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结合全色度HEVC和有损字典算法的屏幕图像编码

发布时间:2018-04-15 04:27

  本文选题:高效视频编码 + LD-Cost ; 参考:《计算机科学》2014年03期


【摘要】:鉴于传统视频压缩算法对屏幕视频编码的效果不理想,提出了一种误差限自适应的有损字典编码方案,并和全色度HEVC有机融合,形成LDSC(Lossy Dual-coder Single Chroma-sampling-rate)算法。该算法根据屏幕内容中不同类型区域的编码特性,自适应地选择率失真性能较好的编码结果放入码流。为了评价有损字典编码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匹配长度和匹配失真的LD-Cost(Length Distortion Cost)模型,并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对于有损字典编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积累现象,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无损字典编码的双编码器方案相比,在不损伤主观图像质量的前提下,LDSC算法能明显提高编码性能,对连续色调内容居多的屏幕视频也表现出更好的编码适应性,全I帧配置下BD-rate性能比基于无损字典编码的方案提高了3%~15%,与单纯使用HEVC相比,BD-rate性能提高了7%~49%。
[Abstract]:In view of the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f the traditional video compression algorithm for screen video coding, a lossy dictionary coding scheme with adaptive error limits is propos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full chroma HEVC to form a LDSC(Lossy Dual-coder Single Chroma-sampling-ratealgorithm.According to the cod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gions in the screen content, the algorithm adaptively selects the coding results with better rate-distortion performance and puts them into the code stream.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lossy dictionary coding, a LD-Cost(Length Distortion cost model based on matching length and matching distor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 the model.A feasible solution to the possible error accum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ossy dictionary coding is present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DSC algorithm can improve the coding performance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subjective image quality compared with the dual-encoder scheme based on lossless dictionary coding.It also shows better coding adaptability for screen video with more continuous tone content. The performance of BD-rate in full I frame configuration is improved by 3 / 15 compared with the scheme based on lossless dictionary coding. Compared with using HEVC alone, the performance of BD-rate is improved by 7% and 49%.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1226,61271096)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2ZR14338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810219002,2810219003)资助
【分类号】:TN919.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培君;王淑慧;周开伦;林涛;;融合全色度LZMA与色度子采样HEVC的屏幕图像编码[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垒;周开伦;林涛;;HEVC中CABAC初始概率值的研究与优化[J];大众科技;2013年05期

2 周文帅;白慧慧;赵耀;;基于预测式错误恢复机制的多描述视频编码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ViBE产品系列(编码器,解码器,编解码一体机)[J];现代电视技术;2004年S1期

2 华力;雷菁;于聪梅;;DVB-S2中LDPC码编码器的FPGA设计与实现[J];中国有线电视;2006年23期

3 曾智非;;谈数字电视中的音画不同步问题[J];现代电视技术;2008年10期

4 耿牛牛;;单舵轮AGV路径跟踪方法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07期

5 j光新;;递次比较编码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63年S2期

6 谷守仁;;国外战术电台的数字话技术[J];通信技术;1980年03期

7 成家秀;;1MHz可视电话DPCM编码器[J];通信技术;1981年04期

8 冯重熙,曹志刚;一种新型的非线性脉冲编码器[J];通信学报;1982年03期

9 方守清;闵伯良;王传凤;;无线数传机编码器的微机实现[J];军事通信技术;1984年03期

10 杨戈;周总;;DTMF编码和解码[J];集成电路应用;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嵘;史圣卿;陈彬;;基于DM642平台的视频会议中H.264/AVC编码器优化[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何冬梅;高文;;MPEG音频编码器的软件实时实现[A];第五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王育;;浅谈便携式卫星传输系统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4 刘小虎;牛长流;;COFDM的信道编码[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乔有田;丁恩杰;徐修国;闫广;;8kb/s CS-ACELP语音编码的原理及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暨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周敏;龙昭华;;LPAS编码技术及其在VoIP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剑;;基于拉格郎日乘子法的H.264率失真编码模式算法[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杨知行;付尧生;张国敬;王俊婷;张_g;;高速并行准循环LDPC编码器算法及实现[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关存太;陈永彬;;用编码器实现清浊判别和基音检测[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胡光锐;王昀;;多模式CELP编码器[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Optibase IPTV整体方案应用[N];通信产业报;2006年

2 南京邮电大学 马国强 毕厚杰;多媒体会议中的H.264编码[N];计算机世界;2006年

3 伊佳;泰德广播解决IPTV源头之困[N];通信产业报;2006年

4 ;什么?你还没玩过H.264?[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5 ;如何选择IPTV 业务编码技术[N];人民邮电;2005年

6 南昌 李春玲;使用门电路编码的键盘接口[N];电子报;2006年

7 江苏 陈化南;漫谈手机音乐格式及转换方式[N];电子报;2006年

8 ADI高级应用工程师 Ke Ning Gabby Yi;先进压缩标准引发音视频同步化技术热[N];中国电子报;2007年

9 艾思平翻译;视频编码软件CCE SP2操作指南(5)[N];电子报;2009年

10 周汝波 贺学金;碟机常用视频D/A转换、视频编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N];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胜天;关于整数编码和Slepian-Wolf编码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庄怀宇;内嵌图像编码中高效码率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袁瑞佳;LDPC码的高效编译码实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莹;Turbo码中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高伟;H.263-MPEG-4-H.264多标准视频转换编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李协;精细粒度可分级编码技术和传输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刘建军;基于Turbo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编译码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解蓉;MPEG-2/MPEG-4视频流转码及编码器优化[D];浙江大学;2002年

9 徐岩;数字视频转换编码及可分级编码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徐海磊;基于光纤光栅的安全通信[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皓;基于CUDA的JPEG-LS编码器的并行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嵩;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研究及其编码器的优化[D];浙江大学;2004年

3 胡小开;JPEG XR编码器研究及其FPGA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巍巍;高性能HDTV编码器设计和软件模型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沈友宝;JPEG2000图像编码器的VLSI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6 徐华根;视频编码算法研究及其在DM642上的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7 陈志;数字电视信源编码设备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于丽秋;调频多工数据广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金佳;JPEG2000中的MQ编码器及其自适应调度系统的VLSI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金华;光码分复用中的编/解码技术[D];天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52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752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c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