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分析的无线传感网实时异常检测算法
本文选题:无线传感器网络 切入点:安全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异常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到未知攻击,对于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异常检测技术实时性差,误报率高且计算量大,因此,无法直接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鉴于此,提出基于小波分析的实时无线传感网异常检测(Wavelet Analysis-Based Real-time Anomaly Detection,WARAD)算法.在整个检测过程中,WARAD算法采用了逆向获取实时网络流量,然后通过对小尺度区间使用小波系数方差法计算Hurst值,从而提高异常检测的实时性、准确率,并降低求解Hurst值的运算复杂度.最后,在MeshIDE平台上实现了基于WARAD算法的异常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极大地提高了无线传感网环境下异常检测的实时性,并降低了异常检测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Abstract]:Anomaly detection technology can detect unknown attack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he current anomaly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poor real-time performance, high false alarm rate and large amount of calculation. It can not be directly applied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view of this, a wavelet Analysis-Based Real-time Anomaly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 is proposed. In the whole detection process, the algorithm uses reverse acquisition of real-time network traffic. Then the wavelet coefficient variance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urst value in the small scale interval, which improves the real-time and accuracy of anomaly detection, and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solving the Hurst value. Finally, An anomaly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WARAD algorithm is implemented on MeshIDE platfor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real-time performance of anomaly det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reduce the false alarm rate and false alarm rate of anomaly detection.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2474、6110319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528) 江苏大学高级专业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2JDG049) 江苏大学本科生创新计划项目(2012075)
【分类号】:TP212.9;TN915.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傅蓉蓉;郑康锋;芦天亮;杨义先;;基于危险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模型[J];通信学报;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席亮;张凤斌;;基于免疫机制的入侵检测研究现状与展望[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士根;基于博弈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旭宝;李光耀;连朔;;基于变宽直方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异常数据检测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1年03期
2 马新华;王珏;;无线传感器网络攻击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年08期
3 刘丽梅;陆松年;;WSN中目标跟踪时的恶意节点检测[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4期
4 张金荣;王越;王东;唐贤伦;;一种基于G(1,1)改进模型的WSN流量异常检测方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邱慧敏;Sybil攻击原理和防御措施[J];计算机安全;2005年10期
6 胡松;樊晓平;刘少强;;一种新的基于椭圆曲线的WSN加密方案[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6期
7 陈金英;叶阿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定位攻击防范[J];福建电脑;2009年03期
8 张兴;韦潜;;基于感应数据值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年06期
9 姚红燕;周鸣争;刘涛;;一种基于节点行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誉计算模型[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于琳;杨韶华;;无线传感器网络DoS攻击的一种探测方法[J];计算机时代;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旭斌;叶长城;王忆文;李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定位系统[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2 徐久强;卢锁;赵海;崔行兵;刘大鹏;;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骆吉安;柴利;;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滚动时域状态估计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曹芳菲;何文麟;陈红;;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预测的Top-k监测(英文)[A];第二十五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8年
5 龙昭华;李景中;蒋贵全;张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普适计算研究[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6 任玲;唐昊;周雷;魏振春;;一种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传输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7 刘阳;杨晓春;王斌;于戈;李斌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分组的感知查询技术[A];第二十四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7年
8 马礼;唐长茂;;一种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A];2010年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2010)论文集[C];2010年
9 梁(韦华);于海斌;;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协议的研究现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袁蕊;;基于矿井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的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温雅路;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能力[N];人民邮电;2008年
2 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 王坤;国内外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N];通信产业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姚传富;科学准确地认识物联网[N];人民邮电;2009年
4 美国专利律师 谭文晔 薛之扬;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专利分析[N];科技日报;2010年
5 沈建苗 编译;理智部署无线传感网[N];计算机世界;2010年
6 卞 辑;无线传感器网络观测平台投入应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赵建国;无线传感器网络改变未来世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8 ;无线传感器网络供电获新援[N];计算机世界;2004年
9 博强;无线传感器网络仰赖Zigbee[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罗清岳;让无线传感器网络走入生活[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宝康;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姜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抄表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周彦;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量化信息的目标状态估计与融合[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谷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目标覆盖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马永波;无线传感器网络精确动态定位及其安全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罗丹彦;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高效组建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毕嘉娜;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安全路由协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李哲涛;多媒体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若干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李玉凯;无线传感器网络高能效可靠数据传输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丁英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和跟踪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翔;无线传感器网络低能耗安全路由协议的设计与仿真[D];浙江大学;2006年
2 闫慎;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的分析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樊镭;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元时空数据的异常检测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4 蔡殷;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光强环境监测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黄衍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张涛;基于北斗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定位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唐健华;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优化覆盖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杨凤伟;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龚静;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数据压缩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孙艳红;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田温湿度信息采集中的构建与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0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9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