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BF的星—地异构共存认知MIMO系统的干扰减缓
本文选题:星—地异构共存 + 认知网络 ; 参考:《通信学报》2014年10期
【摘要】:针对星—地网络和地面无线网络共存现象逐渐增多和共存干扰日益严重的问题,分析了一种地球同步轨道(GEO,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星—地网络和地面4G移动通信网络异构共存的典型场景,提出了一种地面次用户卫星地面站对地面主用户多入多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4G基站干扰的异构多用户认知系统模型,并推导了其通用信号处理过程。同时,在4G基站系统内采用数字波束形成(DBF,digital beam forming)技术最小化多天线多用户的认知干扰,设计了一种基于固定方位干扰的最优波束权重(OBW-FAI,optimal beam weight based on fixed azimuth interference)抗干扰算法,权重向量只与干扰源方位有关,不需要实时和重复计算,计算量小。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系统和算法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星—地网络和地面无线网络异构共存的干扰。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oexistence phenomenon between satellite and ground network and terrestrial wireless network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and th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a typical scenario of heterogeneous coexistence between satellite and earth network and terrestrial 4G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heterogeneous multi-user cognitive system model in which ground subuser satellite earth station interferes with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4G base stations and derives its general signal processing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gital beamforming (DBF) digital beam form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minimize the cognitive interference of multi-antenna and multi-user in 4G base station system. An optimal anti-jamming algorithm based on fixed azimuth interference is designed for optimal beam weight based on fixed azimuth interference). The weight vector is only related to the azimuth of the interference source and does not require real-time and repeated computation. Finall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and algorithm can improve the interference caused by heterogeneous coexistence of satellite to earth networks and terrestrial wireless networks to some exten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飞行器测控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4023)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基金资助项目(Y12-KJCX-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重点基金资助项目(CDJZR165505,CDJZR160015)~~
【分类号】:TN91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戴建新;陈明;钟佩蓉;;单用户智能天线-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上行容量分析(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3年01期
2 张静;蒋宝强;郑霖;;认知无线网络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闵长宁;;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需求调研和建设的若干建议[J];国际太空;2012年05期
4 李兴华;;基于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空间信息获取[J];航天电子对抗;2007年06期
5 张更新;甘仲民;;浅论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思路和策略[J];数字通信世界;2005年07期
6 刘辉峰;朱近康;;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小卫星群通信动态频谱分配[J];通信技术;2008年07期
7 李钊;李建东;刘勤;申彪;;基于干扰对齐的认知MIMO系统频谱共享与用户调度[J];通信学报;2014年01期
8 张更新;甘仲民;李广侠;;对发展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的有关思考[J];卫星与网络;2010年05期
9 陈鹏;邱乐德;王宇;;卫星认知无线电CDMA上行链路功率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开勤;;卫星通信技术浅析以及在民航领域的应用[J];硅谷;2011年21期
2 ;COVERAGE PERFORMANCES ANALYSIS ON COMBINED-GEO-IGSO SATELLITE CONSTELLATION[J];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2011年02期
3 袁博;;卫星通信系统在民航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4年04期
4 谢辉;;铁路应急通信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铁道通信信号;2010年12期
5 谢辉;;应急调度指挥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11年07期
6 甘仲民;张更新;;卫星通信技术的新发展[J];通信学报;2006年08期
7 张更新;郦苏丹;甘仲民;;IGSO在卫星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学报;2006年08期
8 晋东立;马立波;;我国航天科研试验卫星通信网发展规划问题研究[J];卫星与网络;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立新;陈宇科;卢聪敏;吴剑峰;;基于约束SNTO的分布式谱传感融合方法[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峗昊;基于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的飞行器接入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黎明;LEO卫星通信网络中位置管理策略研究及仿真平台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全凯巍;空间无线电业务的三维建模[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晗;空间信息网路由安全机制在仿真平台的实现[D];东北大学;2008年
5 涂轶凡;Ku频段收发信机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梅强;直升机卫星通信体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陆;陈晓挺;刘会杰;梁旭文;;认知无线电技术在低轨通信卫星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电信技术;2010年04期
2 王金龙;龚玉萍;李玉川;;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多域认知[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赤伟;葛利嘉;陈世娥;张玉;;认知无线电中的人工智能技术[J];移动通信;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震;;专题:异构网络的协同与融合[J];中兴通讯技术;2008年03期
2 刘二刚;黄开枝;金梁;;异构网络中高效切换认证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7期
3 徐力;;基于业务的无线异构网络的软负载平衡[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9期
4 袁敏;曹曙光;;异构网络资源共享的方法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6期
5 杨欣;季新生;林勇强;;异构无线融合网络统一接入认证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1年09期
6 李红;;议物联网召唤下异构网络融合的多无线电协作技术[J];工业设计;2011年07期
7 王海涛;付鹰;;异构网络融合——研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数据通信;2012年02期
8 徐勇;;探析异构监测网络的共享接入问题[J];中国无线电;2013年04期
9 焦慧颖;;异构网络中的双连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电信科技;2013年08期
10 刘毅;霍君;单俊明;;浅论异构网络[J];山东通信技术;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房雅丁;宋梅;宋俊德;;异构网络中一种基于灰度关联的动态接入选择策略[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X;吴蒙;夏鹏锐;;异构网络的安全威胁分析[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陈莹莹;张庚;翟明岳;李杰;党美琳;邢桂兰;;基于统一通信技术的异构网络穿越安全算法研究[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邴红艳;何晨;蒋铃鸽;;应用进化博弈论分配异构网络业务负载[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何磊;任双印;孙家辉;彭超;窦文华;;一种泛在无线异构融合网络认证技术[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莹莹;张庚;翟明岳;李杰;党美琳;邢桂兰;;基于统一通信技术的异构网络穿越安全算法研究[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傅承鹏;;对《下一代通讯网的战略思考》的补充[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8 许方敏;贺昕;赵成林;周正;;一种新的基于移动IPv6的异构网切换管理策略[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韩潇;;LTE异构网络下干扰解决方案分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王春新;李信;王晓湘;李朝峰;闫磊;;基于异构网络电力应急通信场景的绿色通信方案[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所长 张平;用全新的思路对待4G[N];通信产业报;2007年
2 中兴通讯 宋军邋尤建洁 兰光华;异构网络的资源控制体系为业务提供服务质量保证[N];通信信息报;2008年
3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张平;未来宽带无线网:从异构融合走向泛在[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卢子月;小蜂窝异构组网受青睐[N];通信产业报;2012年
5 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无线设计研究院 李哠江;CDMA HDC异构特征网络容量浅析[N];通信产业报;2012年
6 李蕙心 陈能端;新加坡计划推出“异构网络”[N];人民邮电;2014年
7 陈如明;TD—SCDMA与WiMAX可进行异构网络融合[N];中国电子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孟祥初;TD-LTE要加快进入实战阶段[N];通信产业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郭川;5G将带来真正互联的世界[N];人民邮电;2014年
10 英特尔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黄节;移动互联网需要“立体架构”[N];通信产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君;蜂窝异构网络的性能分析与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马骁;异构网络多网并发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任鸿;基于异构网络的知识挖掘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杜振国;异构网络中的协作与协调增强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侯惠芳;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的认证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6 周伟;异构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和安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曹亘;异构网络下干扰管理与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王晓庆;面向智能网演进的异构网络中间件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9 杨欣;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统一标识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亚晖;异构无线网络安全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占旭;异构网络融合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蒋群艳;全IP无线异构网络融合及其切换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靳玉宝;异构网络丢包区分与拥塞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张嘉盛;混合业务到达下的异构服务器排队系统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郑瑞康;异构网络场景中基于认知协同的资源分配方案[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叶峰峰;无线异构网络协作节能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邓媛;基于博弈论的异构网络功率控制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施政;异构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赵颖;基于动态门限的异构无线网络协作节能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吕安琪;异构网络呼叫接入决策与控制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29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02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