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双基地雷达广义相参检测性能分析
本文选题:无源双基地雷达 + 互模糊函数 ; 参考:《数据采集与处理》2014年04期
【摘要】:研究了外辐射源发射信号的带宽未能准确已知时,无源双基地机会探测系统的广义相参检测性能。首先构建了无源双基地雷达系统中双通道接收信号的模型,并给出了无源双基地雷达恒虚警检测统计量的构造思路,然后推导得到了基于互模糊函数检测统计量的特征函数、概率密度函数与检测概率及虚警概率的解析表达式,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系统输入参数条件下的相参检测性能。检测性能的分析表明,当目标回波信噪比大于-20dB且直达波信噪比大于5dB时,就有可能检测到目标,而且采样信号带宽失配较小时的检测性能与带宽匹配时的检测性能差别较小,相比于带宽匹配时的检测性能,采样信号带宽失配系数小于2时检测概率的恶化幅度均小于0.1。
[Abstract]:The generalized coherent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passive bistatic opportunistic detection system is studied when the bandwidth of the transmitted signal of external emitter is not known accurately. Firstly, the model of bistatic signal in passive bistatic radar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CFAR detection statistic of passive bistatic radar is given, and then th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based on the detection statistic of mutual ambiguity function is derived.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detection probability and false alarm probability are given, and the coherent detection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system input parameters is analyzed in detail. The analysis of detection performance shows that when the signal to noise ratio of the target echo is greater than -20dB and the signal to noise ratio of the direct wave is greater than 5dB, it is possible to detect the target, and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ampling signal with small bandwidth mismatch is les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bandwidth matching. Compared with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bandwidth matching, the bandwidth mismatch coefficient of sampling signal is less than 2, and the deterioration range of detection probability is less than 0.1.
【作者单位】: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信息融合研究所;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0972160)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5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伦,,潘振五,王晓峰;多/双基地雷达检测计算机仿真[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2 郭克成,陆静;双基地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及有效干扰区分析[J];现代雷达;2004年09期
3 张至德;;双基地雷达[J];现代雷达;1985年05期
4 李修和,陈永光,沈阳,李昌锦;电子战环境下双基地雷达对隐身目标的跟踪技术研究[J];电子学报;2004年06期
5 李瑞棠,马剑岳,吕葵;双基地雷达测高精度研究[J];电子学报;1994年06期
6 刘琪,孙仲康;双基地两坐标雷达空间目标定位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7 吴玲,刘忠,卢发兴;用于双基地雷达目标定位的全局收敛高斯-牛顿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8 杨振起;姚景顺;夏惠诚;;双(多)基地雷达的性能和关键技术[J];现代雷达;1986年01期
9 ;《现代雷达》1987年总目录[J];现代雷达;1987年06期
10 C.K.Bovey ,C.P.Horne ,李馥 ,仲坚;双基地雷达的同步问题[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明;何子述;肖熠;孙颖;;利用正交波形改善双基地雷达目标定位精度[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战立晓;汤子跃;朱振波;张袁鹏;;球-地双基地雷达云雨杂波建模与仿真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仁飞;李长栋;张群;柏又青;;双基地雷达系统弹头进动特征分析[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火焰;陈钟荣;胡胜;顾松山;;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子站接收功率的校正[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冯景海;陈文汉;李泽;;雷达技术综述及发展展望[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莫月琴;刘黎平;徐宝祥;;双基地雷达的风场反演及精度估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雷达及其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张洋;方建新;;波束赋形干扰雷达网[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8 陈静;杨万麟;;机载双基地SAR的R-D成像算法[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韩香娥;姚庆良;杨瑞科;;近地双基地激光雷达探测距离预测[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任广辉;魏红江;;单双基地复合高频雷达时间对齐方案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顺;MIMO双基地雷达目标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多芳;岸—舰双基地波超视距雷达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金明;MIMO雷达波形优化与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符渭波;MIMO雷达参数估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赵洪立;基于调频广播的无源雷达系统中微弱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肖扬灿;基于唯多谱勒的被动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刘红明;双基地MIMO雷达原理与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高昭昭;高分辨ISAR成像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光斌;双/多基地雷达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春波;岸—舰双基地高频地波SIAR系统相关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晋炜;双基地雷达定位精度和空间同步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黄光才;对双基地雷达的干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廖良锋;双基地雷达测量理论及其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胡成;双基地雷达同步技术研究与同步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徐世友;基于直播卫星发射信号的空间目标被动探测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6 姬博;单双基地激光雷达扫描原理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曙暄;双基地地波超视距雷达的信号处理及目标定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杜贤俊;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蒋磊;岸—舰双基地雷达的同步及相位校准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曾凌洋;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雷达显控终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3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6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