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可见光通信极性索引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8 01:21

  本文选题:非线性限幅失真 + 极性索引正交频分复用(PIM-DFDM) ; 参考:《光电子·激光》2015年03期


【摘要】:为了抑制可见光通信(VLC)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发光二极管(LED)非线性限幅失真,提出了一种极性索引OFDM(PIM-OFDM)调制方式。PIM-OFDM通过两个模块分别传输直流偏置光OFDM(DCO-OFDM)双极性信号的极性信息和幅度信息。在第1模块中,对双极性信号的正负极性编码并使用OOK信号传输。在第2模块中,对双极性信号取绝对值得到幅度信息。在相同条件下,PIM-OFDM系统性能比非对称限幅OFDM(ACO-OFDM)系统提升了接近3dB。在光功率约束条件下,在最大有效(SNR)原则下得到了直流偏置和输入信号的最优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光功率约束较小时,有效SNR随着直流偏置增大而变小;光功率约束较大时,有效SNR随着直流偏置增大会先增大后减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传输速率的情况下,PIM-OFDM误码率(BER)性能要比ACO-OFDM提升1个数量级。
[Abstract]: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nonlinear amplitude limiting distortion of LED in VLC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OFDM) system of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A polarity index (OFDM) PIM-OFDM modulation scheme .PIM-OFDM is proposed to transmit the polarity information and amplitude information of DC biased OFDM OFDM DCO-OFDM signals respectively. In the first modul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arity of the bipolar signal is encoded and transmitted using the OOK signal. In the second module, the bipolar signal is absolutely worth the amplitude information.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performance of PIM-OFDM systems is nearly 3 dB higher than that of asymmetric limiting OFDM ACO-OFDM system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tical power constraint, the optimal power distribution of DC bias and input signal is obtaine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effective SN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SN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C bias when the optical power constraint is small, and the effective SNR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C bias when the optical power constraint is lar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R performance of PIM-OFDM i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ACO-OFDM at the same transmission rate.
【作者单位】: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253) 国家“863”计划(2013AA013603)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家利;;基于预失真四进制辐移键控调制的可见光通信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4年08期

2 沈年凤;张洪明;姚敏玉;;基于无线可见光通信的双向语音对讲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辉;张伯虎;;COFDM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08年12期

2 刘小英;陈晓明;朱勇;;“通信原理”课程建设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王新新;布挺;;基于图像表面积的置乱程度评价算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陈寅杰;石瑞;曹建军;郑熠;;基于LabVIEW的数字信号生成在渔船通导设备测试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1期

5 刘全金;;一种A律PCM编码的简化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刘全金;江建生;李强;黄忠;;谈《通信原理》课程的“口诀式”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刘丽萍,李彩霞;卷积码UEP方案在分等级传输中的应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尹中锋;韩丽;蒋汉林;;C&C08交换机告警系统分析及远程控制[J];兵工自动化;2009年06期

9 赵团结;李永善;凌向东;李贺;;OFDM技术及其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9年10期

10 陈克清;刘书香;;煤矿井下电力线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简锐锋;梁满贵;李俊杰;陈亮;;CallerID信号解调的软件实现[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2 朱灿焰;刘家胜;汪一鸣;毛凌锋;;有限精度下混沌扩频序列的周期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孔嘉;萧宝瑾;郗绣锦;;反相对称调制在频域中的应用[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戴鑫焱;陈正荣;毕国平;;Gold序列抗多址干扰性能及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杨晟;朱诗兵;;通用化WSN体系结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郑海昕;刘燕都;侯孝民;;PCM/FM遥测信号的AR模型谱估计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7 沙军;黄凌;;基于FPGA的RS(204,188)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吴俭;邵玉斌;刘小洋;;基带传输系统的DSP+FPGA硬件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黄凌;张新辉;沙军;;基于FPGA的QPSK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10 许世宏;聂涛;;基于FPGA的基带码发生器设计[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冬梅;基于达芬振子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沈锋;中短波扩频导航接收机信号同步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隋丹;通信信号盲检测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杨波;高频谱效率的无线网络广义协作通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海刚;编码与调制—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贾东立;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及其在通信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杨星海;无线移动环境中滤波多音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韩科锋;应用于2G/3G移动通信的多模发射机芯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晓勇;LTE-A系统中功率分配与功率控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卢冀;基于网络编码的多媒体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磊;集成多路单体液压支柱密封质量监测仪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永;消防单兵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高鹏;基于DSP的WiMAX自适应调制解调器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孟令君;基于DSP试验机测控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叶智祥;基于ARM的以太网转换器研究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伟光;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方法[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禹士朋;UHF射频识别系统的防冲突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马天荣;基于Gabor变换的多载波调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曹唯伟;基于拼音编码的水下语音通信发射端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赵飞;LTE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井源;徐智勇;朱勇;经继松;王荣;文湘益;;室内可见光通信中噪声与干扰的实验与仿真分析[J];光电子.激光;2012年07期

2 朱琳;刘博;杨宇;陈雄斌;裴为华;陈弘达;;一种基于半导体照明的无线通信系统[J];高技术通讯;2010年08期

3 娄鹏华;张洪明;郎凯;姚敏玉;徐正元;;基于室内可见光照明的位置服务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2年12期

4 叶玮琳;郑传涛;张红伟;吴祥坤;;便携式点对点可见光通信终端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5 李艳婷;张红伟;师星辰;郑传涛;王一丁;;离散多音调制可见光信道非线性失真及参数优化[J];光电子.激光;2014年01期

6 章双佐;郑传涛;李艳婷;叶玮琳;刘洋;;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post-equalization for OOK-NRZ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大庆;耿文东;倪春雷;;基于编队目标重心的航迹起始方法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0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944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44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