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N下一种差异度蚁群QoS路由算法IARQM
本文选题:多约束Qo + S路由 ; 参考:《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4年12期
【摘要】:为了支持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WMN)中多媒体实时应用,必须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差异度蚁群的WM N多约束Qo S路由算法(Improved ACO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M ulti-Constrained Qo S for Wireless M esh Netw ork,IARQM),该算法利用归一化后的路径Qo S信息和路径差异度调节信息素增量,并用其替代目标函数,在发挥最优路径激励作用的同时提高了算法效率.IARQM根据节点类型对下一跳节点选择进行调整,能充分适应WMN特点,并在链路失效后利用邻居管理提供恢复容错机制,具有很强的健壮性.实验结果表明,与ARMAN、QSS路由算法和AODV路由协议相比,IARQM能更好地支持WM N多约束Qo S路由,并有效提升网络性能.
[Abstract]:In order to support multimedia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 (WMN),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better quality of Service quality (QoS). In this paper, a WMN-multi-constrained QoS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differential ant colony is proposed. The improved ACO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M ulti-Constrained Qo S for Wireless M esh Netw orkn IARQM is improved, and the pheromone increment is adjusted by using the normalized path QoS information and the path difference degree. By replacing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algorithm efficiency is improved. IARQM adjusts the next hop node selection according to node type, which can fully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MN. After the link failure, neighbor management is used to provide recovery fault-tolerant mechanism, which is robu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ARMAN QSS routing algorithm and the AODV routing protocol, the AODV RQM can better support WMN multi-constrained QoS rout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类号】:TN929.5;TP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力娟;王汝传;;基于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融合的QoS组播路由问题求解[J];电子学报;2006年08期
2 程希;沈建华;;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光网络波长路由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3期
3 崔文华;刘晓冰;王伟;王介生;;混合蛙跳算法研究综述[J];控制与决策;2012年04期
4 邝祝芳;陈志刚;;认知无线Mesh网络中QoS约束的组播路由算法[J];软件学报;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小凤;王炼红;章兢;欧阳金;;基于改进克隆策略的整体优化组播路由算法[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09期
2 葛连升;王华;王海洋;;求解度约束组播路由的新型蚁群算法[J];电子学报;2009年07期
3 王炼红;章兢;黄小凤;;带受体编辑的克隆选择组播路由算法[J];电子学报;2010年01期
4 徐建勇;沈建华;;一种改进智能光网络波长转换器配置策略[J];光电工程;2013年02期
5 彭炳斌;张引发;刘涛;王鲸鱼;;一种提高光网络攻击容忍性的RWA算法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3年03期
6 李晰;才秀凤;;基于链路编码的差分进化组播路由算法[J];硅谷;2013年20期
7 彭军华;沈建华;;一种基于自适应蚁群算法的动态RWA算法[J];光通信研究;2014年03期
8 常国锋;王满;;一种新的QoS组播路由算法[J];电视技术;2014年07期
9 李根;李文辉;;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长时间跨度人脸识别[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7期
10 池上评;陈金章;江传阳;周宗哲;江希钿;;基于间隔期的福建柏人工林动态生长模型及应用[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炼红;人工免疫优化与分类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向阳;移动Ad Hoc网络QoS路由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孙勇;下一代网络视频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牛新征;移动对等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夏亚梅;动态服务组合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葛连升;基于蚁群优化的组播路由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薛尧予;群能量守恒粒子群算法及其在发酵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陈祥国;卫星数传调度的蚁群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郑四海;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QoS路由协议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赵晨阳;个性化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基于改进演化蚁群算法的无线自组网多播路由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2 程希;智能光网络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孙艳歌;Ad Hoc网络中基于蚁群算法的QoS路由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庆美;蚁群算法及其在QoS组播路由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马江宁;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在发酵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张宗飞;量子进化算法及其在QoS组播路由和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7 黄小珂;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数据包路由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于超英;考虑负载均衡的动态聚合组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庆;多组播路由问题的群智能优化算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小凤;计算机网络中的组播路由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敏;冀俊忠;潘全科;;基于离散蛙跳算法的零空闲流水线调度问题求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郑滟雷;顾畹仪;连伟华;黄善国;;采用蚁群算法解决光网络中动态及分布式RWA问题的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3 陈功贵;李智欢;陈金富;段献忠;;含风电场电力系统动态优化潮流的混合蛙跳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4期
4 王晶;管雪涛;杨春;张杨;程旭;;CBLA:多信道无线网状网络负载感知的分簇式信道分配[J];电子学报;2010年03期
5 单广军;朱光喜;刘德明;李建明;;基于关键链路预测的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J];电子学报;2010年07期
6 骆剑平;李霞;陈泯融;;混合蛙跳算法的Markov模型及其收敛性分析[J];电子学报;2010年12期
7 李洋;董育宁;赵海涛;;认知Mesh网络的动态分层图路由模型及路由策略[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8期
8 骆剑平;李霞;陈泯融;;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的CVRP求解[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2期
9 朱光宇;林蔚清;;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的贴片机贴装顺序优化[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8年04期
10 任娟;裘正定;;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路径尺度的负载平衡路由[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君;于晓鹏;孙文喜;杨丽君;;一种BGP路由振荡解决方案[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唐明董;张国清;杨景;;大规模网络上基于图嵌入的可扩展路由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年07期
3 钟晓;陶军;;分布式分级结构的用户路由行为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亚辉;邓苏;黄宏斌;;延迟容忍网络状态感知的路由策略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3期
5 金巨亮;;辽宁联通互联网网络扁平化路由策略研究及实施[J];电信科学;2011年S1期
6 石乐义,徐瑞荣;移动IP中的路由问题[J];中国数据通讯;2001年02期
7 刘方爱,刘志勇,乔香珍;一类层次环网络的构造及路由算法[J];计算机学报;2002年12期
8 张登银,王汝传,王绍棣;一种适合星上处理的动态IP路由算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闵志松;王峰;王清贤;;分层式移动IPv6路由管理模型的分析与研究[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立军;吴建平;徐恪;;解决策略冲突导致BGP路由发散的自适应机制[J];软件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会群;孙晶;高远;;一种基于路由网络代数的路由振荡检测算法[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严钢;周涛;傅忠谦;汪秉宏;;复杂网络上的有效路由(英文)[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玉剑;杨涵新;汪秉宏;;信息处理延时情况下通讯网络中路由策略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4 郭成安;李建华;李明伟;;自适应分布式路由算法研究的新进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周万春;吴博;;一种优化的分层式移动IPv6路由策略的分析与研究[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孟涛;杜文建;侯志胜;;辽宁省联通169网网络扁平化的路由策略研究与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7 刘晶晶;;煤炭企业网络多出口路由平台的规划与实施[A];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雪松;胡九川;郑崇友;钟章队;;基于可能性分布的资源质量路由[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姚谛;胡慧俐;朱培栋;;基于加同态加密机制的互联网路由异常检测[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赵会群;孙晶;高远;;路由“活锁”检测方法[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云;全面控制Internet路由[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2 ;线速交换 安全路由[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智能路由控制改进BGP[N];网络世界;2002年
4 潇潇;会诊中山大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5 林海;IP地址需双管齐下加速申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6 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陈华其;以太网直接接入CERNet[N];网络世界;2001年
7 王;面向电信级核心[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清华比威推出路由器新品[N];通信产业报;2001年
9 记者 高立联 通讯员 赵嘉誉;山东公司95598热线服务暖人心[N];国家电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华明;标识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侯美佳;互联网路由保护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王姝;名空间路由研究和源管理路由算法的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江昊;Internet QoS路由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包广斌;BGP路由稳定性建模与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耀;延迟容忍网络中路由与缓存管理算法[D];中南大学;2012年
7 熊轲;支持QoS的可扩展可靠路由算法及转发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詹思瑜;无线网络安全定位及优化路由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袁江;小卫星组网路由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6年
10 郝志宇;网络模拟路由策略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基于数据冗余的结构化P2P安全路由[D];兰州大学;2008年
2 牟晓玲;BGP路由抖动抑制算法的研究与改进[D];湖南大学;2008年
3 孙发勇;容忍网络中的延时模型及路由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何鲜宗;无线Mesh网络机会路由安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鲍力成;IPv6可视化路由器模型的自动配置研究及路由的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杨豹;BGP路由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潘登;基于原因分析的BGP路由振荡抑制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锡莲;多级多平面光交换结构的路由及故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杨永军;面向资源共享的车联网可靠路由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胡英;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研究与改进[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29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2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