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图像分块压缩感知中的自适应测量率设定方法

发布时间:2018-07-11 11:31

  本文选题:分块压缩感知 + 压缩成像 ; 参考:《通信学报》2014年07期


【摘要】:传统的图像分块压缩感知(BCS,block compressed sensing)以相同的测量率对各块进行测量,但由于图像的空间特性不同,在重构图像时出现了块效应。通过自适应为各块设定不同的测量率,该问题可得到有效的解决。然而,已有的自适应测量率设定法需要在采集端获得原始数字图像,这在实际的压缩成像(CI,compressive imaging)设备中无法实现。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更易于通过硬件实现的自适应测量率设定法。该方法利用在采集端可获得的CS测量值直接在测量域中估计各图像块的样本方差,再根据各块样本方差自适应地为每块设定测量率并实现码率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重构图像的质量优于非自适应方案,但由于测量域估计块样本方差存在偏差,使其与直接利用块样本方差真实值的自适应方案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block compression sensing (BCS) block compressed sensing) measures each block at the same measurement rate,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there is a block effect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 By adaptively setting different measurement rates for each block, the problem can be solved effectively. However, the existing adaptive measurement rate setting method needs to obtain the original digital image at the acquisition end, which can not be realized in the actual compression imaging (imaging) equipmen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defect, an adaptive rate setting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is more easily realized by hardware. In this method, the sample variance of each image block is estimated directly in the measurement domain by using the CS measurements available at the acquisition end, and then the measurement rate is set adaptively for each block according to the sample variance of each block and the bit rate control is reali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reconstructed imag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non-adaptive schem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eviation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block sample variance in the measurement domain, it is compared with the adaptive scheme which directly uses the real value of the block sample variance.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gap.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71091,61271240) 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基金资助项目(CXZZ12_0466,CXZZ11_0390)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2KJB510019) 南京邮电大学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Y212015)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基金资助项目(D20121408)~~
【分类号】:TN91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大威,顾亚平;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研究进展[J];声学技术;1991年02期

2 邵京一;模拟自适应陷波器的原理与实现[J];电子学报;1992年01期

3 仇佩亮,郑树生,,姚庆栋;扩频通信中干扰抑制的自适应非线性滤波技术[J];通信学报;1995年02期

4 邱天爽,王宏禹;Eckart加权的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5 邹采荣,陈棕;一种改进的多分辨率自适应图象平滑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6 ;雷达信号及其处理[J];电子科技文摘;2000年01期

7 俞世荣,李渊渊;自适应跳频技术及其实现[J];无线电工程;2001年01期

8 亓中瑞,高振明;滤波多音频系统中的自适应比特及功率分配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1期

9 冯凯;刘珩;;基于分形理论的语音端点检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霁宇;陈明华;张琦;;40 Gb/s CSRZ码系统下的自适应PMD补偿实验[J];光电子.激光;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春悦;吕英华;;基于可变对角加载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贾利琴;汪晋宽;田丹;;基于子空间跟踪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方法[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齐保军;罗建书;;基于提升格式的二维自适应小波变换[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郑康;;时变OFDM系统中参数化时域信道估计的改进[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5 李梦秋;陈智;;一种短波自适应跳频图案发生器设计[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飞;杨林军;薛向阳;;一种网络自适应数字电视发送速率控制机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雪;;宽带直放站中射频预失真技术研究与改进[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捷民;宋瀚涛;姜少峰;吴正宇;;传感器网络中一种能量有效的自适应成簇算法[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王琳珠;胡可刚;单_

本文编号:2115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115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