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测试仪热设计与研究
本文选题:测试仪 + 热设计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微小型化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所包含的元器件数也越来越多,功率密度也越来越大。目前的芯片级热流密度可以达到100~300 W/cm2。在如此高的热流密度下,电子元器件的温度会迅速上升。如果不采用有效的热控制方式,将会引起电子元器的热失效,从而导致设备无法工作。某军用测试仪要求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测试标准》(GJB3947-2000)中的温度试验要求,能在50℃的高温环境下工作。由于测试仪外形尺寸被限定,内部则含有电源,CPU等高热元器件。因此该测试仪的热设计成为了难点。本文首先针对CPU模块与电源模块上的芯片热损耗值较大的问题,采用加装散热块的方案来降低芯片的温度,通过理论计算,设计了散热块的结构;然后使用Icepak热设计仿真软件对整机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了仿真模拟;接着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测试仪的热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求得测试仪内部最低温度时风扇的位置,并将测试仪优化设计后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验室所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Abstract]:With the miniaturization, miniatur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i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s more and more, and the power dens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he current chip level heat flux can reach 100~300 W/cm2. at such high heat flux density,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lectric components will rise rapidly. If it is not used An effective heat control method will cause thermal failure of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cause the equipment to be unable to work. A military tester requires goo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mperature test in the national military test standard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JB3947-2000), it can work at a high temperature of 50 degrees C.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heat loss of the CPU module and the power module is high, the heat dissipation block is used to reduc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hip,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block is designed thr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then the heat dissipation block is designed. Icepak thermal design simulation softwar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flow field of the whole machine. Then, the thermal design scheme of the tester is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tes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fan is obtained at the lowest temperature in the test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after the optimum design of the tester and the temperature collected by the laboratory are obtained.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data.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5.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小雄;加强电子产品热设计、热分析能力建设[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1年05期
2 寒士;空间电子产品中的热设计[J];今日电子;2002年11期
3 高泽溪,高成,王诞燕;电子设备热设计、热评估实施要求[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2年03期
4 刘宏;;电子产品的热设计[J];电子测试;2007年08期
5 白秀茹;刘全胜;;工程设计中的热设计仿真[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7年04期
6 王丽;;大功率电子设备结构热设计研究[J];无线电工程;2009年01期
7 郝云刚;刘玲;;电子设备的热设计[J];兵工自动化;2010年02期
8 郭立宏;张永庆;汪志水;;光电一体机的热设计[J];硅谷;2010年23期
9 于春生;苏娟;;电柜的热设计[J];才智;2011年03期
10 庞明银;葛跃进;;电子设备的热设计[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思;;某信号控制与处理设备的热设计及结构优化[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秋君;张娜;;电子设备热分析与热设计研究[A];2006年全国电子机械和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白秀茹;;某电子设备的热设计仿真实例[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盎;刘江燕;;某型加固机箱的热设计[A];第五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强;宁曰民;;虚拟热设计技术在大功率微波部件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孙桂清;;浅析某型机箱几点热设计考虑[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陈恩;;电子设备热设计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热泵与系统节能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姚黎;孙费梅;;散热器热设计与分析[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张蕊;汪凯蔚;;红外热像仪在电子设备热设计检查中的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10 刘];;某型机箱的热设计[A];2006年全国电子机械和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玮;硅基微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的热设计、分析和优化[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阳;车载变流器功率损耗分析与热设计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6年
2 徐子峻;电力电子系统散热计算与分析[D];东华大学;2016年
3 蔡媛媛;高速宽带光模块电磁干扰及热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王剑峰;智能功率模块封装热设计[D];东南大学;2016年
5 王伟强;通信网络测试仪热设计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叶莉静;某密闭式通信电子设备的结构热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李承隆;电子产品热设计及热仿真技术应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邓时秋;热交换系统在电子设备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刘淑振;某雷达密闭电子机柜热设计及其仿真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徐有玮;密封式电子设备结构热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15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1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