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利用多干扰机对抗SAR双通道干扰对消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8 05:45

  本文选题:电子对抗 + 合成孔径雷达 ; 参考:《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双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单航过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固定的单站有源干扰机所发射的干扰信号到两通道的相位差是缓变的,可以被用来做干扰对消。该文提出利用双(多)干扰机对抗双通道干扰对消的方法,分析了双通道对消原理和双干扰机的信号特点,给出了双干扰机的干涉相位条件,讨论了干扰机干涉相位的估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弱双通道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Abstract]:Two-channe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and single pas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have strong anti-jamming capability.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ference signal transmitted by a fixed single-station active jammer and the two channels is slow and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using double (multiple) jammer to counteract dual chann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s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double channel cancellation and the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channel interference machine are analyzed. The interference phase condition of double interference machine is given. The estimation method of interference phase of jammer is discusse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dual-channel radar.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攻防对抗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十二五”预研基金(41101020301)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鲁才,王耀南,毛六平;基于小波变换和中值滤波的InSAR干涉图像滤波方法[J];测绘学报;2005年02期

2 李兵,洪文;合成孔径雷达噪声干扰研究[J];电子学报;2004年12期

3 甘荣兵,王建国,何川;双天线对消弹射式干扰中的相位估计[J];电子学报;2005年09期

4 唐波;王卫延;;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10期

5 姜丽敏;陈曙暄;向茂生;;一种基于连接点的机载InSAR区域网DEM重建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1期

6 刘楠;刘昕;张娟;张林让;;非正交发射的宽域高分辨MIMO InSAR成像模式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1期

7 朱磊;水鹏朗;程冬;;基于混合迭代滤波的SAR图像相干斑抑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5期

8 李光廷;禹卫东;;基于自适应Bilateral滤波的SAR图像相干斑抑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5期

9 唐波;;干扰机运动对InSAR双通道抑制的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2期

10 唐波;;干扰机运动对SAR方位双通道抑制的影响[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显杰;傅容珊;戴志阳;刘斌;邵志刚;薛霆哠;;基于小波包变换的SAR干涉图去噪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常越;杨万麟;;ICA在合成孔径雷达抗噪声干扰中的应用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蒋廷臣;张勤;周立;焦明连;王秀萍;;基于小波方法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J];测绘学报;2006年04期

4 蔡国林;刘国祥;李永树;;一种基于小波相位分析的InSAR干涉图滤波算法[J];测绘学报;2008年03期

5 黄世奇;刘代志;胡明星;王仕成;;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时相SAR图像变化检测技术[J];测绘学报;2010年02期

6 白雪茹;孙光才;周峰;邢孟道;保铮;;基于旋转角反射器的ISAR干扰新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7 王伟;王国玉;陈永光;;基于最小熵的SAR干扰图像配准与评估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8年06期

8 李京生;孙进平;毛士艺;;一种基于STAP的多通道SAR噪声干扰抑制方法[J];电光与控制;2008年12期

9 柏仲干;谢虹;马孝尊;童旭平;陈丽;;SAR干扰/抗干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电光与控制;2012年02期

10 焦明连;蒋廷臣;;基于小波方法和Kriging估计的GPS高程转换[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波;;双干扰机运动对SAR干扰效果的影响[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程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查显杰;InSAR形变测量及其在地震学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靳国旺;InSAR获取高精度DEM关键处理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代大海;极化雷达成像及目标特征提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李江源;高分辨SAR干扰机理与高效干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魏青;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与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明喜;基于多源图像融合的收获目标准确定位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8 彭曙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石晓进;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10 蔡国林;星载InSAR数据处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伟;双基SAR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天鹏;宽带DRFM相参性分析与对抗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曹将兵;InSAR中干涉条纹图滤波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常越;基于ICA的SAR抗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刘子龙;星载InSAR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苏利利;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化小区中的应用[D];燕山大学;2009年

7 刘之幸;基于2-D混合变换与滤波的SAR图像处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张志斌;干涉SAR合成相位展开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晓光;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与干扰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f ;双基SAR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东辉,吴一戎;合成孔径雷达散射波干扰研究[J];电子学报;2002年12期

2 王盛利,于立,倪晋鳞,张光义;合成孔径雷达的有源欺骗干扰方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3年12期

3 吴亚东;孙世新;;基于二维小波收缩与非线性扩散的混合图像去噪算法[J];电子学报;2006年01期

4 马晓岩;秦江敏;贺照辉;杨军;鲁千红;;抑制SAR压制性干扰的三通道对消方法[J];电子学报;2007年06期

5 凤宏晓;侯彪;焦李成;卜晓明;;基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域局部高斯模型和MAP的SAR图像相干斑抑制[J];电子学报;2010年04期

6 常霞;焦李成;刘芳;沙宇恒;;基于斑点方差估计的非下采样Contourlet域SAR图像去噪[J];电子学报;2010年06期

7 吴一戎,胡东辉;一种新的合成孔径雷达压制干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11期

8 唐波;王卫延;;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10期

9 柳祥乐;宋岳鹏;杨汝良;;采用酉ESPRIT算法处理多基线InSAR层叠效应[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7期

10 凤宏晓;焦李成;侯彪;;基于局部平移瑞利分布模型的SAR图像相干斑抑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永华;合成孔径雷达对抗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导航、电子对抗、制导[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1998年02期

2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J];电子对抗;2003年06期

3 ;《舰船电子对抗》2004年总索引[J];舰船电子对抗;2004年06期

4 宋汝刚;;信息作战条件下的电子对抗[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5期

5 王少华;印世平;秦晓磊;;毫米波雷达在军事对抗中的应用[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5期

6 ;导航、电子对抗、制导[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1998年03期

7 ;航天电子对抗2008年总目次[J];航天电子对抗;2008年06期

8 ;电子对抗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电子对抗分会雷达对抗专委会 电子对抗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电子学会电子战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联合征文通知[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0年02期

9 张永录;电子对抗武器系统发展方向初探[J];舰船电子对抗;2003年01期

10 高彬,刘超英,郭庆丰;电子对抗辅助决策仿真系统的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长有;焦丰;安化海;;军事电子系统—电子对抗[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曾琪明;刘瑞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系统设计[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吕贵洲;樊世友;杨润生;;电子对抗中防空雷达干扰技术概述[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可心;刘彬斌;;雷达对抗发展趋势刍议[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唐波;;双干扰机运动对SAR干扰效果的影响[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唐波;;对同步卫星BiSAR的电子对抗问题分析[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孟国明;魏迎梅;陈鹏;宋汉辰;吴玲达;;虚拟环境中雷达探测范围表现技术研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8 李俊;方胜良;刘湘伟;周明;;基于XML的电子对抗军事想定数据交换格式设计[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唐波;;干扰机运动对InSAR双通道抑制的影响[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甘荣兵;王建国;何川;;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弹射式干扰性能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履谦邋主讲 李坤 整理;空中隐形杀手将取代机械武器[N];北京科技报;2007年

2 安世亚太 王军;ANSYS仿真航空设备多天线系统共存[N];中国航空报;2005年

3 王铁 周明 张江勇;挺进在第五维战场[N];科技日报;2009年

4 记者 宋丽芳 通讯员 侯宇;全国雷达年会共商雷达技术发展[N];中国航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波;合成孔径雷达的电子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2 甘建超;混沌信号处理在雷达和通信对抗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苗慧;机载SAR定位精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4 穆冬;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5 陶濵;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处理及仿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6 汪鲁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成像的信息处理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武楠;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赵志伟;星载扫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9 申艳;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10 柳祥乐;多基线层析成像合成孔径雷达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晓峰;资源调度机制的研究及其在电子对抗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肖笛;电子对抗中三维仿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单世铎;InSAR平地效应去除及相位噪声抑制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段建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解缠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师瑞荣;机载SAR干涉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6 李伟;超短波跳频电台干扰信号的产生及FPGA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王强;基于DIS的海上电子对抗仿真原型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8 王清泉;快速单站无源定位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程;快速双站无源定位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孟国明;虚拟战场环境中雷达探测范围表现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4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94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