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车联网中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研究
本文选题:车联网 + 路由协议 ; 参考:《东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车联网成为一种热门的网络通信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车联网能够在协同驾驶、安全警告等方面有效的改善交通状况,同时提供互联网的接入服务。但在城市场景中,车辆移动速度快,移动方向多变,使得网络拓扑结构很不稳定,基于拓扑的路由协议被应用在车载网络中的性能很差,当前许多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效果也并不理想。路由技术作为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整体性能,所以必须专门为车联网设计出具备可靠性、实时性的路由协议,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本文针对车联网的通信环境、车辆特殊的运动特点以及特殊的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信息的路由协议(Position and Traffic-information Based Routing Protocol, PTIR),该协议的特点是利用车辆的地理位置和收集的交通信息进行路由决策。首先,PTIR路由协议区分车辆节点和路口节点,车辆节点面临当前所在路段的位置定位问题,路口节点则用于交通信息的收集,这个过程主要用到分簇原理和多播技术;在数据转发过程中,数据包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路口节点,能够有效避免城市场景中建筑物等障碍的干扰,降低端到端的丢包率;本文借助地理位置和交通信息进行路段的选择,在路段中采用改进的贪婪转发策略,改进的贪婪转发策略重点要考虑位置预测,可以避免当前很多路由协议中出现的位置错误问题。最后,本文使用NS2仿真工具对PTIR路由协议作具体实现,并针对不同的发包速率和车辆密度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在发包速率较快、车辆密度较高的城市环境中,与GPSR路由协议相比,本文提出的路由协议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降低了数据传输时延和丢包率。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 vehicle networking has become a popula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which has a very broad prospect .
In the process of data forwarding , the data packet must pass through a series of intersection nodes , which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interference of obstacles such as buildings in the city scene , and reduce the packet loss rate of the end - to - end ;
In this paper , 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raffic information , the improved greedy forwarding strategy is adopted in the road section . The improved greedy forwarding strategy focuses on the location prediction , which can avoid the problem of the location error occurring in many routing protocols . Finally , this paper makes an experiment on the routing protocol of PTIR with the simulation tool .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outing protoco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roughput of the system and reduce the data transmission delay and packet loss rate compared with the GPSR routing protocol .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95;TN929.5;TP3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翎,熊前兴;常用路由协议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1年S1期
2 董超;倪明放;田畅;;层次分析法用于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选择[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9期
3 梁林;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0期
4 宋早迪;蒋秀波;张日飞;;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的选择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S1期
5 刘作学;代健美;盛懿君;王子凡;;一种轻量化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装备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刘凯歌;;基于扩散搜索的DSR路由协议[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2期
7 陈湘平;房莉;;基于“票”的多路径QoS路由协议[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年05期
8 杨水根;张宏科;苏伟;;基于掌形积分的路由协议仿真与性能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刘勇;林亚平;胡玉鹏;;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开发及改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9期
10 於时才;张冠阳;;基于综合准则的无线Mesh网络跨层路由协议[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阳泽;刘平香;;水声网络自重组中两种路由协议比较[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向征;方旭明;;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协议的性能比较[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墉懋;傅仲逑;;DSR路由协议优化策略[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程晓峰;卢泽新;张晓哲;莫敦运;;基于路由协议支持的网络感知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红;徐光侠;范时平;;一种安全的无线自组织路由协议[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玉林;樊祥宁;张在琛;;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路由协议的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7 应俊;吴哲夫;乐孜纯;;基于OPNET的DSR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颜国风;王建新;;基于Hop的Anycast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武峥;张淑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在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侍蕾;赵洪利;;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关键技术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华为供稿;构建辽宁移动骨干网[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 庞迪;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关键技术—路由协议[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金桦;路由协议一样影响速度[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朗讯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融合网络将主导一切[N];通信产业报;2004年
5 ;宽带网络测试平台 ——Adtech AX/4000[N];网络世界;2003年
6 ;三星secuiWALL 防火墙让网络永不停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甄岩邋武穆清;无处不在的无线Mesh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东杰;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及路径决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春飞;无线Mesh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黄宏宇;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及节点运动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郭星歌;矿井无线网格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韩挺;基于信任理论的路由协议安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潘大为;能量有效的WSNs路由协议与分布式调度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凯;无线Mesh网络高性能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学梅;Ad Hoc网络的移动管理及其路由协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张天乐;交替活跃模式的部分连接网络路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李道丰;路由协议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林;基于伽玛分布的喷洒等待路由协议[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梁玉珠;基于动态分簇的低能耗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卢志强;基于基础设施辅助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吉纯;Ad Hoc网络备份路由协议及其嵌入式实现[D];苏州大学;2015年
5 王静涵;基于Contiki操作系统的RPL路由协议能耗均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吴三柱;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树路由协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琦;移动传感器网络三维空间路由协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姜小荣;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巩彩红;基于微分—蚁群算法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中岳;一种利用节点移动信息的空基自组网路由协议[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92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79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