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层叠Blumlein线脉冲叠加特性

发布时间:2018-05-15 22:06

  本文选题:层叠Blumlein线 + 叠加效率 ; 参考:《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4期


【摘要】:利用传输线等效放电模型对层叠Blumlein线的脉冲叠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短路阻抗是降低层叠Blumlein线脉冲叠加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短路电感产生输出波形平顶的衰减,相对衰减量取决于叠加级数以及短路等效电感与传输线电感之比,短路电容产生输出波形前沿的慢化,前沿慢化的相对值取决于叠加级数以及短路等效电容与传输线等效电容之比;由于各级开关导通时间分散性的存在,输出波形的前沿及后沿皆呈阶段状,相当于产生了时间量等于开关导通分散性时间的前沿及后沿慢化现象。增加传输线外部的短路阻抗、减小多开关的导通分散性是提高层叠Blumlein线的脉冲叠加效率、改善输出波形的有效途径。
[Abstract]:The super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scaded Blumlein line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equivalent discharge model of transmission li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ernal short-circuit impedance is the main factor to reduce the superposition efficiency of cascaded Blumlein lines, in which the short-circuit inductor produces the attenuation of the output waveform flat-top. The relative attenuation depends on the superposition series and the ratio of the short-circuit equivalent inductance to the transmission line inductor. The relative value of forward slowing depends on the superposition series and the ratio of short-circuit equivalent capacitance to transmission line equivalent capacitance. It is equivalent to produce the front and back slowing phenomenon of the time quantity equal to the switch conduction dispersion time. Increasing the external short-circuit imped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and reducing the on-dispersion of multi-swit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pulse superposition efficiency of cascaded Blumlein lines and to improve the output waveforms.
【作者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TN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姜苹;田青;李洪涛;刘宏伟;刘金锋;袁建强;赵越;谢卫平;;基于光导开关及层叠Blumlein线的纳秒脉冲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4期

2 林加金;杨建华;张建德;高飞;张慧博;;单开关调制的PFN型层叠Blumlein线发生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丁九;毫微秒级脉冲高电压的测量[J];电工电能新技术;1984年03期

2 周绮帆,吴弘;高压脉冲整形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1987年03期

3 马连英,曾正中,费国强,蒯斌,梁天学;基于绝缘薄膜开关的快前沿高压方波发生器[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1年03期

4 张乔根,邱毓昌,,冯允平;亚纳秒前沿高压脉冲信号发生器[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6年02期

5 郭克勤;刘翔;陈鹏;黄华;王焱;王彦金;杨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传递过电压试验研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09年04期

6 张奇 ,王培刚 ,王月坡 ,于祖哲 ,刘光诒;400千伏高速X射线摄影机[J];电子学通讯;1979年02期

7 葛霁,徐珊珊,王月坡,王培刚;泵浦激光的径向电子束[J];电子学通讯;1981年01期

8 周启明,孙庚晨,罗学金,李小伟;100kV高压ns陡脉冲源的研制[J];高电压技术;2002年06期

9 杨平;文远芳;胡希伟;叶才勇;;基于磁开关的高压高频脉冲陡化电路的设计[J];高电压技术;2006年02期

10 陆峰;陈彬;万海军;周璧华;;小型脉冲电场屏蔽效能测试设备[J];高电压技术;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侯锐;张建德;杨建华;杨杰;冯常顺;张瑜;李小林;汪伟;苏正平;;一种层叠脉冲发生器的初步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2 陆巍;杨周炳;孟凡宝;陈志刚;李爱萍;丁恩燕;张晋琪;刘天文;;利用形成线充电技术产生高功率超宽带短脉冲[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弘舸;聂在平;孟凡宝;杨周炳;陆巍;;用同轴型形成线产生单周期UWB脉冲的实验研究[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玉峰;变电站瞬态电磁环境及微机保护系统EMC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兆芝;神光Ⅲ能源模块中主开关触发系统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裴永泉;加速器“阳”与Z箍缩负载耦合分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3 梁川;螺旋型脉冲形成线和压力水介质基础性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4 贺臣;重复频率长寿命气体火花开关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苗立江;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耿彪;电磁抗扰度试验装置研制与微机保护系统EMC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雪;超宽带高功率脉冲辐射源亚纳秒气体开关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8 秦华容;高温超导脉冲功率应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蒋廷勇;纳秒脉冲标定源的研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王松松;传输线脉冲变压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袁建强;谢卫平;周良骥;陈林;王新新;;光导开关研究进展及其在脉冲功率技术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1期

2 王庆峰;高国强;刘庆想;张政权;胡克松;;脉冲形成网络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4期

3 张喜波;苏建仓;王利民;潘亚峰;丁臻捷;赵亮;;电容加载平板传输线型PFN理论与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4期

4 宋法伦;甘延青;卓婷婷;龚海涛;罗光耀;金晖;冯弟超;金晓;;薄膜介质层绕式Blumlein线理论与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3期

5 袁建强;李洪涛;刘宏伟;刘金锋;谢卫平;王新新;江伟华;;大功率光导开关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黄毓礼;牛爱洁;裘照耀;;磺酸基型表面活性剂对磁粉分散性的影响[J];磁记录材料;1987年03期

2 王平;黄毓礼;牛爱洁;;几种表面活性剂与γ-Fe_2O_3在甲苯-丁酮中的分散性[J];磁记录材料;1986年03期

3 祝忠勇;王勇军;陈志华;陈婕;;利用分级球磨改善粉体的分散性[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7年06期

4 康裕荣;康向东;;论半导体器件参数的分散性[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胡剑宇;李欣然;陈辉华;宋军英;;分散性负荷构成特性数据集总系统[J];电气应用;2008年08期

6 李小红,刘峰,张治军,党鸿辛,王树銮;可分散性SiO_2纳米微粒的结构及摩擦学性能[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4期

7 王明兰;一种新的橡胶炭黑分散性识别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5期

8 于淑华;王平;李身扬;;对几种磁粉孔隙结构的研究[J];磁记录材料;1986年03期

9 孙秀果;张建民;;分散剂对纳米TiO_2粉体分散性的影响[J];半导体技术;2006年05期

10 王平;郭鸿猷;;《磁性和非磁性氧化铁在丁酮中分散性》的讨论[J];磁记录材料;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华锋;姚卫星;;复合材料疲劳分散性和强度分散性关系[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廖明义;张伟清;单薇;;蒙脱土的表面修饰及其在非极性溶剂中分散性的研究[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彭俊;昝菱;;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张晖;孙明清;李卓球;;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的分散性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5 王长江;姚卫星;;飞机载荷分散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6 李小红;刘峰;张治军;党鸿辛;王树銮;;可分散性SiO_2纳米微粒的结构及摩擦学性能[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董世运;涂伟毅;徐滨士;;复合电解质溶液中纳米SiO_2颗粒分散性及其表面动电电位[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8 戴晋明;王淑花;高向华;魏丽乔;许并社;;纳米SiO_2复合抗菌材料分散性的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9 万刚强;李东祥;侯万国;;聚乙二醇修饰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形貌和分散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张荣波;许崇海;冯日美;肖光春;;Al_2O_3/TiC_(0.7)N_(0.3)及ZrO_2/TiC_(0.7)N_(0.3)两相纳米复合粉体悬浮液分散性的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蒋霖;分散性产险产品营销渠道探析[N];中国企业报;2006年

2 姜小毛;做氧化锌行业的领跑者[N];中国化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华锋;复合材料疲劳分散性与强度分散性的关系[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冒爱琴;超细二氧化钛的表面处理及其在水中分散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赵多;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锆及分散性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

4 江柯敏;球状及其它新型炭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暨南大学;2007年

5 杨林江;聚苯胺修饰碳载体担载Pd催化剂分散性与稳定性DFT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高铭泽;纳米SiO_2复合环氧树脂中纳米粒子分散性与介电性关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7 牛冬子;二氧化硅基复合功能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高莲花;纳米气泡对疏水颗粒分散性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胡宾;有机物原位表面修饰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赵玉楠;高分散性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烟台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94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94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