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频率特征的单信道混合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
本文选题:数字通信 + 调制识别 ; 参考:《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单信道多个时频重叠的混合通信信号盲分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近年来通信信号处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而单信道多个混叠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和信号个数的估计是实现单信道多个混叠通信信号盲分离的基础。该文通过分析数字调制信号的二阶和四阶循环累积量的循环频率特性和结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循环频率特征的单信道混合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的方法和实现算法,其主要特点是不需要已知混合信号的个数、功率、载频、符号率及定时等先验信息,对一些典型的数字调制信号(如BPSK,QPSK,OQPSK,MSK等)的随机混合,能够有效地辨识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信号个数以及每个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算法的性能,表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Abstract]:Blind separation of multiple time-frequency overlapped signals in single channel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and it is a ho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signal processing in recent years. The modulation recognition and the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signals are the basis of blind separation of multiple aliasing signals in single channel. By analyzing the cyclic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 order and fourth order cyclic cumulants of digital modulation signal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and an algorithm for modulation recognition of single channel mixed communication signals based on cyclic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Its main feature is that it does not require prior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number, power, carrier frequency, symbol rate and timing of the mixed signal, and random mixing of some typical digital modulated signals (such as BPSK / QPSK / OQPSK / MSK, etc.) It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number of signals contained in the received signal and the modulation mode of each modulated signa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s investigat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are demonstra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安徽创世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号】:TN9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双平;闻翔;金梁;;一种抑制符号速率估计背景色噪声的非线性滤波算法[J];电子学报;2007年01期
2 程汉文;朱雷;吴乐南;;基于累计量的干扰信号调制识别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7期
3 余志斌;于宁宇;;基于循环谱包络的多信号调制识别[J];计算机应用;2012年08期
4 陆明泉;肖先赐;;同信道多信号的调制识别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10期
5 范海波,杨志俊,曹志刚;卫星通信常用调制方式的自动识别[J];通信学报;2004年01期
6 杨琳;许小东;路友荣;戴旭初;徐佩霞;;基于谱线特征的恒包络数字调制方式识别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明;陶然;;An Automatic Interference Recognition Method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J];Journal of China Ordnance;2007年03期
2 杨小明;陶然;;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干扰样式的自动识别[J];兵工学报;2008年09期
3 杨健;徐宏飞;陈曦;;一种新的卫星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方法[J];电讯技术;2012年05期
4 张海瑛;袁超伟;;采用非线性变换的MPSK/MQAM符号速率盲估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谢芳娟;黄仁如;彭岚峰;;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信号分类算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10期
6 胡洪坡;梁书剑;王志敏;付健;;卫星通信常用调制方式识别算法研究[J];电信快报;2010年07期
7 王玲,郭黎利,陈锡明,唐海;一种常用通信信号的自动调制识别方法[J];电子对抗技术;2005年06期
8 徐海源;黄知涛;周一宇;;卫星测控侦察中相位编码信号的调制识别[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7年06期
9 周斌;邵震洪;邹菊红;;卫星通信抗干扰系统中的射频指纹特征识别技术[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0年02期
10 钟骥;周慧琴;崔伟亮;;常用数字通信信号调制方式分类的一种新方法[J];电子技术应用;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崔灿;刘作学;孔德强;崔凯;;基于FPGA的模拟信号识别系统[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耐根;;基于谱分析MFSK信号调制方式的自动识别[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薛晓娜;王忠;李秉实;;多模接收结构与模式识别算法[A];四川省通信学会二零零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4年
4 陈颖颖;张雁军;贾鑫;;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方法[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崔灿;刘作学;孔德强;崔凯;;调制识别算法研究[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6 李伟斌;陈建华;;无线信号的自适应调制识别综述[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月娴;刘凡凡;葛临东;;基于谱特征的中频数字调制盲识别[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兆宇;左鹏;边东明;;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方法综述[A];第九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满君;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与参数估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隋丹;通信信号盲检测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李剑;PSTN话带数据分离与调制识别[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胡登鹏;OFDM系统中的非数据辅助同步及PAPR抑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崔伟亮;衰落信道下非合作接收中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徐毅琼;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蔡权伟;多分量信号的信号分量分离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彬;无线衰落信道中的调制识别、信道盲辨识和盲均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徐海源;雷达/通信侦察中相位编码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吴丹;通信信号调制方式分类识别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伟光;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方法[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弛;短波数字通信信号识别算法研究与DSP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李园敏;高阶数字信号调制识别与盲均衡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熊伟;VHF/UHF复合调制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陈含欣;短波信号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明;HF/VHF通信信号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7 沈家瑞;通信对抗中的干扰识别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冬梅;基于CPU软件无线电的调制方式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冉剑峰;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调制模式识别系统设计与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李双霞;小波包调制信号的特征参数与识别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明泉,肖先赐,李乐民;从GAR模型参数提取特征的数字调制识别新方法[J];电子科学学刊;1999年02期
2 韩钢,李建东,陈晨;MDPSK信号的一种盲接收机[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7期
3 冯祥;李建东;;基于高阶循环累积量的SQAM信号调制识别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1期
4 金艳;姬红兵;;基于循环自相关的PSK信号码速率估计的噪声影响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2期
5 崔荣涛;李辉;万坚;戴旭初;;一种基于过采样的单通道MPSK信号盲分离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3期
6 程汉文;朱雷;吴乐南;;基于累计量的干扰信号调制识别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7期
7 彭耿;黄知涛;姜文利;周一宇;;单通道盲信号分离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陆明泉;肖先赐;;同信道多信号的调制识别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10期
9 范海波,杨志俊,曹志刚;卫星通信常用调制方式的自动识别[J];通信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建东;冯祥;;基于支持矢量机和循环累积量的调制识别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明泉;多信号的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艳苹;谢红;杨莘元;;辅助式小波神经网络的调制识别技术[J];应用科技;2006年04期
2 游伟;周先敏;;模拟调制信号的自动调制识别[J];信号处理;2009年01期
3 方奇;张炜;;衰落环境中数字调制识别仿真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1年02期
4 付仕平;杨丽;李静;;基于瞬时参数的调制识别算法[J];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5 战金龙;郭永明;卢建军;;GLSFBC-OFDM信号调制识别算法[J];电信科学;2012年06期
6 党月芳;徐启建;张杰;;数字调制识别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年10期
7 杨发权;李赞;罗中良;;混合调制信号调制识别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叶健;吴月娴;葛临东;;基于高效自适应聚类算法的调制识别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03期
9 李小捷;许录平;陈佳;;基于联合参数估计的最大似然调制识别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12期
10 冯祥;梁伟洋;;次优最大似然调制识别算法及其性能分析[J];现代防御技术;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晓洁;;基于谱相关特征的调制识别[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丽月;唐向宏;赵玲;申传朋;;基于高斯和功率谱特性的小波调制识别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崔灿;刘作学;孔德强;崔凯;;调制识别算法研究[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4 黄付庆;程剑俐;徐以涛;;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的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仓艳;袁嗣杰;;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综述[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侯艳芳;冯红梅;;基于神经网络的调制识别算法的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仓艳;袁嗣杰;;通信信号调制识别中的信噪比估计[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裴承全;何继爱;;稳定分布下基于传感器节点分布式协作的调制识别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李伟斌;陈建华;;无线信号的自适应调制识别综述[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魏小薇;曹志刚;;基于优化缩放尺度小波变换的QAM调制识别[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涛;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若干新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靳晓艳;基于先进信号处理方法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陆明泉;多信号的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彬;无线衰落信道中的调制识别、信道盲辨识和盲均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胡国兵;雷达信号调制识别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徐毅琼;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刘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与神经网络的调制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杨伟超;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刘明骞;非合作通信中信号检测及调制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崔伟亮;衰落信道下非合作接收中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娟;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王琳琳;基于支持矢量机的调制识别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郭龙;无线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雪;基于固有时间尺度分解的数字调制识别[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旭;基于小波变换的通信信号特征提取与调制识别[D];贵州大学;2009年
6 姚旭清;一种新的混合模式调制识别算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鑫;突发通信中的低信噪比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素霞;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晓娜;典型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汪洋;基于通信信号调制识别问题的神经网络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1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9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