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物联网的烟叶质量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5-27 20:33

  本文选题:物联网 + 烟叶 ; 参考:《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拥有烟民接近3.5亿人,烟草制品生产量和销售量则占世界市场份额的将近三分之一。我国烟草行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国际和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尤其是假冒伪劣烟草产品使人们对所购买的烟草产品安全问题心存担忧。因此,建立烟草产品的质量可追溯系统,记录烟草产品的种植生产流通信息,并在最终产品销售时提供某种方式供消费者查询,保障烟草产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将根据溯源系统的特点以及当今我国烟草行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基于物联网的烟叶质量可追溯系统。通过本文分析研究表明,在烟草产品的种植、生产和流通环节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二维码技术不仅可以控制和监督烟草种植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品质、采购、储运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烟草种植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可以使消费者对自己购买的烟草产品进行真伪辨别。此外,当遭遇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可利用手机等便携电子器材追溯烟草的生产制造流通途径和原材料的来源等,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追究相关责任人及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目的。另外,市场监管者也可以有效的监督烟草企业合法高效的生产运行,烟草企业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本文研究了烟叶由农业到复烤过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记录,将较大数量的信息直接存储在RFID标签中;其次,在烟草产品流通过程中利用二维码技术生成二维条码打印在产品外包装上,使市场监管者、烟草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对烟草产品进行简单快捷的质量追溯。具体内容如下:(1)对烟叶种植生产、收购、储运、流通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2)利用物联网对烟叶由农业到复烤阶段的生长流通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3)利用二维码技术使用二维条码来记录烟草产品信息,以便于消费者溯源。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has nearly 350 million smokers, and the production and sales of tobacco products account for nearly 1/3 of the world market share.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continues to maintain steady and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ood safety problems occur frequently, especially fake and inferior tobacco products make people worry about the safety of tobacco products purchased. Therefore, the quality traceability system of tobacco produc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record the information of tobacco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and to provide a way for consumers to inquire when the final products are sold,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obacco product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ability system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obacco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we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tobacco leaf quality traceability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t is shown that the use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nd two-dimensional code technology in the cultivation,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obacco products can not only control and supervise the quality of raw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of tobacco planting and production, but also the procurement of tobacco products. Storage, transportation and product produ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obacco products, and can also enable consumers to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of tobacco products they buy. In addition, when confronted with quality problems, consumers can us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mobile phones to trace the production, circulation and source of raw materials of tobacco, so 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responsible persons and protect the rights of consumers. In addition, market regulators can also effectively supervise the legal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peration of tobacco enterprises, tobacco enterprises can als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se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obacco leaf from agriculture to redrying to realize the real-time collection and record of information, and store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directly in the RFID tag. Secondly, In the process of tobacco product circulation, two-dimensional barcode is generated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code technology to print the product on the outer packaging, so that the market regulator, tobacco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can make a simple and quick quality traceability of tobacco products. The specific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production, purchas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tobacco leaves,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2) the data of tobacco leaf growth and circulation from agriculture to redrying were collected and recorded b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two-dimensional barcode was used to record the information of tobacco products in order to traceback to consumers.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43;TP391.44;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桂香;;不可不知的物联网关键词[J];中国安防;2010年06期

2 刘金虎;;“物联网”的含义[J];煤炭科技;2010年02期

3 刘毅;;物联网兴起,谁将竞得新兴产业先机[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0年08期

4 何懿;曹邦功;张庆合;;浅析物联网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0年10期

5 吴迪;;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前景可期[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40期

6 马鑫;黄全义;疏学明;马伟;赵全来;;物联网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7期

7 谭丽;夏骆辉;;物联网助推环境监测信息化[J];世界电信;2010年11期

8 田铁红;程赓;毛松;谭虎;;面向环境保护的物联网发展探讨[J];信息通信技术;2010年05期

9 贾益刚;;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10年06期

10 施祖建;汪丽莉;;物联网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玮;;致力于物联网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2 ;物联网前端识别技术之比较[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解读物联网发展历程[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东凯;;“3G物联网”能否改变世界 用户在哪里?[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东英;;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研;吴淼;吕廷杰;赵蔚;;国外物联网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启示[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学敏;;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问题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宋蕊;曾剑秋;;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及建设“感知中国”的策略探讨[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晓川;陈金鹰;杨超;;物联网——新新“物”语[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肖克辉;肖德琴;周权;;农业物联网实验室建设[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华甲;物联网是两化融合重要组成[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谢涛);物联网:两化融合的着力点[N];电脑商报;2010年

3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与管理处 张安;我省应发挥优势抓住物联网发展机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响 吴玉征;物联网产业突破新引擎[N];计算机世界;2010年

5 本报记者 许泳;物联网不是“物秀秀”[N];计算机世界;2010年

6 南开大学教授 杨永志;充分认识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潘少军;物联网 让城市变聪明[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阮奇;工信部将出台政策为物联网发展“撑腰”[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罗学锋 雷黎丽;抢抓物联网发展机遇 打造物联网示范城市[N];乐山日报;2010年

10 特约撰稿 周洪波 北京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CTO;千面物联网[N];计算机世界;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苏美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周明;物联网应用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5 蒲海涛;物联网环境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智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运雷;物联网服务质量动态保障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吴亮;物联网技术服务采纳与个人隐私信息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军平;基于物联网的服务提交关键技术与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刘瑞祥;基于物联网的煤矿井下监测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蕾;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构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陈帅;广西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吴凌峰;物联网的发展对湖南区域文化传播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谢范雄;基于生态链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磊;口岸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周世杰;物联网的应用及产业链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李志远;物联网技术在船用物资贮运系统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袁东亮;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张伟;武汉市物联网技术路线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宋鑫;物联网技术下的人本主义诉求[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3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43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