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级视频编码差错控制技术综述
本文选题:视频编解码 切入点:容错编码 出处:《电视技术》2014年01期
【摘要】:H.264/AVC视频压缩标准相比于H.263和MPEG-4,H.264,其压缩性能提高了近一倍,但H.264/AVC局限于传统的单层编码模式,即便在编解码两端添加差错控制措施,仍不足以达到在高丢包率信道下流畅清晰观看视频的要求。分析了SVC(可分级视频编码)在高丢包率信道下的容错性,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目前SVC中提出的一些容错编码以及差错掩盖的方法,并介绍了SVC差错控制技术的发展。
[Abstract]:Compared with H.263 and MPEG-4, the H.264/AVC video compression standard has nearly doubled its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but H.264/AVC is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single-layer coding mode, even if error control measures are added at both ends of coding and deco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ult-tolerance of SVC (scalable video coding) in high packet loss rate channel. In this paper, some fault-tolerant coding and error concealment methods proposed in SVC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VC error control technology is also introduced.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分类号】:TN919.8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琳娜;曹宁;康艳萍;;基于敏感度的H.264视频容错编码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元;胡瑞敏;傅佑铭;边学工;;H.323视频会议系统中视频编解码子系统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7期
2 曹德田;马力妮;;H.264中基于参考帧提前截止的快速运动搜索算法[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年Z1期
3 张玢;孟开元;田泽;;浅谈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的先进性[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王明伟;王奇;杨洁;林建中;;视频流传输性能的研究与分析[J];电视技术;2010年12期
5 杨成军,林国辉,全子一;压缩图像清晰度的增强研究[J];电视技术;2000年02期
6 刘亚彬;丁豪杰;李小强;;视频码流转换的一种软件解决算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23期
7 李大坡;付帮生;;硬盘录像机编解码的实现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王明伟;王奇;杨洁;林建中;;基于NS-2的视频流仿真方法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年02期
9 吴琼;;基于H.264视频编解码DSP实现与优化[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10 罗圣敏;;一种视频编解码技术码率控制算法的改进[J];计算机仿真;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仁甫;冯刚;;H.264/AVC视频编解码标准及其错误恢复技术[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2 陈玉;张旭东;王德生;;适于无线Ⅰ帧传输的改进容错视频流结构[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聂玉庆;李玉柏;;基于TMS320DM642的网络高级机顶盒设计[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聂玉庆;李玉柏;;基于TMS320DM642的网络高级机顶盒设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高欣;郁滨;;DVB-T系统加密视频可靠传输方案设计与仿真[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梁凡;肖自美;方艳梅;刘红梅;;用于IP网络的差错复原编解码器[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7 陈玉;王宗和;张旭东;;基于数据嵌入的视频编码器的P帧容错方法研究[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8 刘云峰;郭晓黎;彭先蓉;;一种H.264硬件编解码通信系统设计[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梁小雨;邓鑫;;气象行业电视会商系统发展与展望[A];2011年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科技年会论文摘要[C];2011年
10 戚华飞;李蕾;楼佳佳;刘云海;刘济林;;基于DM6446的AVS数字电视机顶盒设计[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视频通信的劳斯莱斯[N];网络世界;2009年
2 本报记者 朱杰;分层编码让视频应用更广泛[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3 ;解析画中话智能电话[N];通信产业报;2004年
4 茗子;H.264离我们有多远?[N];网络世界;2004年
5 ;通往下一代网络商用化之路[N];人民邮电;2002年
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技术部 陈涛 谢凌虹;宽带视频 网络应用的新宠[N];通信产业报;2004年
7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段世慧 何宝宏;IPTV发展任重道远[N];人民邮电;2005年
8 王敏华;关于H.264的六个问题[N];计算机世界;2009年
9 陕西 周彦芳;创维数字机顶盒故障维修四例[N];电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学峰;视频通信中的差错掩盖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刘云峰;基于嵌入式Linux的视频编解码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3 周怡然;视频编码与转码的容错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周智恒;图像通信中的图像后处理技术[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5 彭剑英;视频编解码专用处理器及其VLSI实现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向友君;可伸缩视频编码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许志良;DCT压缩图像通信中的后处理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8 高伟;H.263-MPEG-4-H.264多标准视频转换编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郭宜;可伸缩视频编码的差错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彭强;低码率视频差错恢复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
本文编号:1683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83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