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MIMO波束形成通信系统有效容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10 08:37

  本文选题:有效容量 + 多输入多输出 ; 参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研究了基于波束形成技术的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的有效容量的问题.考虑在调制类型(M-QAM或者M-PSK)受约束的前提下,以多输入多输出波束形成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传输方案:以最大合并比传输为背景,推导了有效容量的闭合表达式.仿真结果不仅证明了性能分析的有效性,还展示了在不同天线配置下,有效容量与平均信噪比和QoS参数的关系.
[Abstract]:The effective capacity of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beamforming technology is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modulation type (M-QAM or M-PSK) is constrained, the closed expression of effective capacity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maximum combining ratio transmission, which is a representative transmission scheme in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 beamforming technolog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not only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but als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ective capacity and the averag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and QoS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antenna configurations.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系统设备工程公司研究所;
【基金】: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320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01135)
【分类号】:TN9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蓓;邱玲;;时变信道下基于有效容量的OFDMA系统资源分配方案[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正勇;无线网络视频流传输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宝玉;卢光跃;;基于相关信道统计的有限速率反馈波束形成[J];电讯技术;2010年07期

2 王勇;廖桂生;王喜媛;;MIMO系统空时特征波束性能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3 郭会茹;卢光跃;孙长印;;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原理及仿真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文杰;张莹;;MIMO系统的发射天线选择及自适应链路实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8期

5 王昆,王宇,蒋蜀革,邢涛,王砚方;数字多波束形成在SHARC处理器上的实现[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9年04期

6 林峰,倪巍,王宗欣;智能天线中一种抑制干扰的波束形成算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张蓓,李学武,郭宁;智能天线下行链路的波束形成技术与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3年10期

8 贾树恒;豆根生;;智能天线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J];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吴曼青,王炎,靳学明;收发全数字波束形成相控阵雷达关键技术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4期

10 马静,史小卫;智能天线波束形成原理与实现[J];电信快报;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刘威;彭节;张卫清;陈绍勇;;认知无线电通信MIMO子系统设计[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Ⅱ)[C];2008年

2 鄢社锋;马远良;;基于二阶锥规划的稳健高增益波束形成[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唐建生;孙超;;基于子阵合成的宽带波束形成方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4 蒋斌;许勇;杨军;;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球面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技术[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5 胡鹏;杨士莪;;虚拟阵元的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6 吕杨;刘棱;蔡志明;;数字内插波束形成效能评估[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余江;陈英梅;李敏;;空时块码与波束形成结合方案及性能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8 陈琳;钱进;;一种改进的宽带MVDR波束形成[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9 张家为;余珍;;矢量传感器的指向性及其信号处理技术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姜斌;韩树平;衣垄讳;;均匀圆阵MVDR波束形成算法研究[A];2009年浙苏黑鲁津四省一市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朗讯芯片实现多输入多输出技术[N];人民邮电;2003年

2 冉隆科;500M WLAN 无线走向高速[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WLAN技术取得突破[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新技术扩容小灵通网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5 高愉;MIMO增强无线性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6 ;智能天线的实现方案[N];人民邮电;2002年

7 ;诺西进行全球首次LTE—Advanced演示[N];人民邮电;2008年

8 罗军;星上数字信号处理器[N];中国航天报;2001年

9 张志刚;企业也能用上DWDM[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10 ;MIMO开辟多条无线快车道[N];网络世界;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与协作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杰;稳健波束形成与稀疏空间谱估计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钊;MIMO无线通信自适应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婷婷;四阶累积量波束形成及其在水下目标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孙胜贤;多用户记忆MIMO系统容量与联合收发波束形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蒋元曦;使用波束形成天线的视频多播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崔s,

本文编号:2112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112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