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MP的分簇WSN生存性评估模型
本文选题:无线传感网 + 应急通信 ; 参考:《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3期
【摘要】:无线传感网(WSN)很适合用于战场侦察和应急通信等场合,增强WSN的生存能力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估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半马尔可夫过程(SMP)的分簇WSN生存性评估模型,该模型在考虑应急通信中簇头生存状态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SMP的簇头生存状态转移图;结合网络生存性需求计算WSN的生存性效用函数,并定量分析了多种评价指标对网络生存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进而,利用该模型对采用SRPC协议和RLEACH协议的WSN生存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和比较分析。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生存性评估模型不仅可以对应急通信中WSN的生存能力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还能对WSN的实际部署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s) is suitable for battle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o increasing the survivability of WSN and evaluating it quantitativel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a clustering WSN surviv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semi-Markov process (SMP)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luster head survival state in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the cluster head survival state transition graph based on SMP is established. The survivability utility function of WSN is calcul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network surviv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evaluation indexes on network survivability and its correlation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The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survivability of WSN using SRPC protocol and RLEACH protocol.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urviv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can not only objectively and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survivability of WSN in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ctual deploy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SN.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072043)
【分类号】:TP212.9;TN9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建洲;王海涛;陶安;;一种能耗均衡的WSN分簇路由协议[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03期
2 朱世才;王海涛;陈磊;闫力;;战场环境中基于簇的WSN生存性路由协议[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3 熊琦;王丽娜;刘陶;余荣威;;面向容侵系统可生存性量化的随机博弈模型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睿;乔纯捷;王跃科;;水下监测系统的生存性模型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11期
2 黄传洪;杨林;杨峰;;一种基于P2P的PKI证书系统生存性增强策略[J];计算机安全;2009年04期
3 高昀;;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建模与分析研究[J];甘肃科技;2010年21期
4 胡惠娟;;浅析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22期
5 孙杰;沈士根;马绚;曹奇英;;基于随机博弈网的Ad Hoc网络攻击行为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22期
6 常德显;杨英杰;;分布式网络审计系统的生存性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4期
7 王志刚;杨世松;;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年10期
8 沈建春;陈佳庆;王志刚;;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J];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12期
9 赵明峰;周亚建;任东晓;杨义先;;基于SPN的IMS系统可生存性建模及分析[J];应用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金永贤;王建国;李书宇;;嵌入式实时系统可生存性分析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金辉;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系统生存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林雪纲;网络信息系统生存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张乐君;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王健;任务关键系统生存性形式化建模与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赵国生;任务关键系统可生存性增强的应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彭三城;移动自组网抗毁性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赵成丽;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于旭;模式分类中训练样本集的构造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沈士根;基于博弈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闻;多Agent的主动网络拥塞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广武;FLC~2:一种改进的基于相关链路估计的泛洪策略[D];燕山大学;2012年
3 吕宁波;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环境监测系统路由协议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宁芝;攻击情况下的IMS系统建模与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王秀君;网络中可靠路由算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杨;可生存性嵌入式OS的内存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肖燕;基于JXTA的Web服务可生存保障模型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洪小亮;军训网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系统的可生存性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9 栗晓聪;加权关联规则在入侵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10 宋旭;Web应用安全确保技术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立峰,邹仕洪,张雷,程时端;基于概率覆盖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度控制算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邓亚平;杨佳;胡亚明;;动态分簇的异构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杜向党;李亦洋;石秀华;;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类的簇头选择算法改进[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4 周强;熊华钢;张有光;;基于能量约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5 李成岳;申铉京;陈海鹏;孙恩岩;;无线传感器网络中LEACH路由算法的研究与改进[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8期
6 周冬鑫;金文光;容志能;;基于分层的无线传感网络多跳分簇路由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7 刘爱东;卢中武;顾佼佼;;LEACH防御HELLO泛洪攻击的方案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03期
8 王海涛;;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分簇算法综述[J];传感器世界;2011年04期
9 邓曙光;沈连丰;陈新辉;朱晓荣;;大规模无线传感网中基于能耗均衡的按需QoS协议[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0年04期
10 黄遵国,卢锡城,王怀民;可生存技术及其实现框架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远;;应急通信:下一代网络面临的又一挑战[J];世界电信;2006年06期
2 马晓;谢东亮;;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电信网技术;2007年11期
3 刘琨伟;郑兴义;;“动中通”应急通信车的设计[J];商用汽车;2011年04期
4 刘学林,李积福;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J];无线电通信技术;1994年06期
5 白庆东;大庆油田公司应急通信方案的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年01期
6 宋波;赵小江;董波;曾明浩;;卫星传输在3G应急通信中应用[J];通信技术;2010年09期
7 季诚然;应急通信中微波设备的架设开通[J];湖北邮电技术;2001年01期
8 王兆合;朱元琪;;从济南“7.18”暴雨看城市应急通信保障能力[J];通信世界;2007年33期
9 孙丽丽;张华栋;李茜;;无线光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9年01期
10 窦以文;;移动天气雷达系统的卫星通信[J];网络与信息;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冬;杨士锋;周航宇;;舰载雷达抗干扰效能模型研究[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从汶川地震看应急通信发展之道[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陶新刚;周建设;;论应急通信的特点与系统要求[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少谦;;从汶川大地震看应急通信的需求和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丁安扬;陈金鹰;阮围;;从汶川大地震看如何完善应急通信网络建设[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鹏;陈金鹰;黄岩;;突发自然灾害与应急通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如明;;未来应急通信发展策略再思考[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伟章;;全角度解析抗震救灾的应急通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唐友喜;;从日本应急通信体制谈应对突发灾害[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谢迎军;张大华;于振;;应急通信信息体系建设研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文;EADS试水中国警用应急通信[N];通信产业报;2007年
2 上海市公安局 朱建钢;单站模下应急通信大有可为[N];通信产业报;2008年
3 邱灿旺;全省防汛应急通信演练在泰宁举行[N];三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特约撰稿 王敏华;几种应急通信手段比较[N];计算机世界;2009年
5 本报记者 孟祥初;无线电应急通信护航重大活动[N];通信产业报;2010年
6 腾越;高效可靠 真诚服务应急通信[N];人民邮电;2010年
7 东东;RPR:离规模商用有多远[N];中国电子报;2004年
8 本版编辑邋郑大海;增加应急能力刻不容缓[N];通信产业报;2008年
9 记者 连晓东;爱立信:应以智能化武装应急通信[N];中国电子报;2006年
10 杨瑾;应急通信发挥枢纽作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举义;物联网感知层中资源分配与调度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郭江鸿;无线传感网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孙小强;光载无线系统中的射频光传输及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朱建明;无线网络安全方法与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赵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跨层优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曾迎之;无线传感网密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熊书明;可生存的传感网拓扑控制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余斌霄;无线网络的安全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晓鸿;无线自组织网络拓扑控制算法和协议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童孟军;无线传感网能量有效路由协议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杰;无线移动自组织网语音质量评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林治强;应急通信保障方案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涂青云;应急通信中应急调度分发模块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熊海涵;地震灾害救援现场应急通信研究与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章广梅;应急通信中的升空传输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滔;高速铁路应急通信及其关键技术仿真平台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刘通;自组织应急通信网络安全机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梁钊;基于IPSTAR的应急通信系统研究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欧阳盛;容灾应急通信系统分析与测试[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胥少锋;基于802.11n的应急通信网络骨干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6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4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