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台惯导系统综合性能实用组合预测评判方法
本文选题:PINS + 导航误差LS-SVR ; 参考:《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平台惯导系统(PINS)长期重复性参数是评价PINS综合性能是否满足导航精度的重要因素。在PINS动态飞行条件下,采用PINS导航误差模型能够根据PINS各单项性能参数对其综合性能进行精确计算,但该方法计算时间长,在PINS应用决策阶段不能满足快速评判的时效要求。对此提出了基于PINS导航误差模型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LS-SVR)相结合的PINS综合性能预测方法。在PINS贮存准备阶段采用导航误差模型与LS-SVR组合方法构建PINS综合性能预测模型,在应用决策阶段采用实时预测的PINS各单项性能指标参数,运用PINS综合性能预测模型对每套PINS进行足够次数综合性能预测,使用PINS综合性能评判指标对每套PINS综合性能进行评判,可以快速得到PINS综合性能评判结果。经过计算验证,表明该组合预测方法不仅具有很高的PINS综合性能预测精度,而且有效提高了PINS综合性能预测效率和评判效果,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及评判决策价值。
[Abstract]:The long-term repeatability of platform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sin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of PINS meets the navigation accurac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INS dynamic flight, the PINS navigation error model can accurately calculate it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INS, but the calculation time of this method is long, so it can not meet the time requirement of fast evaluation in the PINS application decision stage. Based on the PINS navigation error model and the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 algorithm (LS-SVR),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ethod for PINS is proposed. Th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odel of PINS is construc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navigation error model and LS-SVR in the stage of PINS storage and preparation. In the stage of decision making, the parameters of each single item performance index of PINS are predicted in real time.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odel of PINS is used to predict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each set of PINS, and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each set of PINS is evaluated by PIN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of PINS can be obtained quickly.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show that the combined prediction method not only has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of PIN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but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evaluation effect of PIN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nd has a goo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decision valu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解放军96117部队;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基金】:国防重点项目(61388010404)
【分类号】:TN9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于湘涛;张兰;郭琳瑞;周峰;于皓;;基于小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加速度计温度建模和补偿[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敖宏奎;王宏力;侯青剑;孙渊;;弹道导弹轨迹发生器的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7年08期
2 曹立佳;颜诗源;张胜修;;基于Simulink的巡航导弹INS/CPS组合导航仿真[J];兵工自动化;2007年12期
3 丁涛;赵忠;;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角关系与推导[J];兵工自动化;2007年12期
4 黄雪妮;赵忠;杨利兰;;游移方位激光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方法[J];兵工自动化;2011年05期
5 韩永根;;一种惯性导航与瞄准线稳定组合的陀螺平台设计[J];兵工学报;2009年02期
6 李遗;李召;刘军晨;;近程导弹瞄准线转动角速度预测模型及误差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11期
7 刘明雍;胡俊伟;李闻白;;一种基于改进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自主水下航行器组合导航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1年02期
8 苏中;付国栋;;滚转弹的姿态解算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王超;郝静如;李启光;;一种基于DSP和多传感器稳定平台的设计[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杨鹏;李擎;;LS-SVM在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应用[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恭敏;严卫生;徐德民;;逆向导航算法及其在捷联罗经动基座初始对准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泽;段广仁;;超定条件下基于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尚松田;邓志红;付梦印;王瑞涛;莫凡;;单轴旋转调制对光纤陀螺惯导系统精度的影响分析[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高伟熙;缪玲娟;沈军;;一种分段快速捷联惯导静基座自对准新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贾建芳;;低成本MIMU/GPS组合导航系统的序贯滤波技术[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6 郝士林;郝小宁;;坐标转换误差对武器系统目标指示精度影响的分析[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刚;郭美凤;崔晓伟;张嵘;;GNSS/INS深组合系统实现架构与仿真[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9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C];2012年
8 张金亮;秦永元;梅春波;;基于MEMS惯性技术的鞋式个人导航系统[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9 赵云旭;赵小明;翁海娜;;一种基于方位信息的微机械 IMU标定方法[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10 梅春波;秦永元;张金亮;;基于MEMS惯性器件的两种水平姿态算法比较研究[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琛;光纤陀螺光路偏振特性及温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凤鸣;重力梯度辅助导航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丁国强;惯性导航系统传递对准技术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涛;GPS/SINS超紧密组合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勤拓;机载导弹SINS动基座传递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吴富梅;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的拓展[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7 彭富清;海洋重力辅助导航方法及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8 杨建强;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章大勇;激光雷达/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一致性与最优估计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刘义;对抗条件下被动雷达制导技术及效能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运涛;基于ARM+DSP的捷联航姿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苑海静;船用MEMS航姿测量系统算法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马汉增;微惯性组合惯导系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吴岩;微惯性组合惯导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孙柏虹;基于MEMS的捷联航姿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闫超;超紧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任蕾;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何丽芳;光纤陀螺温度控制及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栾厚斌;综合舰桥系统信息集成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磊;硅微航姿系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秦伟伟;郑志强;刘刚;汪立新;;基于小波分析与LSSVM的陀螺仪随机漂移建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2 于湘涛;张兰;陈格非;周峰;许中生;;基于微粒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加速度计静态模型辨识[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东;;完美得容易人忽视——记OKI C5300在通美达信成功使用[J];数码印刷;2004年05期
2 刘琴;刘小莉;孙兰岚;唐怀斌;;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通用规范研究(下)[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年06期
3 刘越琪,郁春兰;发动机综合性能计算机检测系统[J];交通与计算机;2002年03期
4 张海军;;铆接机液压系统设计[J];新技术新工艺;2010年02期
5 刘鉴莹;;导弹飞控组件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5期
6 宫利辉;;基于可靠性的计算机网络优化问题研究[J];今日科苑;2008年10期
7 ;综合性能/价格指标:主流型笔记本[J];个人电脑;2001年04期
8 单祥茹;;WavePro 700Zi系列数字示波器提供综合性能[J];电子设计技术;2008年07期
9 初学导;彭捍东;;调温器综合性能实验台[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10 赵光远;李业德;;基于单片机的拖拉机性能测试仪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马羽;葛明;孟凡刚;张凯;杨岸超;刘焕光;陈宁;胡文瀚;;国产脑深部电刺激器PINS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邵冲;李俊涛;吴剑涛;赵明汉;;K4202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研究[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建国;马羽;杨岸超;刘焕光;陈宁;葛明;孟凡刚;张凯;胡文瀚;;国产脑深部电刺激器PINS系统的动物实验验证[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白莉;陈朝;李锋;;热水供暖系统常用管材综合性能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5 罗富成;毕玉芬;王玉梅;周冬梅;;亚热带高湿地区柱花草品种比较试验[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黎钦;魏勇强;郑德志;古乐;李秀娟;;高速高温轴承综合性能实验器的研制[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陈晓东;张海;周南桥;;软段多元醇品种对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四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叶建军;杨健;王燕平;贺世正;唐萍;;汽车制动主缸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开发[A];2008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成伟;周宏伟;;本钢高强IF钢热镀锌板研发现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10 许勇;邹慧君;;基于子系统匹配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A];全国印刷、包装机械凸轮、连杆机构学术研讨会(第6届全国凸轮机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罗乐;综合性能领先世界[N];自贡日报;2010年
2 陈福弟;SHP-01催化剂综合性能先进[N];中国石化报;2004年
3 赛迪评测整机实验室;中端本配置高亮宽屏[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4 雷声 本报记者 风痕;冷对12ms 三星提示多关注综合性能[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记者 胡晓峰;船舶综合性能预报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船舶报;2007年
6 张佩颖;电力企业走向综合性能源集团[N];中国企业报;2008年
7 周雪;UTM重装上阵[N];电脑商报;2008年
8 ;清华紫光文行强调综合性能[N];电脑商报;2005年
9 赵德智 梁颖杰;炼厂气预转化催化剂综合性能优良[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赛迪评测整机实验室;3D性能出众的高端双核本[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昌勇;金属液综合性能炉前智能检测系统研究与开发[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柳平增;喷头综合性能精密测试试验台的研制及扇形雾喷头性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付秋菠;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庄兴民;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5 王英双;纵流管壳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江坤;炮口制退器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文武;海工混凝土抗冻性与抗氯离子渗透性综合评价[D];重庆大学;2009年
8 钱宝光;新型铜基无银弱电接触材料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刘晓芳;PZT/聚合物基压电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田晓虎;平行流冷凝器空气侧换热性能和压降的CFD仿真及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巧梅;基于知识的汽车综合性能评估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张志诚;蜂窝陶瓷蓄热体综合性能实验台监控系统开发与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韩锐;汽车气制动阀综合性能检测系统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4 程耀进;提高X光像增强器综合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田广琳;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柴油机综合性能检测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芸豫;换热器综合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7 许芳;基于多物理场的高速铣刀综合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田永梅;Nafion-有机复合膜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刘瑞;板翅式、叉排式散热器综合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玉;基于灰色模糊模型的轴承润滑脂综合性能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15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1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