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随机共振模型结构参数自寻优方法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06 07:16

  本文选题:随机共振 + 结构参数寻优 ; 参考:《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4年10期


【摘要】:在随机共振微弱周期信号检测过程中,如何确定结构参数值非常关键.已有的结构参数选择方法在应用上存在着局限性,如由于模型输入信号的干扰噪声未知,通常定义的信噪比无法获得.针对该问题,首先改写了随机共振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然后定义了一种随机共振模型输出信噪比,并给出了计算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以输出信噪比为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结构参数自寻优方法,用于构建性能优良的随机共振模型.仿真信号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输入信号背景噪声未知的问题,所构建的随机共振模型可有效检测出低频率和高频率的微弱周期信号.通过对转子试验装置上的转子系统早期不平衡故障分析的应用,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etecting weak periodic signal of stochastic resonance, how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is very important. The existing structural parameter selection methods have some limitations in application, such as the unknown interference noise of the model input signal, the usually defined signal-to-noise ratio can not be obtained.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stochastic resonance model is rewritten first, then a stochastic resonance model output signal-to-noise ratio is defined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s given. Finally, the output signal-to-noise ratio is taken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In this paper, a self-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tructural parameters is proposed, which is used to construct a stochastic resonance model with good performance. Simulation sign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unknown background noise of input signal, and the stochastic resonance model can effectively detect weak periodic signals with low frequency and high frequency.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verifi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arly unbalance fault analysis of the rotor system on the rotor test device.
【作者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基金】:国防预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9140A27020413JB11001) 海军工程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GDQNJJ12009)
【分类号】:TN91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冷永刚;王太勇;郭焱;吴振勇;;双稳随机共振参数特性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2 李强;王太勇;冷永刚;何改云;何慧龙;;基于近似熵测度的自适应随机共振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12期

3 邓学欣,王太勇,冷永刚,范胜波;自适应扫频随机共振方法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王晶;张庆;梁霖;张熠卓;徐光华;;采用遗传算法的自适应随机共振系统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军;曾孝平;周晓娜;李林;曾理;;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高频CW信号检测技术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王鸿懿;;基于参数变化随机共振的碰摩故障早期检测[J];电站系统工程;2009年04期

3 胥永刚;马海龙;冯明时;崔玲丽;;基于差分振子的轴承早期故障可视化检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4 王国富;张海如;张法全;叶金才;;基于尺度变换随机共振的瞬变电磁弱信号检测[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5 高宝成;吴志涛;;自适应随机共振弱信号识别[J];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12期

6 钟成义;王素珍;常春;;农业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年02期

7 刘海港;董芷岑;;航空发电机综合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3期

8 马朝永;王克;孟志鹏;段建民;;基于Hermitian小波的时间-小波能量谱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9 李宁;范勤;王志刚;肖涵;王涛;杨丹;;机械设备故障监测与诊断本硕博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4年03期

10 郑超;郭奇;郭丽杰;李慧琳;;基于局部特征尺度分解的旋转机械故障欠定盲源分离方法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娇华;赵宗曦;张宇;;基于随机共振原理的微弱水声信号处理[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胥永刚;马海龙;冯明时;;微弱信号差分振子检测带宽的特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3 任获荣;马亚男;李胜刚;;熵随机共振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A];2012年陕西省焊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金红梅;何文平;张文;冯爱霞;侯威;;噪声对滑动移除近似熵的影响[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 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者非;强噪声背景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利平;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号检测与估计关键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博;空基辐射源非合作探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朱丹华;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相位的脑机接口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冷永刚;大信号变尺度随机共振的机理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何慧龙;机电设备微弱特征提取与诊断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李强;机械设备早期故障预示中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徐春生;微弱信号检测及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赵艳菊;强噪声背景下机械设备微弱信号的提取与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张莹;随机共振信号恢复机理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超;局部特征尺度分解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2 周亮;矿用绞车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14年

3 秦月;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顾晓辉;含典型故障的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5 周扬;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转子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周军;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牵引电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7 解芳芳;基于流形学习的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技术和监测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崔颖;基于振动分析的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诊断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9 郭强;强背景噪声下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王太勇;冷永刚;胥永刚;;基于变步长随机共振的弱信号检测技术[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秦光戎,龚德纯,胡岗,温孝东;随机共振的模拟实验[J];物理学报;1992年03期

3 谢勇,徐健学,杨红军,胡三觉;皮层脑电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及非线性特征量的提取[J];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4 祝恒江,李蓉,温孝东;利用随机共振在强噪声下提取信息信号[J];物理学报;2003年10期

5 冷永刚,王太勇;二次采样用于随机共振从强噪声中提取弱信号的数值研究[J];物理学报;2003年10期

6 冷永刚,王太勇,秦旭达,李瑞欣,郭焱;二次采样随机共振频谱研究与应用初探[J];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7 冷永刚,王太勇,郭焱,汪文津,胡世广;级联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特性[J];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8 曹彪;吕小青;曾敏;王振民;黄石生;;短路过渡电弧焊电流信号的近似熵分析[J];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9 冷永刚;王太勇;郭焱;吴振勇;;双稳随机共振参数特性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10 冷永刚;;双稳调参高频共振机理[J];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祥龙;随机共振理论在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杨定新;微弱特征信号检测的随机共振方法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学勤;杨翠容;范影乐;李轶;;基于随机共振检测的神经元非周期激励响应模拟研究[J];电子器件;2007年04期

2 吴利平;李赞;李建东;;随机共振参数的自适应调整策略与性能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李晓龙;冷永刚;范胜波;石鹏;;基于非均匀周期采样的随机共振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12期

4 杨宁;张培林;马乔;王江涛;;自适应随机共振在微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机械强度;2012年06期

5 陈明生;秦明新;孙即祥;尹中秋;宁旭;;低信噪比下融合随机共振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王志伟,侯中怀,辛厚文;合成基因网络中的内信号随机共振[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5年03期

7 冷永刚;王太勇;郭焱;吴振勇;;双稳随机共振参数特性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8 何科荣;胡剑锋;王晶;;神经系统中的随机共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11期

9 夏均忠;刘远宏;梅检民;冷永刚;张卫峰;;双稳系统随机共振效应的数值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1年04期

10 张雷;宋爱国;;基于随机共振的逻辑计算理论回顾与展望[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艳梅;;关于随机共振的理论研究——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靳艳飞;;随机共振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刘甜;王青云;张红慧;;异质神经元和信息时滞对神经元网络随机共振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4 孙水发;郑胜;万均力;;非周期随机共振信号处理物理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孙水发;郑胜;万均力;;非周期随机共振信号处理物理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康艳梅;蒋耀林;;含色噪声随机共振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一个半解析研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康艳梅;江俊;李逸娟;;非正常扩散下单稳杜芬振子系统中的非传统随机共振[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宝华;陆启韶;吕淑娟;;阈下激励与噪声联合作用下肝细胞系统的内钙时空随机共振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申建伟;;自诱导随机共振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在基因网络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狄根虎;许勇;张凤琴;;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映璧;复杂物理系统存在多样性共振[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法兵;参数调节随机共振在数字信号传输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2 周玉荣;随机共振及其在神经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建龙;随机共振的参数调节方法及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4 薛凌云;神经元随机共振机制及其在语音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莹;随机共振信号恢复机理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曾令藻;反常过程中的非周期随机共振理论[D];浙江大学;2008年

7 冷永刚;大信号变尺度随机共振的机理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李华锋;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的输出的性能衡量[D];浙江大学;2003年

9 章惠全;关于随机共振及双稳态系统在信号检测中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万频;随机共振在信号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国;神经元系统中的阈上随机共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沈涛;积分发放模型中的阈上随机共振[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邵菊花;微弱信号检测的随机共振方法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常海;低速重载设备的随机共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5 薛力伟;随机共振系统的参数选取与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王俊琦;阈值神经元模型的随机共振[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小娜;双稳随机共振系统的实用特性研究及应用[D];燕山大学;2011年

8 江毅;水声目标检测中随机共振方法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6年

9 龚智保;一种基于参数调节随机共振的基带信号处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10 于建;随机共振在人体平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85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85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d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