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激光告警装置的布设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4 23:39

  本文选题:激光对抗 + 激光告警装置 ; 参考:《激光与红外》2014年04期


【摘要】:为了提高激光告警装置在激光对抗中的作战效能,研究了激光告警装置的布设及布设效能的评价方法。首先根据激光告警装置的工作原理、设备性能和战术使用原则,将激光告警装置的布设要素分解为警戒区域、警戒空间、基准方位、布设数量和水平状态等5个子项,分析每一子项的布设要求,建立对应的布设效果评分模型;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要素的权重,进而得到告警装置布设效果的总体评价模型;最后给出了布设及布设效能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提出的布设效能评价方法能够用于激光告警装置防护效能的自动评估,已应用于激光对抗系统的虚拟训练系统中。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bat efficiency of laser alarm device in laser countermeasure, the layout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laser alarm device are studied.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laser alarm device, the equipment performance and tactical usage principle, the layout elements of laser alarm device are decomposed into five sub-items, such as warning area, warning space, datum azimuth, laying quantity and horizontal state,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yout requirements of each sub-item, establishes the corresponding layout effect scoring model, then uses AHP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element, and then obtains the overall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layout effect of alarm device. Finally, an application example of layout and layou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is given.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of laser alarm devices automatically, an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virtual training system of laser countermeasure system.
【作者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
【分类号】:TN9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应家驹;王永仲;何永强;周冰;周中亮;;全向激光告警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6期

2 黄成功;吴军辉;姚梅;郭豪;赵琳锋;张碧会;贺克兰;张雷;;激光威胁源方向识别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4期

3 王挺峰;郭劲;;线阵非成像式激光辐射源定向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9期

4 李世伟;张记龙;王志斌;田二明;;激光来袭方向探测与告警系统的设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6期

5 巨养锋;梁冬明;薛建国;王东;;威胁源参数对激光散射截获半径的影响[J];激光与红外;2011年04期

6 王剑峰;孙晶华;;提高激光告警系统信噪比的研究[J];激光杂志;2011年03期

7 王龙;王永仲;沈学举;何永强;;基于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凝视型激光告警系统设计[J];中国激光;2011年03期

8 董红军;周中亮;王龙;;鱼眼成像型激光告警系统光斑中心亚像元定位方法[J];中国激光;2011年09期

9 李世伟;张记龙;郝建;周瑞;王艳超;;激光告警装置背景光干扰消除方法及实现[J];激光技术;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俊奇;张记龙;阎鹤;;多窗口编码激光预警系统设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5期

2 应家驹;王永仲;何永强;周中亮;周冰;;成像激光告警的光斑定位误差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3期

3 宋增吉;王莲芬;梁栋;刘本利;;激光大气散射离轴探测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6期

4 陈爱武;张记龙;刘智超;张跃国;;双等效斜楔型静态傅里叶变换干涉具[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8期

5 周中亮;应家驹;何永强;周冰;;激光复合探测技术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0年09期

6 王龙;王永仲;沈学举;何永强;;基于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凝视型激光告警系统设计[J];中国激光;2011年03期

7 董红军;周中亮;王龙;;鱼眼成像型激光告警系统光斑中心亚像元定位方法[J];中国激光;2011年09期

8 吴海波;程玉宝;张创新;;激光方位探测技术的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李世伟;张记龙;郝建;周瑞;王艳超;;激光告警装置背景光干扰消除方法及实现[J];激光技术;2012年05期

10 张超;牛燕雄;苏平;和婷;张鹏;牛海莎;李易难;;基于正弦光栅的凝视型激光探测告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激光;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恒云;王维博;李刚;;激光通信兼容技术在未来陆军信息系统应用构想[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二明;窄脉冲激光光谱与入射方向被动探测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2 张英远;激光对抗中的告警和欺骗干扰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伟达;地面动态激光通信系统全光捕获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卢红伟;阵列炮管实时测速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3 刘智超;多窗口光纤激光告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北大学;2010年

4 翟昌民;基于DSP和位置敏感探测器的多光束位置同步检测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伯年,王宏光;误差函数计算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李树山,孙春生,韩小兵;激光辐射方位的确定技术[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孙建国,丛俊奎;激光告警技术中视场误差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1年04期

4 葛强胜,龚赤坤;车载激光侦察告警系统的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3年03期

5 陈拥军,吴新宇,龚惠兴;宽频带激光告警技术的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3年04期

6 潘慧,艾勇,蒋海丽;激光威胁告警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与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2期

7 杨韫华,曾钦勇,吕炳朝,万勇,陈蔚,黄涌;光纤延迟线长度编码优化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4期

8 王明;张记龙;田二明;李晓;王志斌;张悦;;光栅衍射激光告警接收机的探测性能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4期

9 应家驹;王永仲;何永强;周冰;周中亮;;全向激光告警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6期

10 宁天夫;;激光侦察告警技术的装备概况与发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杰;APS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柴源;激光告警信号接收与处理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2 彭超;基于DSP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伟;激光对抗技术发展动态[J];激光与红外;1994年02期

2 胡江华,周建勋,张保民;激光对抗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4年06期

3 张赛金;激光对抗与防护的进展[J];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1994年01期

4 李振国,赵勋杰;激光对抗技术与装备概述[J];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1999年04期

5 王忠巍;申浩;;激光对抗仿真测试系统综述[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S1期

6 李君波;杨涛;李振伟;;海面激光诱饵能量反射特性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06年05期

7 吴海波;程玉宝;张创新;;激光方位探测技术的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李宝宁;;国外激光对抗技术的发展[J];战术导弹技术;2010年06期

9 付伟;舰载激光对抗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舰船电子对抗;1999年04期

10 付伟;;国外激光告警设备的最新进展[J];电子对抗;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景旭;;激光对抗告警定向技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王忠巍;申浩;;激光对抗仿真测试系统综述[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3 王瑞凤;肖波;张彦朴;;浅析激光对抗的“攻”与“防”[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敏帅;杨彦杰;;激光对抗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5 苗用新;陈兆兵;林洪沂;郭劲;;激光有源干扰设备概述[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继勇;董印权;;光电对抗仿真测试系统综述[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罗明超;张庆海;刘鹰;杨玉林;;光电对抗技术及装备在反无人机作战中的对策探讨[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张继勇;;光电对抗与“软件无线电”[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英远;激光对抗中的告警和欺骗干扰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颖;激光告警器告警精度检测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姬e,

本文编号:2097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097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