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静电式同位素辐射能量收集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0 16:24

  本文选题:能量收集 + 同位素Ni ; 参考:《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针对目前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对长寿命微能源的需求,提出了将同位素辐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原理.该原理利用同位素63Niβ辐射能实现平行板悬浮-质量块结构的自由阻尼振动,并通过可变电容电路实现充-放电振荡循环,从而实现电能的转换.通过分析运动状态和能量转化过程,给出了结构的运动状态和能量输出方程,并使用Matlab/Simulink对输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基于Ansys的结构优化设计.根据仿真和优化的结构尺寸设计出了满足最大平均输出功率的微电子机械器件结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结构在一阶固有频率为500 Hz,两极板间距离为75μm,外接电阻为90 k?时平均输出功率最大为0.416μW,转化效率8.25%.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s for long-life micro-energy,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static vibration energy collection is proposed to convert isotope radiation energy to electric energy. The principle uses the isotope 63Ni 尾 radiation energy to realize the free damping vibration of the parallel plate suspension mass block structure, and realizes the charge-discharge oscillation cycle through the variable capacitance circuit, thus realizes the electric energy conversion. By analyzing the motion state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 motion state and energy output equation of the structure are given, and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are simulated by Matlab / Simulink and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based on Ansys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size, the structure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is designed to meet the maximum average output pow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order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structure is 500 Hz,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oles is 75 渭 m, and the external resistance is 90 k?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is 0.416 渭 W, and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8.25 渭 W.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075344,61274120) 厦门市科技计划(批准号:3502Z20123008) 福建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科技重大项目(批准号:2013H6023)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P21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晖;罗顺忠;张华明;王和义;;基于镍-63硅基辐伏能量转换结构初探[J];物理学报;2012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LI FengHua;GAO Xu;YUAN YuanLin;YUAN JinShe;LU Min;;GaN PIN betavoltaic nuclear batteries[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4年01期

2 樊康旗;明正峰;徐春辉;晁锋波;;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arvesting energy from mechanical vibration via piezoelectric conversion[J];Chinese Physics B;2013年10期

3 孙婷;张晓东;孙亮;王锐;;Nonvolatile photorefractive properties in triply doped stoichiometric Mg:Fe:Mn:LiTaO_3 crystals[J];Chinese Physics B;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乔大勇;陈雪娇;任勇;藏博;苑伟政;;一种基于PIN结的硅基微型核电池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蓉薇;;辐射能收集器[J];飞航导弹;1985年S8期

2 ;SONYT900 VS尼康S630[J];电脑爱好者;2009年08期

3 刘克难;赵慧娟;魏俊超;;IPFIX网络流量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04期

4 徐先,仇远华;空气离子测量仪[J];电子技术;1995年12期

5 罗小青;陈艳;胡荣;;ARM与单片机通信在塑料瓶自动收集器系统上的实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鹏飞;钱敏;;Java垃圾回收新算法刍探[J];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02期

7 韩沂洪;;Java垃圾收集新算法描述[J];知识经济;2011年08期

8 张杨键;伞海生;;MEMS复合式振动能量采集器(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6期

9 高伟,周庆,胡问国,陈尔纲,马琳,周开邻,肖玲,朱世秋;计算机在静电式电子能量分析器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1996年06期

10 单金龙;浅谈静电式扬声器[J];音响技术;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博;赵祥永;罗豪u&;;新型铁电单晶PMN-PT在能量收集器中的应用研究[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孙健;李以贵;杨春生;刘景全;何丹农;;基于微悬臂梁的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分析与制造[A];第六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曾国华;孔建益;李公法;杨金堂;蒋国璋;熊禾根;;充液管道系统振动能量流研究[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4 杜冬梅;何青;张志;;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收集技术分析[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率志君;杨铁军;刘志刚;王丽杰;;充液管道振动噪声有源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单庆晓;;综述:便携电子设备的人体供电技术[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何正文;;微小粒子探测器及收集器研制[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单庆晓;章明沛;陈权伟;罗超;;基于惯性的人体行走能量收集与移动电子供电技术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义;宁小锋;连项峰;原兵雁;;浅谈机械振动的控制与利用[A];2007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贤树;黄平男;张建文;;新一代高效超细粉体收集器[A];2003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河晖;英国致力于“能源收集器”的研究[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志;执著创新的工人技师[N];辽宁日报;2008年

3 守义;房子是这样建成的[N];科技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侯健美 方芳;北京孩子环保“高招儿”多[N];北京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吴晓伟;无线的实用法则[N];计算机世界;2005年

6 赵永碧;向音乐要健康[N];科技日报;2000年

7 刘宇鑫;11老社区披上环保“衣”[N];北京日报;2007年

8 张巍巍;双脚动动就能发电,新招[N];中国煤炭报;2009年

9 中国科技馆 李春才;开道锣的声音为什么哑了[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油烟“杀手”有“克星”[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惠;两种典型有机共轭聚合物相干振动过程的超快光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赵清华;无线传感器节点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吕晓红;新型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的开发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秋红;双半轴式转台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李俊;健康志愿者和气流受限疾病患者中振动反应成像检查特点及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郑继周;弹性管束换热器各组件动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凯;基于声强可视化的船舶结构声振能量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蒋学争;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黄晓菁;CO-Pt纳米结构表面吸附体系红外光谱性质的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姚永毅;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及其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一致;振动能量收集器优化设计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2 袁浩东;基于振动能量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何渝;基于微液滴介质的微型静电式振动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严宇才;一种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的设计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5 王旭阳;微型磁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的仿真和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尚瑛琦;基于CMOS-MEMS技术的带电路输出的PZT电能收集器[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侯亚丁;基于疲劳理论和能量分析的机械设备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谢真真;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结构设计及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顾卿峗;新型电容式微型振动能量采集器的结构设计与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10 袁秋洁;基于压电材料的振动能量收集理论及其结构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113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113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a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