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光环境调控系统设计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unadjustable illuminati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ifficult deployment in the existing optical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the optical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e optical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uses CC2530 processor as the core to design central control node, monitoring node, dimming node, using ZigBee protocol to realize ad hoc network, monitoring data and control signal transmission. The monitoring node periodically monitors the photosynthetic effective radiation value and calculates the current red and blue light quantum flux density by us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olar height angle in natural light and the ratio of red and blue light. The intelligent central control node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arget quantity and the crop target, and it is converted into the pulse width modulation control signal. The output brightness of the LED is controlled by the dimming node to realize the dynamic, accurate and wireless control of the output light of the LED dimming lamp.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nitoring error of quantum flux density of red and blue light is less than 6 and the relative error of regulating output illumination is less than 3. The system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al-time, quantitative and light environment control in multiple greenhouses, and has flexible deployment and easy expans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K02-03,2012KJXX-14)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NC1214(2))
【分类号】:TP212.9;TN9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峰;谢永杰;陈若望;景春元;;天顶亮度与太阳高度角关系的观测[J];光电工程;2012年07期
2 朱德文;陈永生;程三六;;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7年01期
3 高鸿磊;诸定昌;;人眼光度学与植物光度学的单位转换[J];灯与照明;2007年02期
4 郜庆炉,梁云娟,段爱旺;日光温室内光照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5 乔晓军;张馨;王成;任东;何秀红;;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6 蔡义华;刘刚;李莉;刘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信息采集节点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7 陈强;刘世琦;张自坤;崔慧茹;郝树芹;刘忠良;;不同LED光源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8 李天来;李淼;;短期昼间亚高温胁迫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9 杨玮;吕科;张栋;吴松;龙智强;商守海;;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无线智能控制终端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天来;颜阿丹;罗新兰;仇家奇;李东;姚振坤;;日光温室番茄单叶净光合速率模型的温度修正[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布毅;何超前;李冬富;石军;;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家庭安防报警系统设计[J];安防科技;2008年03期
2 杨永生;;盆景培育用温室内光照与温度的水平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杨贺;须晖;李天来;山口智治;韩亚冬;罗新兰;;冬春季节日光温室内栽培番茄植株群体总辐射分布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4 孙佳丽;景元书;;南方日光温室的辐射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5 朱敏;夏福华;杜池坡;孙翠芳;刘琴芳;;基于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6 马小英;焦根林;;2种木莲光合生理特性研究及光响应校正模型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7 余华;孙艳红;车银超;郭玉峰;;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黎贞发;李春;刘淑梅;;日光温室气象服务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张哲;闵红梅;夏关均;贾国梅;;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10 岳青;张海辉;卢博友;;基于WSN的温室环境监测节点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明;胥布工;;基于分层的传感器网络自组织拓扑控制算法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Energy-Efficient Optimal Scheme Based on Mixed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帆;刘刚;刘春红;;基于WEB和GPRS的温室远程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玮;李民赞;;基于ZigBee、3G网络的温室远程监测系统[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晓金;杨方;王得全;何跃全;詹平;水军;熊永喜;;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珩;安建平;邓轶敏;;移动型传感器网络协议及组播体系结构分析[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雄伟;杨义先;周希元;;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安全性研究[A];2005年信息与通信领域博士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马天;黄建国;陈建峰;;WSN监测系统中声压分布二维可视化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9 顾持真;夏正兴;何跃平;朱烨昕;姜晨光;;从DC到IC到SC兼论智慧城市的构建[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宇;高健飞;;一种基于生成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低能耗路由算法[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晋;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罗汉江;海洋监测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郭瑛;基于事件触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周鹏;水下传感器网络海上试验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书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息分发的可靠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刘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跟踪系统中的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窦亚玲;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多约束网络路由决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蒋鼎国;无线传感器网络农业信息监控系统设计与数据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佟吉钢;高性能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艺;能源自给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青;基于可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认证技术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高丽丽;大功率电动汽车多功能智能快速充电机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乔田田;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彭慧;面向离散型制造业的嵌入式MES检测终端开发[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兰涛;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朱小锴;面向结构健康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伟伟;基于LEACH的WSN分簇路由协议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张立伟;光质对三种芽苗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钱婷婷;迷你型黄瓜生长发育定量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红;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光合效率光响应过程及其模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高斌,刘世琦,张珍;不同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2 高峻;孟平;吴斌;张劲松;褚建民;;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光合和蒸腾特性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陈逢岩,任守静;光的波长对光合作用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孙雨耕,张静,孙永进,房朝晖;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5 曾凡智,李凤保;基于GSM的网络化传感器系统[J];传感器技术;2004年04期
6 徐志如;崔继仁;;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5期
7 辛颖;谢光忠;蒋亚东;;基于Zig Bee协议的温度湿度无线传感器网络[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7期
8 王英利,王勋陵,岳明;UV-B及红光对大棚番茄品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4期
9 金纯,蒋小宇,罗祖秋;ZigBee与蓝牙的分析与比较[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06期
10 王玮;樊则宾;;基于CC2430的无线温度检测终端的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碧波;陈渝;孙云峰;江文峰;杨坚;赵坦;;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驻留式在网络编程机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加林;温室番茄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斌;周小佳;;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优化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年04期
2 施海健;张海滨;钱良;宋文涛;;无线传感器网络S-MAC协议的时延控制[J];信息技术;2006年04期
3 任秀丽;李政;;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SPIN协议的一种改进方案[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6年02期
4 姜国彬;张世永;钟亦平;;一种带有自维护功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聚类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6年10期
5 刘强;卢东昕;张焕水;那成亮;;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分析[J];电信快报;2006年06期
6 刘春余;;传感器网络中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J];电信快报;2006年06期
7 孙亭;杨永田;李立宏;;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现状[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06期
8 李永琴;;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性问题的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章浩;李萍萍;张西良;;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机制研究[J];电视技术;2006年10期
10 张来潮;吴广恩;李德龙;;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旭斌;叶长城;王忆文;李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定位系统[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2 徐久强;卢锁;赵海;崔行兵;刘大鹏;;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骆吉安;柴利;;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滚动时域状态估计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曹芳菲;何文麟;陈红;;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预测的Top-k监测(英文)[A];第二十五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8年
5 龙昭华;李景中;蒋贵全;张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普适计算研究[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6 任玲;唐昊;周雷;魏振春;;一种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传输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7 刘阳;杨晓春;王斌;于戈;李斌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分组的感知查询技术[A];第二十四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7年
8 马礼;唐长茂;;一种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A];2010年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2010)论文集[C];2010年
9 梁(韦华);于海斌;;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协议的研究现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袁蕊;;基于矿井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的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专利律师 谭文晔 薛之扬;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专利分析[N];科技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建国;无线传感器网络改变未来世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3 ;无线传感器网络供电获新援[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温雅路;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能力[N];人民邮电;2008年
5 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 王坤;国内外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N];通信产业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姚传富;科学准确地认识物联网[N];人民邮电;2009年
7 沈建苗 编译;理智部署无线传感网[N];计算机世界;2010年
8 卞 辑;无线传感器网络观测平台投入应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9 博强;无线传感器网络仰赖Zigbee[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罗清岳;让无线传感器网络走入生活[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宝康;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姜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抄表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周彦;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量化信息的目标状态估计与融合[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谷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目标覆盖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马永波;无线传感器网络精确动态定位及其安全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罗丹彦;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高效组建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毕嘉娜;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安全路由协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李哲涛;多媒体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若干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李玉凯;无线传感器网络高能效可靠数据传输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丁英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和跟踪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殷;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光强环境监测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黄衍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张涛;基于北斗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定位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唐健华;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优化覆盖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杨凤伟;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龚静;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数据压缩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孙艳红;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田温湿度信息采集中的构建与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滢;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蔬菜大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帆;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支持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承海;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振动信号采集系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6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166599.html