004年
7 徐唯伟;带内低散射微带天线及其阵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刘君英;可重构微带天线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王钟葆;非对称共面波导与微带天线的综合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任王;小型微带天线分析与设计[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9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7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