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多相位中心SAR信号重建误差分析
本文选题:合成孔径雷达 + 方位多相位中心 ; 参考:《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就方位多相位中心(Azimuth Multiple-Phase-Center,AMPC)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的阵列误差对信号重建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将阵列误差建模为随机过程,结合最小二乘(Least-Square,LS)算法,推导了AMPC SAR误差功率谱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得到了AMPC SAR的信噪比与方位模糊比的解析表达式。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析指出,随着系统脉冲重复频率的升高,有必要通过减小重建系数以实现重建性能的提升。分析方法与结果对AMPC SAR系统设计以及图像质量预估提供有效支撑。
[Abstract]:The effect of array error of Azimuth Multiple-Phase-Center (AMP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system on signal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The array error is modeled as a stochastic process and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error power spectrum of AMPC SAR is derived by combining the least squares Least-Square-Square-LSs algorithm, and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SNR and azimuth ambiguity ratio of AMPC SAR is obtai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ulse repetition rat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by reducing the reconstruction coefficient. The analysis methods and results provide an effective support for AMPC SAR system design and image quality prediction.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01187)
【分类号】:TN95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赖涛;杨科锋;董臻;梁甸农;;三维分布式星载SAR多星联合成像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刘艳阳;李真芳;杨桃丽;保铮;;一种单星方位多通道高分辨率宽测绘带SAR系统通道相位偏差时域估计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世强,杨汝良;天线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的误差分析[J];电子学报;2004年09期
2 马晓岩;吴顺华;向家彬;;速度与PRF失配对MPCSAR成像的影响及补偿方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5年12期
3 杨凤凤;王敏;梁甸农;;基于非均匀采样的小卫星多通道SAR无模糊成像[J];电子学报;2007年09期
4 张磊;全英汇;邢孟道;保铮;;一种子空间投影的高分辨宽测绘带SAR成像通道均衡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1期
5 马仑;李真芳;廖桂生;;一种稳健的利用分布式小卫星获取宽域、高分辨SAR图像的方法[J];航空学报;2007年05期
6 邢孟道;李真芳;保铮;王彤;;分布式小卫星雷达空时频成像方法研究[J];宇航学报;2005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彪,刘芳,焦李成;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SAR港口目标自动分割[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05期
2 田锦昌,宋小全,孙鹏举;对抗合成孔径雷达侦察方法的初步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02年06期
3 陈强,孙文峰,江晶;用于地面坡度测量的极化SAR方位角近似估计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陈广东,朱兆达,朱岱寅;分数傅立叶变换用于抑制SAR杂波背景检测慢速动目标[J];航空学报;2005年06期
5 矫伟;梁兴东;丁赤飚;;基于内定标信号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幅相误差的提取和校正[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12期
6 王超;陈曦;张红;;一种基于退化模型的高分辨率SAR去噪算法[J];遥感学报;2006年01期
7 张红蕾;宋建社;张宪伟;;基于二维模糊熵的GA在SAR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7年05期
8 周智敏;金添;宋千;常文革;孙晓坤;杨延光;;超宽带SAR探雷试验系统[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8期
9 许鹏;朱文伯;罗琴;;合成孔径雷达在对海战场目标打击效果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02期
10 张昆辉;;一种机载SAR距离徙动修正的快速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逯贵祯;王玲;;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识别的马尔科夫随机场方法研究[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白霞;孙进平;毛士艺;;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的Chirp z变换成像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时慧;左永锋;何攀峰;;大调制带宽线性调频信号频响补偿技术研究[A];2010全国虚拟仪器大会暨MCMI2010’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何宜军;谢涛;;沿轨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涌浪成像理论[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李和平;;基于ARM的固态记录器控制模块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陆元;袁运能;张亚萌;李东斌;;距离徙动高次项对LFMCW SAR成像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汪伟;李磊;张智慧;;有源相控双极化波导缝隙天线阵[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王隽;杨劲松;黄韦艮;王贺;陈鹏;;多视处理对SAR船只探测的影响[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9 王迪;雷武虎;杨越;;SAR欺骗干扰与散射波干扰信号生成[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叶伟;贾鑫;刘树贤;;编码调频斜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抗干扰仿真[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徐英淑;以先进的雷达开拓遥感应用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0年
3 记者 陈敬农 通讯员 汪杰;直升机载装合成孔径雷达获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4 士元;“X卫星”多视角观测转眼不转身[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费旭辉;合成孔径雷达与光学影像融合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N];中国测绘报;2007年
7 韩辛;遥感监测海上溢油[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士元;2009年德国5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天上相聚[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庞之浩;SAR—X:德探测卫星全球测高[N];中国国防报;2007年
10 许伟武;军用航空通信革命性变革——雷达通信[N];中国航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立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王力宝;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郭微光;机载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孙建;SAR影像的海浪信息反演[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于秋则;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匹配导航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危嵩;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孙斌;基于CT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向量熵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傅斌;SAR浅海水下地形探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董骞;基于软件无线电的SAR数字接收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10 乔蓉蓉;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多模式系统研究与信号处理[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刚;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胡笑斌;SAR图像目标识别中几个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周峰;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基于数据的运动误差分析及补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叶映宇;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裘金飞;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姜凤山;合成孔径雷达高速数据记录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7 许一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的可靠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8 史勤峰;Beamlet及其在SAR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田旭文;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率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10 缪建峰;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12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01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