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双平行MZM调制器和四波混频效应的高倍频微波信号的光学生成

发布时间:2018-06-08 11:09

  本文选题:微波信号生成 + 倍频 ; 参考:《光电子.激光》2014年10期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平行Mach-Zehnder调制器(DPMZM)和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四波混频(FWM)效应的24倍频微波信号光学生成方案,具有覆盖频段高、系统结构简单和频谱纯度较高等优点。在本方案中,低频率的微波信号通过DPMZM对光源进行调制,调节直流偏置点使DPMZM的两个子MZM和主MZM均偏置在最大传输点,抑制所有奇数边带,进一步调节两个子MZM的调制深度和移相器的相移,完全抑制光载波和二阶边带,得到±4阶光边带;再经过SOA发生FWM效应,产生±12光边带,经过光电探测器拍频后可获得24倍频的微波信号。最后,通过仿真实验,以10GHz的微波信号为驱动信号,得到了240GHz的微波信号,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n optical generation scheme of 24 times frequency microwave signal based on double 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 (DPMZM) and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SOA).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frequency coverage, simple system structure and high spectral purity. In this scheme, the low-frequency microwave signal modulates the light source through DPMZM and adjusts the DC bias point so that the two sub-MZM and the main MZM of DPMZM are biased at the maximum transmission point to suppress all odd sideband. The modulation depth of the two sub-MZM and the phase shift of the phase shifter are further adjusted to completely suppress the optical carrier and the second order sideband to obtain 卤4 order optical sideband, and then to produce 卤12 optical sideband through the FWM effect of SOA. After the photodetector beats, the microwave signal of 24 times frequency can be obtained. Finally, the 240GHz microwave signal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10GHz microwave signal as the driving signal through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合肥电子工程学院 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N92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魏志虎;王荣;方涛;蒲涛;熊锦添;甄飞;;基于强度调制和布里渊效应的六倍频可调毫米波信号产生[J];光电子.激光;2012年10期

2 周威;邹喜华;潘炜;闫连山;罗斌;卢冰;;基于级联调制器和四波混频效应的24倍频微波信号的光学生成[J];光电子.激光;2013年12期

3 应祥岳;徐铁峰;刘太君;聂秋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有限消光比对光生毫米波的影响[J];光电工程;2012年02期

4 张敬;王目光;邵晨光;李唐军;简水生;;基于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光子倍频毫米波生成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海燕;刘凤玉;;OPM产生四倍频光载毫米波的双向ROF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2 王如刚;周六英;张旭苹;;高稳定性布里渊环形激光器的研制与性能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10期

3 周威;邹喜华;潘炜;闫连山;罗斌;卢冰;;基于级联调制器和四波混频效应的24倍频微波信号的光学生成[J];光电子.激光;2013年12期

4 周威;邹喜华;潘炜;闫连山;罗斌;卢冰;;基于单个偏振调制器和光交错滤波器的八倍频微波信号产生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4年02期

5 徐作为;付宏燕;蔡志平;;基于级联光纤环微波光子滤波器的微波倍频技术[J];光电子.激光;2014年01期

6 商建明;王道斌;刘延君;元丽华;雷景丽;李晓晓;侯尚林;;基于外调制器的可控八倍频光载毫米波生成技术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5期

7 张敬;王目光;邵晨光;李唐军;简水生;;基于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光子倍频毫米波生成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3期

8 周锋;王如刚;纪正飚;赵力;;基于高精度TEC温度控制器的可调光子微波信号产生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4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强;光生毫米波与矢量信号光调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晓;微波光子频率变换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敬;基于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光子倍频毫米波生成及矢量毫米波信号链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曾璐璐;ROF系统中高次倍频毫米波产生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郝君;基于DD-MZM的三角形光脉冲发生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周威;基于电光外调制的高倍频微波信号光子学生成研究与实验[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胡晓梅;微波光子学中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明;余建国;曹子峥;陈林;;基于相位调制器倍频技术产生56GHz毫米波的光载无线通信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0年04期

2 洪蕾;苏觉;杨利;钱景仁;;一种频率可调的光学生成微波毫米波源[J];光电子.激光;2011年01期

3 胡淼;唐拥攀;安汝德;潘孙强;刘崇;陈军;;可光生毫米波的单纵模双波长微片激光器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1年10期

4 沈颖;王荣;蒲涛;;基于高阶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高频微波信号产生技术[J];光学学报;2010年06期

5 魏志虎;王荣;方涛;蒲涛;熊锦添;甄飞;;基于强度调制和布里渊效应的六倍频可调毫米波信号产生[J];光电子.激光;2012年10期

6 应祥岳;徐铁峰;刘太君;聂秋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有限消光比对光生毫米波的影响[J];光电工程;2012年02期

7 朱海玲;潘炜;陈吉欣;鄢勃;;基于单通带微波光子滤波的多倍频微波信号产生[J];中国激光;2013年01期

8 韩丙辰;于晋龙;王文睿;郭精忠;王菊;杨恩泽;;基于分布反馈注入锁定的连续可调光子微波倍频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利平 ,吕洪国;不要追求高档的微波信号源[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1999年03期

2 阮锦屏;一种改善和监视射频或微波信号相位噪声的新方法[J];电子学报;1990年05期

3 ;泰克确立宽带射频/微波信号发生能力新指标[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2期

4 ;健康·新知[J];新闻周刊;2002年33期

5 映青;;LSA发射机[J];半导体情报;1972年01期

6 王沁泉;陈福深;;光学外差法产生微波信号特性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9年06期

7 ;WTX-3固体信号源的研制[J];电子测量技术;1977年03期

8 ;R&S SMF100A为微波信号源树立了信号纯度和输出功率的新标准[J];电子测试;2009年08期

9 刘才斌;魏友国;陈运涛;;VXI微波信号源仪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4期

10 贾青松;王天枢;张鹏;孙鸿伟;董科研;刘鑫;孔梅;姜会林;;基于双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微波信号产生[J];中国激光;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文华;许东兵;双爱琼;王竹;;虚拟仪器在微波信号源中设计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乔云飞;基于微波光子学的可调微波信号源[D];浙江大学;2013年

2 李沫;RoF系统中60GHz传输技术及光域微波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3 于源;全光微波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伟娜;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微波信号参数提取[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岩龙;二进制编码微波信号光子学生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周威;基于电光外调制的高倍频微波信号光子学生成研究与实验[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王昀;光子微波信号频谱分析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王争;光微波信号产生与倍频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海玲;基于倍频和延时自外差的光生微波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95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95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2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