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时间同步设备主控系统软件设计

发布时间:2018-04-15 00:02

  本文选题:时间同步 + PTP ; 参考:《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电信级运营商新网络的建设,特别是3G的网络特点,运营商在时间同步上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并且变得必不可少。而目前,运营商主要采用的是在每个基站上部署GPS接收模块来实现基站的时间同步,为基站提供精确的授时。但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运营商的需求,另外,还有GPS本身的不可靠性,不安全性和部署的局限性,其原有时间同步方式的缺点也逐渐暴露,急需要采用更高可靠,更安全的授时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针对此种情况,设计一种高精度的时间服务器设备,来为3G网络提供统一精度的、可靠的时间同步系统。该设备符合当前电信级用户的技术要求,可以为提供北斗(BD)/GPS系统的定时信号,并且以地面参考信号为备份,提供稳定可靠、高性能的时间同步信号和频率同步信号。而随着时间同步技术的发展,时间编码的不断更新,特别是PTP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设备的精度来看,也不断的提高,必然从us级的精度向ns级的精度进行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时间同步的基本概念,随后对时间同步设备的需求、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总体设计方向进行了说明,对主控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尤其是FPGA部分和软件设计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设计了时间同步设备的主控系统。其中,FPGA设计部分对FPGA的编译环境、资源使用情况、以及内部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说明。而软件设计部分,主要针对uClinux部分和U-BOOT部分的实现进行了说明。u Clinux设计在于它的启动,系统源码的修改和新增设备驱动。U-BOOT设计在于对U-BOOT进行移植和新增驱动。由于时间有限,时间的同步设备的主控系统系统功能测试还不够完善,也未在现网上进行实际的运用,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以后通过实际的应用来进行完善。该主控系统完成了对了设备的参考接入,信号输出,网管控制,以及最为重要的精度控制。作为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基本实现了开始的设计需求,能够满足电信级运营商的业务需求,使该系统可以投入商业应用。
[Abstract]: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network for telecom operators, especi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3G networks, the needs of operators in time synchroniza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become essential.At present, the operators mainly use to deploy the GPS receiving module on each base station to realize the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base station, and to provide accurate timing for the base station.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this method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operators more and more. In addition, there is the unreliability, insecurity and limitation of deployment of GPS itself,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its original time synchronization mode are gradually exposed.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a more reliable and secure time-sharing approach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a high precision time server device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 unified and reliable tim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for 3G networks.The equipment meet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telecom users and can provide the timing signal of BDN / GPS system, and take the ground reference signal as backup to provide stable, reliable and high performance time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signal.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updating of time coding,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PTP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ccuracy of the equi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from the accuracy of us class to the accuracy of ns level.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basic concept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then describes the requirements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equipment, design ideas, then explains the overall design direction, and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in detail.Especially, the FPGA part and the software design par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of the time synchronization equipment is designed.In this part, the compiling environment, resource usage and internal function modules of FPGA are described.In the part of software desig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Clinux and U-BOOT is mainly explained. The design of .u Clinux lies in its startup,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system source code and the design of new device driver. U-BOOT is to transplant and add driver to U-BOOT.Because of the limited time, the function test of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of the synchronous equipment of time is not perfect enough, and it has not been used in practice on the present network, so there must be some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used to perfect the system in the future.The main control system completes the reference access, signal output, network management control, and most important precision control of the correct equipment.As the core part of the system, the initial design requirements are basically realized, which can meet the business needs of telecom operators and enable the system to be put into commercial appl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19.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书民,刘玲;网络环境中的时间同步[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年02期

2 谢毅;时间同步网络[J];现代电信科技;2004年11期

3 赵小文;张小津;;紫蜂网络中的时间同步[J];中国新通信;2007年17期

4 孙玉青;;有条件的时间同步网络的构建[J];电信快报;2009年05期

5 朱勤伟;;广播电视时间同步组网方式的改进[J];有线电视技术;2010年05期

6 姜军;张小宽;李洪兵;;利用共视比对解决雷达网时间同步的方法[J];现代雷达;2009年03期

7 张坡;张方;;高精度时间对准系统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12年03期

8 林昌华;;明线时统网时间同步不确定度的估计方法[J];宇航计测技术;1982年03期

9 罗定昌,陈晓亭,程从玲;电视时间同步的可用性[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4年S1期

10 陈洪卿;关于参与制定《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J];时间频率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毅;;时间同步网络[A];企业计量测试与质量管理——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原亮;温日红;王宏兵;刘成;顾青涛;;使用设备绝对时延进行时间同步的偏差分析[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7北斗/GNSS用户终端技术[C];2012年

3 程会文;徐文超;;基础自动化系统实现时间同步的两种方法[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柳燕;李晗;李允博;;组建高精度时间同步传送网时间源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李楠;赵景斐;孙海燕;张健铤;;网络时间同步应用现状研究[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2年

6 冯保红;文开章;李二鹏;冯保东;赵三军;薛西民;冯蔚;;控制系统分散设备时间同步的方法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叶雪;孙燕;;一种低能耗的时间同步扩散协议[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8 向渝;华宇;董道鹏;张威;;基于电话授时技术的时间同步终端设计[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贺振华;张文强;王龙;;干扰条件下时间同步的离散事件仿真[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4 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3年

10 王明黔;王晓东;;一种基于时间同步的改进算法的动态身份认证应用[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重庆 袁华;慎开时间同步服务[N];电脑报;2003年

2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李晗;高精度时间同步考验PTN质量[N];通信产业报;2010年

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 徐荣;PTN仍需跨越时间同步门槛[N];通信产业报;2009年

4 烽火通信 张宾;OTN+PTN联合组网六项注意[N];通信产业报;2011年

5 鲁闻恋;发挥班长在管装中的作用[N];人民武警;2004年

6 记者  钟凌江;电信发展呼唤高质量的同步支撑系统[N];人民邮电;2006年

7 通讯员 黄轩;黄石畅通民生通道[N];湖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伍瑞卿;电缆传输测井高速网络中关键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程善;网络化动态系统的有限时间同步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勋;基于Linux的网络时间同步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戈;无线传感网络时间同步与空间定位优化算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庞泳;面向大规模自组网的轻量级时间同步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徐凯;时间同步方式及同步偏差对同步相量量测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马辛玮;基于PTN的智能光收接入设备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杨华毅;时间同步设备主控系统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孙川;多跳水声网络的时间同步[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陈颖;时间同步在交换网络中的软硬件方案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珏琼;基于传送网的时间同步方案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徐铁明;资源勘探无线传输网的时间同步和数据传输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51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751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