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模同轴转弯波导的设计
本文选题:过模同轴波导 + 转弯波导 ; 参考:《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1期
【摘要】:介绍了一种过模同轴转弯波导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过模同轴波导基模实现高效率转弯传输的条件及转弯过程中的模式问题,设计了中心频率为4.0GHz、转弯角度为45°的过模同轴转弯波导。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过模同轴转弯波导在中心频率的基模传输效率大于99%,反射系数为0.04;在3.8~4.2GHz的频率范围内基模传输效率大于95%,反射系数小于0.22。该过模同轴转弯波导的转弯半径约80mm,具有转弯半径小、结构简单、转弯角度灵活的特点,且内部无介质支撑,适用于高功率微波馈线系统中过模同轴波导基模的转弯传输。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 kind of over-mode coaxial waveguide is introduced, and the condition of realizing high efficiency turn-over transmission and the mode problem in the course of turning are analyzed. An over-mode coaxial waveguide with a center frequency of 4.0 GHz and a turning angle of 45 掳is design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ndamental mod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over-mode coaxial turning waveguide is greater than 99 and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s 0.04 at the center frequency, and the base mod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s greater than 95 and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s less than 0.22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3.8 ~ 4.2GHz. The turning radius of the over-mode coaxial waveguide is about 80 mm,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turning radius, simple structure, flexible turning angle and no medium support inside. It is suitable for the fundamental mode transfer of the over-mode coaxial waveguide in the high-power microwave feeder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WJTU11CX077;SWJTU11CX086;SWJTU12ZT10)
【分类号】:TN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庆想,袁成卫;一种新型同轴TEM-圆波导TE_(11)模式变换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11期
2 李相强;刘庆想;赵柳;王欣;葛名立;;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2期
3 张健穹;刘庆想;李相强;赵柳;王欣;;三角形栅格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4期
4 张健穹;刘庆想;赵柳;李相强;;同轴转弯波导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成卫;刘庆想;钟辉煌;;新型高功率微波模式转换天线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2 袁成卫;钟辉煌;刘庆想;;同轴插板式模式转换器频率特性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3 赵柳;李相强;陈晓波;刘庆想;张健穹;张政权;;16单元组合式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4 李相强;赵柳;刘庆想;张政权;张健穹;;双边立柱探针耦合的高功率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张健穹;刘庆想;李相强;赵柳;张政权;;三角形栅格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6 王欣;刘庆想;;L波段高功率线极化径向线阵列天线优化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7 袁成卫,刘庆想,钟辉煌;同轴插板式模式转换器反射特性[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刘庆想,袁成卫;同轴插板式TEM——TE_(11)模式转换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6期
9 袁成卫,钟辉煌,刘庆想,钱宝良;半径渐变同轴波导模式耦合系数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8期
10 袁成卫,刘庆想,钟辉煌;大尺寸模式转换天线的设计和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熙;径向线阵列天线与小型化单元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挺;双波段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文杰;单频多模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袁成卫;新型高功率微波共轴模式转换器及模式转换天线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樊玉伟;磁绝缘线振荡器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李相强;高功率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陈代兵;双频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年
8 王欣;高功率线极化径向线阵列天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赵柳;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子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葛行军;L波段频率可调同轴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美友;95GHz准光模式变换器研究与设计[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2 丁艳峰;过模转弯波导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葛名立;同轴插板式相移器理论及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唐世荣;同轴式圆波导TM_(01)-TE_(11)模式变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杜人波;高功率微波圆波导模式变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李强;毫米波准光模式变换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邓遥林;L波段高功率径向线阵列天线的设计与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李立哲;螺旋阵列天线作为高功率微波馈源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英静;S波段高功率螺旋—圆锥喇叭阵列天线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马睿;S波段多单元径向线阵列天线馈电系统的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庆想;李相强;袁成卫;赵柳;王欣;李君;;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J];电子学报;2005年12期
2 余川,刘庆想,崔学芳文舸一,;同轴TEM-矩形TE_(10)模式变换器的优化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1期
3 牛新建,李宏福,谢仲怜;高功率毫米波圆波导TM_(01)—TE_(11)模式变换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1期
4 陈依军,叶君永,黄卡玛;高功率微波同轴阻抗变换器优化设计及功率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4期
5 李相强,刘庆想,赵柳;高功率单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设计与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1期
6 李相强;刘庆想;赵柳;王欣;葛名立;;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2期
7 李相强;刘庆想;赵柳;王欣;;3圈48单元高功率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5期
8 赵柳;张健穹;吴晓降;刘庆想;李相强;张政权;;4单元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11期
9 赵柳;李相强;刘庆想;张健穹;张政权;;16单元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3期
10 张健穹;刘庆想;李相强;赵柳;王欣;;三角形栅格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新建,李宏福,喻胜,谢仲怜;高功率弯波导TE_(01)—TM_(11)模式变换临界角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5期
2 朱连轩,牛新建;高功率毫米波过模圆波导模式变换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黄学军,娄维鸿,马江镭,杨鸿生;TE_(11)~○-TE_(11)~△ 模式变换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4 陈立伟,牛新建,李晓燕,孙敏;高功率毫米波模式变换中的相位重匹配[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1期
5 牛新建,李宏福,谢仲怜;高功率毫米波圆波导TM_(01)—TE_(11)模式变换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1期
6 王延恒;多模光纤固定接头处的模变换效应[J];电信科学;1985年04期
7 张健穹;刘庆想;赵柳;李相强;;同轴转弯波导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5期
8 唐婷;何子述;程婷;韩春林;;一种改进的自适应网格交互多模型跟踪算法[J];信号处理;2009年05期
9 朱四池;;多模光纤链路脉冲展宽补偿效应的实验研究[J];光通信研究;1986年03期
10 梁进国;;绝缘相分裂导线通信传输分析和上限频率[J];河南电力;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杜人波;罗勇;;高功率毫米波圆波导模式变换器的优化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王晓金;;椭圆波导的过模传输[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刘小石;;浅谈河南艺术中心音响系统“技术为艺术服务”配置的理念[A];《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牛新建;高功率微波传输线及模式变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2 杨海洋;基于空间谱算法的到达参数估计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汤光华;基于一维距离像的雷达目标识别[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晨;过模圆波导TE_(01)-TM_(11)-HE_(11)模式变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克猛;毫米波变模技术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杜人波;高功率微波圆波导模式变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玉文;TM_(0.1)-TE_(11)弯形圆波导模式转换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5 蒋俊贞;基于方向耦合器耦合波分析的一种新方法[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17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11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