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带OFDM-ROF系统中的色散补偿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单边带光载 + ROF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2期
【摘要】:建立基于相位调制的单边带光载OFDM-ROF传输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和仿真光纤色散对OFDM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OFDM信号在较短和较长距离的下行链路传输时,采用相位均衡技术来补偿各个子载波的相位偏转,采用接入色散补偿光纤模块技术降低色散对系统的传输性能的影响,利用色散补偿光纤与标准单模光纤按照长度为1:4的组合方式构成光纤传输链路的补偿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相位均衡技术和接入色散光纤模块补偿技术使系统接收到信号的星座图更加紧凑和清晰,从而提高系统对信号接收识别的灵敏度,系统获得了较好的性能增益,增加了下行链路中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
[Abstract]:A simulation model of single-sideband optical OFDM-ROF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phase modul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fluence of fiber dispers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OFDM signal is analyzed and simulated. The phase equaliza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compensate the phase deflection of each subcarrier, and the access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module is use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dispers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he compensation scheme of fiber transmission link is composed of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and standard single mode fib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 equalization technique and the compensation technique of access dispersion fiber module make the constellation diagram of the received signal more compact and clear, so as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ystem to the signal receiving and identification. The system achieves good performance gain and increases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d quality of the downlink signal.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4026,61274077,61376076,61377024)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FJ2011,2014FJ2017)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B060,13C321)~~
【分类号】:TN92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怀罡;;光传输系统中色散补偿问题的探讨[J];光通信研究;2007年03期
2 刘双;蒲涛;钱祖平;王荣;王珏;;光生和光传微波信号的动态色散补偿的一种新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2年12期
3 张鹏飞;王华奎;;16×40Gbit/s DWDM系统色散补偿和调制方式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3年01期
4 冯佩珍;光纤型色散补偿技术综述[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8年02期
5 潘小龙,张劲松;用于高速光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J];世界电信;2002年07期
6 张银英,王德翔,张肇仪,戴恩光,徐安士;基于光纤光栅的可调色散补偿[J];光通信技术;2002年06期
7 朱震;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色散补偿技术[J];电光与控制;2003年02期
8 侯尚林;韩佳巍;;一种新的低非线性宽带色散补偿微结构光纤的设计[J];发光学报;2009年06期
9 叶萌;艾闯;蚁淡星;;色散补偿技术在广东电网光传输网中的应用[J];光通信研究;2011年01期
10 余建军,管克俭,杨伯君;基于不同的非线性前色散补偿技术的比较[J];光通信技术;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荣;;色散补偿和动态色散管理[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牛海亮;章岳光;沈伟东;刘旭;;超快激光系统中色散补偿镜研究新进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李志全;陈颖;朱奇光;;光网络中色散补偿和光分插复用的同时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吴锦虹;黄誉;陈凯;;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补偿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蒋志;范崇澄;;光纤传输系统色散补偿对噪声的影响[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6 柴瑾;俞重远;刘玉敏;王永钢;;线性啁啾色散补偿光栅的切趾强度优化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贾大功;郭强;马彩缤;张红霞;张以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蒋玉兰;;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岩;章锦;于晋龙;张以谟;井文才;周革;贾大功;;一种40Gbit/s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色度色散补偿技术[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叶青;刘峰;瞿荣辉;方祖捷;;模拟CATV系统中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特性[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色散补偿技术[N];人民邮电;2003年
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马俊 张宾;40Gbit/s DWDM系统的链路自动调整[N];网络世界;2009年
3 ;新兴公司将DSP用于色散补偿[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于尚民;光网热点尚要理性对待[N];通信产业报;2007年
5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霍晓莉;ULHWDM系统的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6年
6 将俏峰;西门子:七大技术“维新”ULH WDM系统[N];通信产业报;2005年
7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顾婉仪 北京邮电大学全光网络实验室 闻和;两专家共破DWDM六大商用难题[N];通信产业报;2005年
8 ;光纤技术演进趋势[N];通信产业报;2003年
9 烽火通信 张宾邋胡庚强;烽火通信:破解40G WDM技术难题[N];通信产业报;2008年
10 烽火科技 张宾 胡庚强;高速40Gbit/s DWDM跨越三大挑战[N];通信产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鲁力;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电子色散补偿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岩;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动态色度色散补偿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林密;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电色散补偿以及网管适配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宋英雄;1550nm超干线及宽带接入光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5 徐天华;高速相干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及载波相位评估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祥超;高速传输系统中的电色散补偿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雯;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色散补偿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3 聂大德;长距离高速光纤通信中的色散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王晓阳;利用啁啾光纤光栅的色度色散补偿方案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周小燕;光纤光栅在高速光通信系统色散补偿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姜海洋;光传输系统中电域色散补偿技术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林琪;一种WDM信号色散补偿器的设计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承帅;基于白光干涉的色散补偿镜特性测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刘沛;光子晶体光纤色散及色散补偿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徐霞;高速光纤通信相干检测系统色散抑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7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11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