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度HEVC码率控制的算法优化
本文选题:码率控制 + 复杂度 ; 参考:《光电子.激光》2014年09期
【摘要】:针对视频编码标准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在编码过程中复杂度较高的帧层带宽相对不足而复杂度较低的帧层带宽相对富余之一的问题,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编码质量,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复杂度在帧层编码过程中对码率分配的影响,提出了由SATD(sum of absolute transformed difference)构建复杂度模型,根据视频内容每帧的复杂程度,通过复杂度模型对帧层进行合理的比特分配。为了建立R-Q曲线,结合最大编码单元(LCU,largest coding unit)层的编码树特点,根据LCU残差信号的混合高斯分布特性进行量化参数(QP)的计算,从而使得输出码率与目标比特相等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视频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比HEVC现行码率控制算法性能更加优良并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码率误差在0.01%以内,PSNR增益平均可达0.21dB。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improve the coding quality, the frame layer bandwidth with high complexity is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and the frame layer bandwidth with lower complexity is relatively surplus in the video coding standard 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Firstly, by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ity on rate allocation in frame layer cod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lexity model based on SATD(sum of absolute transformed differenc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mplexity of each frame of video content.The frame layer is allocated reasonably by the complexity model.In order to establish R-Q curve, the quantization parameter (QP)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ixed Gao Si distribution of LCU residual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ding tree of the maximum coding unit LCU largest coding unit.Thus, the output bit rate is equal to the target bit and the video quality is improved as much as possibl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current rate control algorithm of HEVC and has a strong robustness. The average gain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0.21 dB within 0.01% of the rate error.
【作者单位】: 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1084、60832003)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11QA1402400)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19.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璇,谭径微,余松煜;一种适用于H.263的码率控制策略[J];计算机与网络;1999年07期
2 邓航,申崇江,余松煜;基于视觉特性的H.263码率控制策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3 张鹏,庄奕琪;H.263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算法及硬件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08期
4 何凌,叶梧,冯穗力,余刚;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与改进[J];电视技术;2004年11期
5 惠新标,郑志航,,段成罡;应用于HDTV的一种有效码率控制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6 蔡朝晖,门爱东,全子一;多路视频信号的统计复用[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9年02期
7 李冬梅,温淑鸿;MPEG视频编码中的码率控制原理及算法[J];电视技术;2003年01期
8 张琦,张一,丁莉;MPEG-4压缩标准的码率控制[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林刚,刘泽民;ATM网中可变比特率小波视频编码和码率控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0年01期
10 熊红凯,苏辉,余松煜,张文军;面向应用层QoS的实时视频优化码率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道香;周骏华;石旭刚;;H.264码率控制中mad预测的一种改进算法[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小莉;徐祗慧;韩玉兵;;基于ρ域的H.264码率控制研究与改进[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子印;朱善安;;一种基于率失真理论的实时码率控制算法[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刘君;蔡灿辉;;场景切换时的码率控制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胡超;;基于JM86码率控制算法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6 朱向军;朱善安;;结合运动物体自动提取的ROI视频编码[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阮若林;;一种基于MAD加权模型的H.264/AVC码率控制算法[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8 李恒友;李建华;顾丹丹;;一种基于复杂度改进的帧级码率控制算法[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中元;胡瑞敏;李娜;韩镇;;H.264二次编码中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马黎黎;邱晓晖;;基于IP网络的H.264传输技术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益民;码率控制模型及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严涛;多视点视频编码及码率控制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崔子冠;基于率失真模型的H.264码率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陈国斌;视频编码中质量、复杂度和码率控制[D];浙江大学;2003年
5 王涛;视频编解码器设计与实现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常侃;H.264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郑莉华;H.264/AVC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及并行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云峰;基于嵌入式Linux的视频编解码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9 郭映;视频编码及转换编码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张江山;基于变换的视频编码与率失真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凡青;基于无线的H.264码率控制与错误掩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文杰;IP可视电话的视频编码及码率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妙辉;基于H.264/AVC的码率控制新技术[D];复旦大学;2010年
4 王海玲;视频编码码率控制策略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张翔;低延时H.264码率控制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孙哲;基于MPEG-4的运动估计和码率控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杨恒;面向H.264/AVC的运动估计和码率控制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戴宁峗;基于H.264/AVC的场景切换码率控制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刘鹏;公交监控系统视频传输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景叔武;MPEG-2视频码率转换算法研究与地面电视信道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5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73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