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图像中三体散射自动识别

发布时间:2018-03-31 04:17

  本文选题:三体散射 切入点:楔状识别 出处:《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4年08期


【摘要】:三体散射的准确识别可以有效降低强冰雹的误警率、提高预报强冰雹的时效性.在详细分析三体散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将三体散射按照其图像特点定义成2种类型.设计标准模板,在将搜索区域进行标准化变换的配合下成功解决了楔状的、短的三体散射的自动识别;用链码技术将走向一致的区域边界的比例定量地描述出来,以此解决长直的三体散射的自动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对短三体散射的区域断裂和长三体散射的远端粘连具有不敏感性,对三体散射的总击中率达到94.8%,误警率不足1%.
[Abstract]: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ree-body scatter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alse alarm rate of strong hail and improve the timeliness of forecasting strong hail.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three-body scattering, the three-body scattering is defined into two types according to its image characteristics.A standard template is designed, which successful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wedge-shaped, short three-body scattering with standardiz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arch area, and quantifies the scale of moving towards a consistent regional boundary with chain code technology.This method solves the problem of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long straight three-body scattering.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insensitive to the regional fracture of short three-body scattering and the distal adhesion of long three-body scattering. The total hit rate of three-body scattering is 94.8 and the false alarm rate is less than 1.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12年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业务软件系统开发及应用(ZQC-H12085)
【分类号】:TN95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红晖,彭群生,李捷;基于生物组织表面特性的体绘制光照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年02期

2 马保科;郭立新;崔佳庆;常红芳;;地面电磁(光)波散射特性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陈永鹏;叶勤;栗万里;唐振方;;LCD体散射导光板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J];液晶与显示;2009年02期

4 张楠;唐振方;栗万里;彭舒;叶勤;;光散射聚合物导光板的材料参数设计[J];光散射学报;2007年01期

5 武胜利;王建明;刘伟;余琴;;AIEM模型在积雪散射模拟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06年01期

6 栗万里;叶勤;唐振方;张楠;;光散射聚合物导光板的模拟分析[J];液晶与显示;2007年03期

7 毕思文;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的coulomb散射[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8期

8 叶勤;唐振方;张杰;马常群;张楠;;体散射液晶导光板的光线追迹模拟[J];光学学报;2006年11期

9 陈祥贤;徐平;万丽丽;黄洁锋;王恺;刘加勇;;新型背光系统导光板技术[J];液晶与显示;2007年05期

10 邹鲲,梁甸农;低频超宽带SAR定标体散射特性[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鲍诚光;;以扭曲场的解展开的N体全格林函数[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下册)[C];1982年

2 赵云;杨开勇;;超光滑透明基片表面散射或体散射的消除[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唐振方;叶勤;马常群;张楠;;体散射集成液晶导光板的设计[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魏志勇;;多体散射理论—多维超空间中的Lippmann-Schwinger方程[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5 张本爱;孙伟力;徐家骏;;两体散射问题近似解析解探讨[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上册)[C];1991年

6 代志勇;高峰;章林文;邓建军;丁伯南;;残余气体对直线感应加速器束流发射度的影响[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7 付兵;张晓玲;;一种改进的极化干涉SAR植被高度反演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邓斌;李建新;胡明春;;基于矩量法的金属圆柱散射体散射特性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国军;史建魁;尚社平;罗熙贵;武顺智;;海南地区电离层单站闪烁模型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焦明若;赵振;;地震波衰减机制的研究及其在辽西地区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亮度骤增泄露双子座流星雨秘密[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文哲;电磁场面散射和体散射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2 洪德飞;半导体散射激光局部热疗消融肝癌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杨德政;磁性多层膜中交换偏置和巨磁电阻效应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樊振宏;电磁散射分析中的快速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焦子锑;利用MODIS BRDF和反照率产品进行地表特性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姚骏;纸浆悬浮液超声衰减理论及其在浓度流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7 安文韬;基于极化SAR的目标极化分解与散射特征提取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段皓;具有各向同性自旋轨道耦合的两体散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9 杨孝英;某些散射问题数值计算的优化PML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徐星欧;基于目标分解的全极化雷达数据估算生物量相关参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琴;C波段多极化SAR反演积雪湿度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2 赵云;透明基片表面散射与体散射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张楠;光散射聚合物液晶导光板的光学设计与参数优化[D];暨南大学;2007年

4 陈永鹏;体散射导光板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和样品试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林风;粗糙海面电磁波散射与杂波特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骆健忠;用于LCD背光模组的平板式导光板的研究与设计[D];暨南大学;2006年

7 黄晓东;极化目标模型分解的不一致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杨晓维;含泡沫层动态海面电磁散射修正双尺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韩迪;PolInSAR地表参数反演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林楠;基于Vega平台的目标光散射特性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9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89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2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